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

2016-03-15南俐

甘肃科技纵横 2016年12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课程

南俐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慕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

南俐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介绍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从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提出,到2012年,仅仅四年即风靡全球,因其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即开放共享和可扩张性,能将人类教育的公平自由与知识的开放无国界性充分发挥出来;同时慕课的出现和发展亦有其必然性。慕课的出现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提出了挑战,图书馆要与时俱进,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对慕课的制作及在线推广提供种种有力支持,创新职能,拓展服务阵地。

慕课;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0 引言

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英文全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它是由加拿大学者布莱恩·亚历山大和戴夫·科米尔于2008年提出的,2012年作为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开始风靡全球,因此《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MOOC元年”。MOOC的本质是在全球范围开放优质的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名校名师课程的学习共享,不仅为校内学生,也为校外学生和有相关需求的人员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即开放共享和可扩张性,其目的是将人类教育的公平自由与知识的开放无国界性充分发挥出来[1]。MOOC的出现对传统的高校围墙式教育模式是一种挑战。慕课与传统教育模式的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第一,开放。传统的围墙式课堂教育一般只有几十或几百名学生,而MOOC可以不分地域、不分国籍,只要你愿意学,注册一个邮箱就可以参与进来,一门MOOC动辄上万人,甚至有记录显示斯坦福大学的一门免费课程《人工智能导论》,在2011年秋被16万名来自190个国家的人注册学习;第二,时间空间灵活。网络课程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灵活使用,只要有网络即可参与学习,以及随堂考试,学生提出的问题,利用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可在5min后收到反馈等等,这也是优于电视函授、互联网远程教育及教学视频公开课的所在。

在中国,他更有一个形象的音译名称——慕课。201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先后高调加入国外MOOC平台,目的是向全球开放更多的在线课程。之后便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如清华的“学堂在线”MOOC平台[2]。这一年,同样也可以定义为中国的“慕课元年”。

1 慕课出现的必然性

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基本都是建立在严肃的面对面课堂传授和线下的自己复习巩固,由此带来不可避免的时空限制,尤其是大学的教育,很多国家级精品课程受众范围很小,往往只有本校的学生受益,得不到充分的推广利用,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即使在大学扩招的背景之下,仍然有大量的学生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尽管网络的发展能弥补其中的不足,但事实仍不尽如人意。其一,网络知识参差不齐,如若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那么学习者在其中的投入产出会严重的不平衡;其二,互联网信息资源自身的特点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即知识的碎片化和留存的瞬间化。许多学习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刚学习不久的知识很快就会忘记。因此,只有稳定而系统化的知识才能使受教育者真正获益。而慕课恰恰为学习者提供这样的一个稳定而系统化的知识平台。慕课,一方面将重点高校的精品课程及时推广展示,普及和共享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水平的均衡发展,建设节能型绿色教育环境。

2 慕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

任何一个新生的有机体在其发育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困难,此时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作为高校教学支撑的图书馆恰恰可以参与其中,对慕课的制作及推广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高校图书馆自身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职能,拓展服务阵地,以便同我国《图书馆服务宣言》的核心理念之一——“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使用效率,以服务创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相适应[3]。2.1 为慕课的制作提供素材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样,每一学科的慕课视频制作都需要做课前的备课,甚至慕课的前期基础准备工作,如资料的搜集整理、数字化等等。这时,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资源优势,帮助慕课制作老师提供与学科相关的图书、期刊、数据、图片以及多媒体资料等文献资源,也可以参与多媒体的制作和后期数据填充以及视频剪辑等技术性工作;其二,图书馆可以为慕课受众提供所需的文献资源或相关链接,从而避免出现受众者对授课者一知半解的尴尬现象;其三,图书馆可以将学科馆员嵌入慕课教学课程团队中,与学生在线交流,配合慕课的教学辅导,从而解决授课教师面对基数庞大的学员提问回答乏力的问题,同时无形中也提升了图书馆员自身的学科修养和信息素养。

