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之境有多远?

2016-03-15张琦

湖北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二哥文本课文

●张琦



理想之境有多远?

●张琦

《傻二哥》第一课时的教学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评课。有的说,整堂课教学主线明,扣词析句准,教学效果好;有的说,授课老师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充分的对话,学生互动能力强;还有的说,这节课有琅琅的书声且读书方式灵活。我说,我来唱点反调,这节课,教师出现了失位、错位的情况。

失位主要体现在对文本的研读不到位。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展开对话:“从课题中,你们知道傻二哥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傻二哥很傻。”老师说:“可是,我们读完课文,发现傻二哥其实一点都不——(生:一点都不傻),相反,他却很——(生:很聪明)。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傻二哥很聪明。”文中的傻二哥是以卖药糖为生的,他制作药糖讲究,兜售药糖讲究,服务顾客也很讲究。这么多“讲究”的背后,何止是聪明?教师这样解读教材,显然没有解读到位。

研读文本既要弄清课标的要求,又要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教学的目标,清楚教材的重难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层对话。解读《傻二哥》这个文本时,教师至少要抓住三个方面:一要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从傻二哥吆喝的内容、衣着、动作、设计药糖瓶及服务等方面写他卖药糖,还写了他会各种修理活儿,能热心帮助他人。前者是主要内容,后者是次要内容。二要琢磨作者是怎样写的。文章重点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展现了傻二哥做的事虽然很平凡,但他却做得用心用力又得法;文章还运用“伸、晃、试、弓、蹬、叉、捂”等细腻的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机智精明、认真幽默的人物形象。这样的语言要好好地品味。三要探究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傻二哥是平凡人中的一员,他的聪明智慧、积极乐观、敬职敬业,正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千千万万个劳动者的缩影。

教师只有这样反复地阅读与品味,才会立体地、丰满地了解傻二哥这个人。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学时才能引导学生透过傻二哥表面的“傻”,看到他骨子里的“灵”,而不仅仅停留在“聪明”的肤浅层面。

错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不能准确地捕捉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教师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一名学生说:“主要写了傻二哥其实一点都不傻,他会修车、修锁、修鞋、修灯,还很爱帮助别人。”教师打断这名学生的话:“你能不能说得简洁一点?”另一名学生说:“课文写了傻二哥卖药糖很有耐心,他的服务态度很好。”教师点头说:“你很会读书。”还有一名学生说:“傻二哥卖药糖时很会吆喝。”教师肯定地说:“你很会补充。”这个环节突出地暴露了上述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认真听。提出问题后,教师要认真听学生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并思考他是从哪个角度思考的。如第一名学生是顺应读课题时“傻不傻”的问题来交流的,其他两名学生是围绕傻二哥卖药糖思考的。二是快速判断。教师要边听边判断学生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及可取之处,并迅速分析出原因。如,三名学生都关注了课文的部分内容,其中第一名学生没能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以次充主,其他两名学生只关注了文章的局部。三是灵活应变。对学生学习中生成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回应,并相应地调整教学策略。比如,第一名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不准确,而不是教师说的不“简洁”;其他两名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不完整,教师的评价“你很会读书”“你很会补充”,与学生存在的问题完全没有联系。四是及时指导。找准了问题,就要及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针对第一名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内容是否是作者着重写的内容;针对其他两名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建议他们再读课文,在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归并意义段,并尝试将遗漏的内容补上。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达到这种境界,有赖于教师不断地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技能技巧。惟有此,我们才能在课堂上既做到不失位,又不错位。能做到这两点,这种境界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教研室)

责任编辑姜楚华

猜你喜欢

二哥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巴山背二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二哥走了——深切悼念凌解放先生
巴山背二哥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二货二哥的二货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