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五力”:探索产业工会改革着力点

2016-03-15中国机冶建材工会邹广子

工会信息 2016年18期
关键词:五力工会工作供给

□中国机冶建材工会 邹广子

强化“五力”:探索产业工会改革着力点

□中国机冶建材工会 邹广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产业工会工作角度出发,就是要研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加强和改善产业工会的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效率,满足基层企业和职工的实际需求。

以问题为导向,剖析产业工会工作的瓶颈问题。

1.供给动力不足。近些年,一些产业工会被弱化和边缘化的现象比较突出,导致部分人员工作态度比较消极,进取心不强,自我认可度不高,懈怠情绪比较严重。在谋划和推进工作时,缺乏研究、思考、规划、部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改善供给侧工作的源动力不足,为基层提供有效服务的意识不强。

2.供给能力不够。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研究能力不强,对一些政策和专业知识把握不深不透,不能提出好的解决问题意见建议、措施方法。二是深入基层不够,虽然也能“一竿子插到底”接触企业,但很多时候接触的是企业的党政工干部,与一线职工联系接触不够,联系不紧密。三是分类指导能力不足,“一刀切”现象比较突出,结合不同企业不同职工特点提供针对性服务的能力不强。四是供给需求服务的对接性不够,有效服务匹配度不高,还存在拍脑门安排工作的现象,实际工作效果不理想。

3.供给体制不顺。一方面组织上保障不足,产业工会的设置在一些省区特别是不少中心城市几乎空白,“断层断档”、“半截子”、“有头无尾”等现象严重。产业工会工作只能在一些委员单位开展,无法上下贯通,工作触角窄,许多同行业的非公中小企业游离在体制之外无法覆盖。另一方面授权有限,有的地方产业工会只由分管主席提出每年应做几件具体的工作,有的只被要求做“源头参与”和“调查研究”工作,有的只让其负责联系少数国有规模以上行业企业,有的把产业工会当作一个部门布置工作等。

4.供给资源缺乏。一是领导重视不够,人员配备不强,产业工会的编制偏少,有的省级产业工会只有1~2名工作人员,且不少是退休前的待遇提升过渡,部分干部知识老化,思维僵化,缺乏创新意识。二是资金支持不足,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影响产业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缺少激励措施。产业工会进行评比表彰的资格都被取消,在开展一些劳动竞赛、技能比武、技术创新、文体活动时缺乏激励手段,影响力和号召力有所降低。

从“五个是什么”出发,研究产业工会改进供给侧工作的着力点。

1.中央的要求是什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会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工会切实增强“三性”、去除“四化”、做强基层、着力创新,努力解决在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具体而言,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职工群众为实现中国梦奋斗;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职工群众等等。

2.全总的部署是什么。长期以来,全总高度重视发挥产业工会作用。要求各产业工会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具有各自特色的维权服务等工作。特别是在引导职工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建功立业。发挥各种平台载体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质职工队伍和“大国工匠”。加强源头参与,切实维护职工在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合法权益。扩大覆盖面、增强代表性,不断把工作触角延伸到非公企业和农民工中。加大对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帮扶和保障,在构建和谐劳

动关系方面,提出政策和工作建议,有效发挥产业工会的职能作用。

3.企业的需求是什么。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进入了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期,不少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亟待转型升级。一些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生产经营比较困难,急需尽快摆脱发展困境。产业工会要在帮助系统内企业和职工享受国家政策,维护产业职工共性权益,组织开展跨行业的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促进企业、劳模、职工及工会间学习交流,加强职工技能及综合素质培训提升,促进职工成长成才方面打造平台,创建载体,发挥应有作用,进而帮助企业实现脱困发展,为推动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效服务。

4.职工的诉求是什么。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的“三去一降”五大任务中,“去产能”排在首位,而在“去产能”过程中,人的问题是重中之重,如何安排大量的离岗人员,让有意愿继续工作的职工保留岗位、保留收入、接续社保、提高待遇,是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另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职工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在解决大多数困难职工问题的同时,如何为更多职工提供普惠性服务,让职工提升获得感,增强幸福指数,也是产业工会面临的一大挑战。