2.2 提供“慕课”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可以凭借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慕课”。首先,可以广泛搜集、筛选网络上的“慕课”,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置相应栏目,提供名校名师“慕课”的网络连接,例如上海交大的“好大学在线”、清华的“学堂在线”,以及在国外最著名的三大“慕课”平台Coursera、Edx和Udacity,其中前两个已进入中国。

2.3 创建图书馆自身的慕课视频

为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网络素养和现代信息检索的基本能力,许多高校开设了文献检索课,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往往由图书馆的老师承担,因此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的规模和文献信息检索分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又与数据库供应商有着多方面的业务关系,据此可以尝试与数据商合作,创建自己的“慕课”平台,使文献检索课真正突破时空限制,在更大的范围以更方便的形式服务于读者。

2.4 助力“版权”解决

慕课作为一种开放共享的高质量网络学科教程,其制作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大量的既有学科教材,相关的参考资料、数据、图片以及视频等等内容。这些引用资料只有部分来自教师原创或者学生原创,于是,不可避免地导致版权问题的出现。其中,不仅仅是有关引用需要获取其许可,更要尊重原创者的科学劳动。在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的环境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的统计报告指出,平均一门课程需要380 h来做版权肃清工作[4],而这对于慕课制作团队来说是困难的,对于单独的慕课教师来说更是不可能的。但作为版权问题最直接的接触者——高校图书馆,恰恰是其发挥自身优势的时刻。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可以作为第三方与被引用资料所有者进行沟通交流从而灵活有效的获取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导引慕课制作团队在线开放获取(OA)的内容或获取能够满足CC协议的信息资源等,从而多方面、多层次的帮助其解决版权问题。

2.5 为慕课的制作寻求资金支持

慕课的制作通常由一个团队来完成,他需要资金、人才、技术和时间做保证。相关报告显示,有的慕课团队参与者高达19人但仍觉得人手不够,有的慕课在前期开始准备阶段就需要花费100 h以上等等[5]。所以慕课制作过程中常常存在经费短缺、人才缺乏和技术瓶颈等困难和阻力,毫无疑问,充足的资金支持是慕课制作得以完成的必要保证。

慕课发展的目的是开放教育资源和提供免费优质知识信息,旨在推广教育的普及性和公平自由。基于这样一个非盈利的目的,慕课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两大方面来获取。一方面是政府机构的纵向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就是各种民间的个人或团体的横向资金资助。事实说明,慕课制作团队在获取这些资金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他们既要制作慕课,还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常常顾此失彼,因此就迫切需要一位“经纪人”,而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和职能特点决定了其充当慕课“经纪人”的可行性。如果高校图书馆能肩负起这个“经纪人”的使命,不仅对自身是一种挑战,更是与时俱进,创新服务的一种尝试。

3 结束语

虽然慕课仍处于发展的幼年时期,但是这个崭新的生命已然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了影响。高校图书馆作为传统高等教育的支柱之一,将不可避免地会参与到这场教育潮流之中。机遇与挑战从来都是并存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新服务职能,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新课题。从长远的眼光看,慕课将会成为继手机阅读之后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的又一次革命性变化,这个变化符合图书馆自身“生长的有机体”[6]的机理,将为人类教育带来巨大的福音。

[1] 叶艳鸣.慕课——撬动图书馆新变革的支点[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2):1-2.

[2] 杨帅.面向MOOCs的图书馆员角色探讨[J].新世纪图书馆,2015(2):1-2.

[3] 郭英剑.“慕课”在全球的现状、困境与未来[J].高校教育管理,2014(4):41-49.

[4] 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M].北京:数目文献出版社,1988.

[5] 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01):10-17.

[6] 江波,王奕俊.“慕课”透视及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 (07):18-22.

[7] 肖薇薇.对“慕课”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4(08):19-21.

G258.6

:A

DOI 10.3969/j.issn.1672-6375.2016.12.004

2016-10-9

南俐(1963-),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大学本科,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编目典藏工作。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