APP下载

课堂提问的『肥』与『瘦』

2016-03-15吴钗吴德才

湖北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德才何谓责任编辑

●吴钗 吴德才



课堂提问的『肥』与『瘦』

●吴钗吴德才

所谓“凡善教者,必善问”,就是问题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反之,课堂气氛可能石沉大海,教师也将处于尴尬局面之中,因为好的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

曾记得一篇旧体小说中,作者描写美人时,喜欢用“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来形容美人身材之匀称。这里虽然没有正面描绘美人如何之美,却让读者从另一个侧面领会到美人美的程度。同样论及课堂提问艺术如何精湛美妙,可能费很多文字也难以评定,但如果借用“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来概括,则可能让人一下子意会到其中的妙处。

也许有人会问:课堂提问也有“肥”“瘦”之分吗?何谓提问的“肥”,何谓提问的“瘦”呢?的确,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提问是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同样一个知识,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问法,有的教师问得粗略,有的教师问得细致,这便有“肥”“瘦”之分了。

比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时候,问得细的教师在出示了一组数之后,会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来启迪学生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看看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字有什特征?我们能用判断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方法去判断吗?把这些数的所有数位上的数加起来,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总结出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吗?

这样的提问环环相扣,细致而又到位,师生配合默契自如。可是,如果我们再站在学生学的角度来想一想:学生在这种水到渠成的问答中究竟作出多少思维的努力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多少是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获取知识的呢?这种看似热闹的问答,实质上完全是教师在包办一切,以过多过滥的提问剥夺了学生深入思考的权利,这就是课堂提问“过肥”之弊病了。

同样是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有些教师就问得过于笼统。因为在他看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不是一目了然的吗?他忽视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于是,他在出示一组数之后,就直接问学生,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真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知识储备,当然不能一下子说出教师所期望得到的正确答案。于是乎教师开始愤慨责备,似乎遇到了如此愚钝的学生。孰不知,学生之所以回答不了问题,根源在于他自己的提问过于宽大模糊,难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才算是不肥又不瘦呢?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对提问的意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教师提问,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考,教会学生思考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为了引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因此,真正高明的提问艺术,是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答案,又能让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充分显示其自主性和创造性;既能为学生提供创新之情境,又不包办学生自主创新的过程,这才是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提问。教师需要不断反省自身在课堂提问中的表现,自觉加以调节,从而呈现出“健美”的课堂提问特色来。

(作者单位:通山县杨芳林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孙爱蓉

责任编辑严芳

猜你喜欢

德才何谓责任编辑
画家 孙德才
孙德才·美术作品欣赏
What is VR 何谓VR
躬耕教苑 德才双馨
何谓企业家精神?
English Abstracts
何谓“最有用”的“潜能”和“现实”?——论《形而上学》Theta卷第一到六节的论证结构
吴德才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