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选择与新闻记者的道德价值取向探析

2016-03-15李丽

河南社会科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冲突

李丽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郑州450003)

道德选择与新闻记者的道德价值取向探析

李丽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郑州450003)

在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常常会面临诚实与欺瞒、良知与责任等多种矛盾。在多种可能性中进行的道德选择,实质上是新闻记者在不同的道德价值冲突中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舍。不同阶段的道德选择,其道德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记者应当正确处理功利与价值、知识与美德的关系,把外在规范转化为内在操守,在各种价值冲突中做出道德取舍,在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中,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选择中,自觉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做出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

新闻记者;道德选择;价值冲突;道德价值取向

现代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新媒体成为受众了解新闻、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个体行为的差异性增强,选择性增多。在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既是新闻的发布者,也是新闻的“消费者”,既承担着引导公众舆论的责任,又不可避免地要在各种观念矛盾、冲突中做出不同的价值取舍。因此,新闻记者在进行道德选择时,如何去除功利性,追求价值,丰富知识,崇尚美德,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是决定新闻记者在价值冲突中做出正确道德价值取向的关键。

一、道德选择及其转化过程

(一)道德选择

道德作为干预生活、影响社会的一种手段,其重要功能就在于培养人们从善去恶的能力,做出符合道德的选择。道德选择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社会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社会选择和价值取向,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选择形式之一。

道德选择受社会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从纵向上看,社会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构成的有机体,每一层次都有高低不等的道德要求,构成了从低到高的道德规范体系。从横向上看,每一领域都有其特殊道德,如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这些道德又组成了横向道德关系网。纵向道德规范体系与横向道德关系网交织在一起,既为道德选择提供了诸多可能性,也让人们在面临多种道德选择时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取舍。道德选择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内在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外在行为表现,人们就是在不断的道德选择和道德价值冲突中得到考验。

(二)他律道德选择

他律对个体来讲,就是接受他人或外在规定的约束。他律道德,是指人们不得不遵守和服从的道德规则。一个人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就是指他还处于服从外力的约束而简单服从道德规范的水平线上,他律道德是客观的社会道德关系和社会道德要求对个体的一种基本制约,不是自主调节。其对道德规范的服从往往是由于惧怕行为受到惩罚。

道德选择之所以应从他律走向自律,是因为这一阶段道德选择缺乏自主性、主动性,价值取向处于较低水平,带有很大的功利性。人们在进行道德选择时,虽然遵守了道德规则,但并没有转化为内在自觉,这一阶段人们在道德规范面前是被动的,缺乏独立判断和追求道德价值的冲动,一旦离开了外在制约和监督,随时有可能会偏离道德要求的轨道。正因为这种规范具有外在强制性,所以人们的道德选择是功利的、低水平的、不完善的。尽管这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跨越的一个必经阶段,但它毕竟可以超越也应当超越。对人们来说,不应当在这一阶段止步,而应当迈向更高阶段——自律道德选择。

(三)自律道德选择

自律最一般的含义,就是“法”由己出,“法”由己行。自律道德选择,就是人们用内化了的道德准则,对自己的思想、行为方向和方式进行自我规范、约束和调节。社会道德要求已不是异己的或外在的东西,而是转化为人们内心的信念,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的约束,既敬畏、服从社会规范,又能自觉制定行为准则。其本质在于人们的道德选择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人类社会的总体发展。

二、新闻实践中价值冲突及其表现

在多种可能性中进行的道德选择,实质上是每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与所承担的道德义务之间的冲突,是人们在不同的价值冲突中做出的判断和取舍。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往往集多重角色于一身,这些角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当一个人承担的不同社会角色发生冲突时,就会造成不同的道德价值冲突。新闻记者也不例外。

(一)价值冲突常常表现为普通道德要求与职业道德要求之间的冲突

譬如,一名医生为治疗绝症病人,不让病人有过重的思想压力,常常会隐瞒病情,对其善意欺瞒,但这种选择和价值取向却违背了普通道德对“诚实”的要求;一名律师为谋求当事人合法权益,面对的即便是一名罪恶滔天的犯罪嫌疑人,也会尽最大可能为其辩护,但这种选择和价值取向却违背了普通道德对“良知”的要求;同样,一名记者在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事件中,为了完成报道任务,选择作为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和守望者,而没有去承担社会普遍道德所要求的救助义务,这种选择却也违背了普通道德对“人道”的要求。这种价值冲突就是普通道德要求与职业道德要求之间的冲突,这也往往让人们在道德选择中纠结徘徊,难以取舍。