5.产业工会该干的是什么。产业工会的职能定位就是要围绕行业共性问题,结合本产业职工的特殊情况,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维护本产业职工合法权益。用形象的话讲,产业工会就要秉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做专科医生,而不是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是地方工会应该做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通过调查研究反映产业职工的特殊利益,做好源头参与和维护上;放在推动行业工会联合会组建,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上;放在开展具有产业特色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上;放在服务基层工会,为基层工会排忧解难上;放在通过分类指导、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工作开展上。

切实强化“五力”,有效改进产业工会供给侧工作。

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维,产业工会要在实际工作中强化“五力”,依据产业职工的真实需求做好各项工作。

1.激发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新形势下,党对工会寄予厚望,职工群众对工会充满期待,工会肩负着重要责任与使命,做好职工群众工作日益迫切。作为产业工会工作者,更应始终牢记党的重托,不忘自身职责,充分发挥在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和结构性改革、维护产业职工特殊权益方面的特殊作用,最大限度地把产业工人组织到工会中来、团结在党的周围。产业工会和产业工会干部唯有与产业职工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坚持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才能不辱使命,不辜负产业职工之家、产业职工娘家人的称号。

2.提升能力。要按照李建国主席要求,切实提升“群众工作、调查研究、文字表达、沟通协调”四种做好工会工作的必备能力。要加强产业政策的学习,在涉及产业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旗帜鲜明,敢于发声、善于维护、积极呼吁、提出主张、推动解决。要增强“互联网+”意识,运用新的方法手段,延长工作手臂、拓展工作领域、提升服务能力。要在打开眼界、打开思路、打开胸襟上下功夫,在研究新时期产业工会理论问题上做文章,在创新理念、改进方法、强化指导、改善服务上精准发力、提升水平。

3.锻炼脚力。工会改革试点方案提出,要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不搞叠床架屋,进一步形成眼睛向下、面向基层、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格局。产业工会具备与基层联系紧密的先天优势,更要坚持做到“三真”,即做到真深入、真接触、真服务,真正下沉到最基层、最前沿、最一线。发扬“妈妈心、婆婆嘴、跑不断的两条腿”的精神,把职工当亲人,与职工面对面、心贴心、手拉手的交流沟通,及时掌握产业职工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对职工做到心中有情、胸中有数、手中有策,帮助职工解决好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担心、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

4.形成合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产业工会仅靠自身单打独斗都是不行的,必须借助外部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整体合力。特别是要借助地方工会和职能部门的力量,在加强自身支撑体系建设方面想办法多研究。一是强化以各部委、行业协会为依托的产业层面的工作支撑体系建设。二是强化以全委会委员、常委单位为依托的企业层面的工作支撑体系建设,通过他们扩大对职工的覆盖面。三是强化以省市产业工会、央企工会为依托的中间层面的工作支撑体系建设,向基层非委员单位和央企二三级企业延伸工作链条。四是强化各大企业牵头的专业工作研究会为依托的延伸层面的工作支撑体系建设。通过这些民间组织进一步延长工作链,扩大覆盖面。

5.保障有力。除去以上四个主观方面的努力外,产业工会工作更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加强对产业工会的领导和赋予产业工会工作必要的资源手段方面。在企业工会弱化、企业工会干部兼职化日益普遍的情况下,就要通过加强产业工会组织建设,增强产业工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要从组织上提供有力保障,在人员配备上提供有力支撑,在资金使用上提供必要支持。■

猜你喜欢

五力工会工作供给
中央企业提升国际传播“五力”的思考
我国滑雪产业竞争力研究——基于五力模型分析
射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力”齐发 拓宽就业扶贫路
工会工作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思考
加强“五力”学习 增强发展后劲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