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文本是关键
——以《信客》教学为例

2016-03-15周丽媛

湖北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凶险条路传统美德

●周丽媛



解读文本是关键
——以《信客》教学为例

●周丽媛

八年级上册的《信客》既可以作为写作型文本进行教学,又可以作为主题型文本教学。究竟怎样确定,我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找出余秋雨的书籍进行阅读。不经意间,在《余秋雨谈散文》中读到这样一段话:“我把我已经想明白的问题交给课堂,因为我是个教授;我把有可能想明白的问题交给我的学术,因为我还写很多学术著作;我把我永远想不明白的问题交给我的散文……”《信客》这篇散文中,作者“永远想不明白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这引起了我对文章主题的深入思考。

文中写了两个信客,重点写年轻的信客。年轻的信客开始的时候是不愿意做信客的,后来被老信客的精神所打动,他答应了老信客的要求,成为一名年轻的信客,但没能终身坚守。为什么呢?年轻的信客说:“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这条路越来越凶险,可他依然坚持了几十年,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啊!——在乡村需要信客的时候,他毅然挑起了这副生死祸福的重担,因为他任劳任怨;报丧时他会绞尽脑汁用委婉的语气,因为他善良;为了不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他选择忍受无耻的诬陷,因为他宽容。这样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典型,为什么没能坚持到底,而是和老信客一样,成了这条道上的过客呢?这大概就是作者“永远想不明白的问题”吧。

余先生“想不明白的”,我们应尽可能地“想明白”,这样教学时才不会“以己之昏昏”,而“使人之昭昭”。深入研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信客对传统美德的坚守十分不易,这折射出当时社会风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历来是坏事多于好事。”“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再比如,信客用诚信和宽容善待了他周围的人,而换回来的却是猜忌、呵斥、诬陷。信客和乡里人之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一边是“诚信和宽容”,一边是诬陷和猜忌。在这两种相反的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中,信客最终败下阵来。这是否暗示着“诚信、宽容”的文化没有顺利生长的土壤和环境,只好隐退于生活之外?以此分析,作者难道不是在呼唤一种“诚信和宽容”的文化?

基于对文本主题的解读,我在教学中通过抓关键句诵读来完成教学目标。

首先,我引导学生感知信客职业的特点——苦。这种苦不仅来自于工作的辛苦,收入的微薄,更来自于心灵的痛苦(比如经常蒙受怀疑、欺凌等),以致于年轻的信客产生出“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的切身感受。

接着,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个句子深入品读。具体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是要求学生默读16-18段和20-22段,找出哪些事情哪些语言最能体现信客这条路的凶险?二是引导学生明白,信客所说的“这条路”不仅仅是指他走的这条路,同时也包括他遭遇的那些人、那些事。比如,在农村,农妇不信任他;在城里,发了财的同乡诬陷他,甚至陷害他。从中可以看出,信客的工作充满着危险和凶险,这条路走得很不容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学生很自然地把“这条路”“凶险”读成重音,以体现出信客职业的凶险。三是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第16-23自然段并思考,这条路不仅辛苦,而且凶险,信客凭借着什么坚守了二三十年?然后在“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凭借______已撑持不了”的横线上填写一个合适的词。学生抓住信客的语言、行动、心理等体会到信客身上所具有的宽容、重情义等传统美德。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把乡里人与信客相比,看看同乡身上缺少了什么?乡里人身上缺少的“宽容和诚信”很容易就暴露出来了。四是进一步指导朗读这句话。朗读前要求学生思考:年轻的信客为什么撑持不住了?既然撑持不住为什么还要撑持?学生通过思考,悟出了年轻的信客内心中的痛苦、辛酸、矛盾和无奈。因此,在朗读时,他们在“我”的后面做了适当的停顿,在读“撑持不了”时,采用一字一顿的方法。这样处理,较准确地突出了年轻信客的内心感受。

最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结尾,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余秋雨为什么让两位信客的坟墓连在一起呢?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体会出这是一种象征的表现手法,两位信客的坟墓连在一起象征着只有诚信与诚信、宽容与宽容相伴相随,诚信和宽容才能健康成长。

整堂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感受了形象,品味了语言,领悟到作品的内涵,而且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有这样的收获,我想还是教师对文本的教学类型把握较准确的缘故吧。

(作者单位:仙桃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凶险条路传统美德
这条路
身边的传统美德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做人美德
这条路
脸盲的人生,好凶险啊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治疗价值分析
凶险性前置胎盘妊娠20例临床分析
B-Lynch缝合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