全面预算管理要以公司组织结构为基础,合理确定预算控制主体。遵循“谁使用、谁承担、谁管理、谁控制”的原则,充分发挥归口管理部门在预算控制中的作用。同时制定一套科学完善、严谨规范的组织制度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要对相关部门的权责进行明确,同时阐明预算目标,并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考核等一系列程序进行合理的制定。在制度构建完成后,要将制度的落实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其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渗透到广大员工的行为习惯中。

(二)价值冲突常常表现为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与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之间的冲突

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根本宗旨与要求,强调集体主义原则以及对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贡献精神,强调自律道德的选择。而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则把个人价值放在第一位,强调更多的是他律道德的选择。例如,在现实社会,由于人们的道德水平和觉悟不同,个别新闻记者被不法利益所惑,在原则问题上是非不分,在价值冲突中迷失了方向,搞有偿新闻、虚假报道,或者是搞迎合、投机、隐瞒真相、欺骗读者和听众等。因此,如何在这两种对立的价值观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把外在规范转化为内在操守,追求正确的价值取向,对新闻记者来说十分重要。

(三)价值冲突还常常表现为在新媒体时代人们价值目标功利化,具体表现为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之间的冲突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人们随时可以通过网络、手机、APP客户端等途径,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新闻的权威性被打破。其结果是:一方面人们的能动性得到发挥,主体性增强,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另一方面也导致个体意识膨胀,追逐名利,强调自我感受,甚至个人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倾向,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考虑更多的是个人需求,关注更多的是自身价值,忽视了社会价值的实现。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对新闻记者来说必要而迫切。

(四)价值冲突还常常表现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具体表现为中西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价值观念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挑战,新媒体传播方便、快捷、及时,人们随时可以了解和接触各种各样的价值理念,纷繁复杂的信息不仅使人们面临更多的道德选择,同时也对道德标准产生了很大冲击,导致信仰迷失、价值观混乱、价值取向多元化,使人们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与西方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中纠结徘徊。因此,当下如何正确处理中西价值观念的矛盾和冲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三、新闻记者的道德价值取向及其目标

新闻记者的价值取向,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新闻记者职业操守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新闻记者常常会面临各种价值冲突,并从中做出道德价值取舍。恪守职业行为规范,把良好的职业道德融于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把新闻事实告诉读者或听众,使读者或听众通过大量报道体察一个新闻记者良好的职业道德,感受社会正能量,这才是新闻记者正确的道德选择,才能实现在道德选择中自我提升、自我超越。从深层次上说,价值冲突进一步提升了新闻记者道德选择的意义和作用。

(一)新闻记者的道德价值取向应去除功利,追求价值

对价值的追求是中国伦理型文化的突出特色之一。从伦理学意义上来讲,功利是对物欲的追求,价值是对道德的追求,价值具有超越功利的意义,是自律状态下的一种理想追求。当今市场经济的冲击,文化的转型,使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一些人不再满足于抽象的精神鼓励而转向了对功利的追求,倾向于追求实实在在的利益。这种转化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消极的作用。一方面,它有利于培养务实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公正,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使人囿于眼前利益,忽视长远意义和价值,导致人们精神的迷失。从某种程度上讲,对功利的追求是他律阶段的道德追求。

新闻记者作为正能量的传播者,要构建强大的道德自我,必须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对道德价值的追求,正确理解情与理、知与德、世俗与理想的矛盾,在道德价值取向方面去除功利色彩,实现从功利到价值的转化,使道德价值取向达到一种“超功利”的理想状态,从而追求道德价值的实现。同时,要加强道德修养,增强自律意识,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和诱惑时,不追逐名利,不出卖灵魂,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新闻工作。要引导人们在看问题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社会上的主流意识,要透过迷惘看到希望,面对困难发现人性的光辉,在困顿中感受关爱和温暖。在面对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重大突发事件时,主动跟进,第一时间发声,引导人们了解真相,旗帜鲜明地表明正确的立场。要牢记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充分利用媒体平台,传播文明、弘扬正气、鞭挞邪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积小德养大德,努力成为思想纯洁、品行端正的示范者,爱岗敬业、敢于负责的力行者”[1]。

