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亦有道
——课堂有效提问策略例谈

2016-03-15钱艳玲

湖北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莱特真棒小伙子

●钱艳玲



问亦有道
——课堂有效提问策略例谈

●钱艳玲

探讨“有效提问策略”,首先还得说说“有效”。“有效”对应着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确立了目标,才能判断是否“有效”。根据综合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及性质的阐述,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关乎“有效”的判断有两点:其一就是“有没有实实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二就是“有没有真真正正确立学生主体,促进学生发展”。再具化到课堂提问的“有效”,就更明确了,有效的提问不仅只问出个答案,还得“问”中有人!

有效的提问一方面要涉及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教学思想的凸显等诸多方面,另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教师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提高学生探究意识和思辨能力,如此才能真正达成语文课堂的“有效”。

具体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策略可供借鉴。

一、指导质疑,提高问题质量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与精神世界,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并不是从“零”开始。尊重学生的理解基础,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支持鼓励他们探究性地学习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之路。所以,笔者在引导学生主动感知语言材料后有个规定动作——“主动质疑”,即在学生自学质疑的基础上开启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头活水。

然而,学生质疑的习惯和能力也是需要教师坚持指导和培养的,在教学中可通过小组比对筛选,引导学生确定有效问题,提高问题质量。以鄂教版六年级下册《二泉映月》一课为例。笔者请小组长带领组员交流,提出问题,并着重讨论、比对,筛选出一到两个供全班研究的问题。这样一来,大家发现“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写的”“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等这类初读就可以一目了然,或者通过简单查阅工具书就可以理解的问题渐渐被学生自主过滤掉了,留下的多半是指向内容理解、文章主旨、表达方式等的问题。如,“为什么阿炳年幼时在二泉边听不出什么,而中年时能够听出这么多声音来”,“阿炳为什么能创作出这首曲子”“为什么《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能够称得上‘不朽’”等等。让学生在提问中比对,尝试解决中筛选,学生的问题质量明显提高。

二、拓补提问,提升问题效能

怎样在学生质疑基础上,将阅读引向深入,达成既定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呢?这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也是提问效度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学生主动感知文本,主动质疑,教师也给予充分的信任,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但是,这不等于教师就放弃引领与指导,放弃“提问”这一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相反,要通过语文课堂提问,努力在学生阅读基础和文章表达目的、编者意图之间架起桥梁,实现语文实践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样,课堂提问才会有效,语文教学才会真正为学生服务。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有篇课文《检阅》,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都抓住了“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话质疑。的确,这两句话正是文眼,是文章理解的重难点所在。当学生勾连上文,找出相关语句阐述“这个小伙子真棒”的理由时,笔者拓展了一个问题:拄拐的博莱特此刻也与全队“保持一致”,你能推想一下,博莱特是怎样做到的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由一个词语生发开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踊跃发言:有的说,他不仅刻苦训练,而且要加倍苦练;有的说,他在训练中可能摔倒摔伤,但拒绝他人的劝阻,仍坚持练习;还有的学生甚至想象具体的画面,烈日下,风雨中,博莱特坚定地迈步,摆臂,努力与队伍“保持一致”……接着,笔者请学生当堂补写这个小片段。经过这样一个问题的拓展和深化补充,学生对于博莱特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加具体的感受,为文本略写的人物进行了补白,一方面更好地理解了“这个小伙子真棒”,另一方面也适机训练了学生想象及表达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指向教学重难点之处要深究追问,发现语言感悟积累的契机时当点拨详问,找到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切入点时可拓展补问……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与促进学生精神生命的发展有机结合,引向深入,课堂提问的效能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三、以问促问,激发探究意识

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如若通过提问促使学生经历生疑、解疑、再生疑这样的学习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是大有益处的。

还是以《检阅》一文为例,学生在理解了“这个”和“这些”小伙子真棒之后,体会到文本赞扬博莱特自尊自强和队员们尊重残疾同伴的主旨。但是文本本身有这样一句话是值得关注的,“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拄着拐”。在教学中,有不少学生质疑:“为什么非要把博莱特放在队伍的第一排?”有的老师将这个问题忽略了,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可以以问促问:第一,博莱特是不是被“放”在队伍第一排的?第二,假设博莱特是被“放”在第一排的,大家为什么这样做?“放”在队伍的其他地方行不行?第三,如果是博莱特主动要求在第一排或者要求到其他位置,你有些什么想法?

这些问题都不是封闭的,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许不一定唯课本是从,而是可能从生活体验来推导博莱特的意愿和大家的做法。答案也许不唯一,但只要思考了,学生多少会触摸到诸如“真正的关怀首先是尊重”“个人意愿与集体荣誉之间的平衡”等深层次问题。其实,这组问题的意义和价值就在这里,即激发学生思辨,让独特体验与价值引导在有效提问中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严芳

猜你喜欢

莱特真棒小伙子
今天真棒
小伙子失明真凶是谁
莱特兄弟的飞行王国
清仓莱特币
反击
真正的飞行者:莱特兄弟
今天真棒
聪明的小伙子
自食其力的感觉真棒
我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