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目标导航

2016-03-15刘云

湖北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文意三峡文言

●刘云



用目标导航

●刘云

文言文教学不能仅仅是疏通字词、了解文意,还要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至少需要设定三方面的目标。

一、熟读精思悟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这启发我们,学习文言文,“读”是必不可少的目标。

“读”的要求应该有层次性。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在此基础上,要读出情感,读出意境。“读”的形式要变化多样。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深入体味人物的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如学习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三峡》(以下同版本教材只注明册数)时,学生自主创设情境,分小组展示诵读内容。有一个小组集体诵读了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成员之间是这样分工的:第一名学生有感情地诵读第一句后,第二名学生轻声重复句中的后四个字“哀转久绝”;第一名学生接着读“故渔者歌曰”,然后全组齐读“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为什么这样处理?学生这样解读:小声重复读可以形成一种回环之美,体现出三峡山高谷深、回声缭绕的情景;全班齐读渲染出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一人自始至终地引读,是为了营造出动静相生的氛围。这样处理,与文章的节奏、画面效果十分贴切。从学生的解说来看,他们的思想情操、审美情趣在读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熏陶。

二、咬文嚼字品文意

文言的特点之一是“文”“言”分离,但两者又相辅相成。离开了“言”,“文”则无所依附;没有了“文”,“言”不过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符号。教师把握住文言的这个特点,把咬文嚼字品文意设定为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能让学生通过“言”这道桥梁,寻找到“文”中的生命密码。

八年级上册的《记承天寺夜游》字约义丰,适合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品味文章的真意。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从()一词中,我品味出()”的句式说话。有的学生从“欣然”一词品出了苏轼心情愉快,没有为失眠而气恼;有的从“亦”字品出了张怀民和苏轼志同道合;有的从“无与”“相与”两个词品出了苏轼从失落到欣喜的心情变化;有的从“闲”字品出了苏轼淡淡的忧伤。通过咬文嚼字,学生生出这样的感慨:做人就该像苏轼一样,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要活出精彩的人生。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不过84字,表面看来,似乎没有过多的内容可以挖掘,但学生通过咬文嚼字的方法既读懂了文,又读懂了人,让文本的价值充分彰显出来。

三、古为今用促写作

学习文言文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上,还要让学生揣摩文本的结构之妙、遣词造句之巧,并尝试着模仿创作。

《陋室铭》是八年级上册一篇托物言志的文言文。它的显著特点是文辞蕴藉、语言精辟,表达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很有意义。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梳通了文意、体悟到了作者的思想后,要求他们模仿文本的写法进行微写作。学生兴致很高,写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好文章。曾琪的《教室铭》是这样写的:室不在大,人名则名。窗不在高,心明则明。斯是陋室,惟吾学馨。白板墙上挂,标语鼓人心。交流有重点,展示有创新。可以学知识,看视频。无杂声之乱耳,无繁事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从这则作品不难看出,学生不仅得到了文本的形,更得到了文本的神。

(作者单位:远安县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姜楚华

猜你喜欢

文意三峡文言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
春到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