(二)新闻记者的道德价值取向应追求知识,崇尚美德

知识与美德是他律向自律转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又一矛盾。西方人性论把知识与美德等同,提出“知识就是美德”的命题。然而,知识的事实判断与道德的价值判断之间毕竟有着不可忽视的区别,这种区别就是真与善的区别,知识可以引导人向善,但知识不一定就能使人向善,知识可以造福人类,形成人类的德性,也可以危害人类,败坏人类的德性。可以这样说,知识若不转化为德性,其追求仍是一种功利追求。必须在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德性的培养。

新闻记者肩负着重任,需要反映社情民意、引导公众舆论、传播知识、伸张正义,新闻记者良好的知识修养可以帮助其开阔视野、增强新闻敏感性。著名学者蓝鸿文在《新闻采访学》中认为:“记者要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一专多能,要做业务上的多面手。”“复合型人才,不仅政治要强,业务要精,知识要博”[2]。一个人如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就会站得高望得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强。但是仅有真才实学还不够,还不足以胜任新闻记者这个工作。对新闻记者来讲,道德价值取向比“博与专”的知识更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3]这充分说明在知识积累和运用过程中,更要注重美德的培养。重德性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新闻记者要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德性能力,实现知与德的辩证统一,用正确的道德原则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总之,道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价值取向实质上就是道德取向。价值追求的意义在于个人德性和人格的不断提升,促进社会公德、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完善,这种道德价值体现着理性对情感的统摄以及德性对知识的内化,从而成为社会的一种文化取向,促使人们去追求理想价值的实现。

(三)新闻记者道德价值取向的现实追求

当下,新闻记者道德价值取向的现实追求有多方面表现:

一是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新闻记者需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感受新变化,挖掘新典型,总结新经验。通过践行“三贴近”原则,切实改变工作作风,深入到社会生活最前沿,与群众打成一片,以丰富生动的语言,反映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精神追求。

二是新媒体时代,无论舆论环境多么复杂,新闻记者都要保持独立人格和职业精神。对国家、对社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新闻记者站在浪尖上,接触各式各样的人或事,容易受五彩世界的影响。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对新闻的敏感性,目光敏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敏锐洞察分析问题,找出反映本质的东西,充分尊重事实,不屈从于任何利益和权威,对新闻事业、对真理孜孜以求。

三是要具备各方面的职业修养。讲党性,讲政治,把政治坚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责任感作为第一位的修养;要勤于学习,开阔眼界,提高应变能力;要有思想、有作为,不断创新,加强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修养,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是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方向才能有行动力,讲导向才能有正能量。新时期,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定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非常重要。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4]。深刻阐明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重要性,为新闻舆论战线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去除道德选择的功利性,追求价值,丰富知识,崇尚美德,实现从他律向自律转化,会促使新闻记者做出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对于因社会角色冲突而产生道德选择两难时,新闻记者应当自觉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应当有自觉的角色责任感,不受商业利益的诱惑,不扮演与其职业道德相悖的角色。遇到不同价值冲突,产生道德选择两难时,新闻记者应当加强职业道德自律,内化职业角色,提升自身政治觉悟与道德修养。大力挖掘并报道好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报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多反映基层群众的创造精神,让社会上积极健康的因素在新闻节目中唱主角。把公众关注的焦点引导到社会发展的主流上来,关注和珍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使新闻宣传真正达到鼓舞人、引导人的目的。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5]。

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通过学习,新闻记者增强了新闻的党性原则,坚定了维护队伍形象的信心和决心。《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七家媒体也联合制定了“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的自律公约。相信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能够创建一个功利与价值、知识与美德、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社会环境,降低新闻记者在道德选择中的难度与风险,让新闻记者在更为健康的社会环境中做出价值判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为新闻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1]习近平:保证年青干部健康成长用人德才兼备德为先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培养选拔年青干部工作[N].人民日报,2009-3-31.

[2]姚远,卫铃.从杂家到编辑艺术家[J].编辑学刊,2012,(4):27—32.

[3]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4]人民日报评论员: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首位——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6-02-22.

[5]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4-02/25/c-119499523.htm,2014-02-25.

责任编辑 嵩 阳

G21

A

1007-905X(2016)11-0090-04

2016-09-29

李丽,女,河南郑州人,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主任编辑,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研究。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