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庆阳市苗林结合培育技术措施

2016-03-15梁建军刘燕燕

甘肃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庆阳市荒山种苗

梁建军,刘燕燕

(1.甘肃庆阳合水林业总场拓儿塬林场,甘肃 庆阳 745412;2.甘肃庆阳市森林公安局,甘肃 庆阳 745000)

浅谈庆阳市苗林结合培育技术措施

梁建军1,刘燕燕2

(1.甘肃庆阳合水林业总场拓儿塬林场,甘肃庆阳745412;2.甘肃庆阳市森林公安局,甘肃庆阳745000)

提高苗林培育技术措施,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培育林木种苗产业,盘活林地资源,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扶贫攻坚、增加林农收入,增加森林面积,扩大环境容量推进生态庆阳建设,实现绿色崛起,破解生态瓶颈制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构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的现实意义。

庆阳市;苗林结合培育;技术措施

1 苗林结合培育政策背景

庆阳是生态大市,林地面积有138.2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50.9%,但全市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生态功能脆弱,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依然较为严重,宜林荒山资源闲置,全市现有宜林荒山48.72万hm2,无立木林地3.33万hm2,户均宜林荒山和无立木林地1.13hm2。今后林木种苗培育前景广阔、利润丰厚,市委、市政府2013年出台了鼓励苗林结合培育的政策,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培育林木种苗产业,盘活林地资源,拓宽农民增收和就业渠道,加快扶贫攻坚、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庆阳市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同时,增加森林面积,扩大环境容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提供生态保障。

2 苗林结合培育内容

2.1目标任务

从2013年起,每年利用宜林荒山6.67万hm2左右培育林木种苗产业,到2020年,实现宜林荒山造林46.67万hm2,7年再造一个子午岭,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9.8个百分点。预期种苗收入69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万元。

2.2经营模式

根据宜林荒山立地条件和经营主体意愿,苗林结合培育按照种苗培育、荒山造林兼种苗培育、荒山造林三种模式建设。

1)种苗培育。在弃耕地、缓坡地等立地条件较好的荒山荒地,进行种苗培育、定植幼树,亩定植400~ 1000株,一次性采挖出售,连续轮作,不再经营苗木时,每亩保留110株乔木以荒山造林经营。

2)荒山造林兼种苗培育。在宜林荒山进行造林兼种苗培育,初植密度原则上每亩400株以上,也可根据立地条件适当密植,根据苗木生长状况,逐年采挖出售苗木,最终每亩保留110株乔木作为荒山造林经营。

3)荒山造林。在宜林荒山造林和山地苗圃出苗后保留林木,根据经营主体意愿可按照商品用材林和生态公益林进行分类经营。

2.3经营方式

1)自主经营。号召农户以林改成果为基础,在自家宜林荒山进行苗木培育、荒山造林、补植造林,发展种苗和林木产业。

2)大户经营。支持林木经营大户在林地流转的基础上,扩大林地经营面积,兴办家庭林场,实现大户造林,发展种苗和林木产业。

3)林业合作组织经营。鼓励农户以合同形式,联户、联村成立林业合作组织,以林地、林木为资本进行股份合作经营,发展种苗和林木产业。

4)个人、社会团体承包、租赁经营。鼓励个人、社会团体承包租赁农户、集体和国有林场林地,从事种苗和林木经营活动。

5)市林业局根据各国有林场现有宜林地和无林木林地逐年按比例,下任务营造苗林工程,归属公益林项目。

3 培育技术措施

3.1树种的选择

坚持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以市场为导向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一致的原则,根据改善生态环境、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市场需求选择树种。造林树种主要有油松、侧柏、云杉、刺槐、白蜡、核桃、杨树、柳树、国槐等。

3.2栽植密度

根据树种特性,立地条件,集约化经营程度,经济情况和社会环境和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

1)种苗培育,亩400~1000株左右,株行距为:0.7m×1m、0.8m×0.8m、1m×1m、1m×1.5m。

2)荒山造林兼种苗培育,亩300~666株左右,株行距为1m×1m、1.5m×1.5m、1m×2.0m、1.5m×1.5m。

3)荒山造林,亩200~300株左右,株行距为1.5m×2m、1.5m×1.5m、1m×2.0m。

3.3整地

3.2.1整地时间

(1)整地时间在造林前1年的春、夏、秋季均可,以熟化土壤蓄积雨水。

(2)当年整地,也就是边整边造,缺点土壤熟化程度低蓄水能力差。

3.2.2整地方法

1)穴状整地:穴长宽分别为;60cm×70cm、70cm× 80cm,深25cm~30cm,从穴四周向中心翻刨,使穴面中心隆起,刨穴时拣净树枝、草皮、石头等杂物。

2)鱼鳞坑整地。长径20~110cm,短径50~80cm,深40cm,挖土坑高20cm。具体做法是在山坡上,横山等高挖半圆形的坑,先把表土放在一边,再用里切外垫法将土填在边周成半圆形,然后将表土填入坑内,坑面水平或稍向内倾,树苗栽在内坡中下部,品字形排列。

3.4造林技术

1)裸根苗造林:坚持“五不离水”,假植苗木不离水,包装不离水,运苗不离水,林地假植不离水,植苗罐不离水。

2)容器苗造林:坚持做到“起苗、运输、植苗”时营养土不破坏,明穴栽植。

3.5营造方式

1)明穴栽植:用锹挖穴,穴的深度必须超过苗根的长度,取出表土和心土分别放在穴的两侧。然后将苗放入穴的正中,同时舒展苗根,先培表土,后培心土,然后踩实。

2)窄缝栽植:在整好地的穴面上,用锹或镐开成上下垂直并保证苗根舒展的窄缝,将苗木及时送入缝中,深度适当,不窝根,随之将锹或镐从缝中拿出,土将苗根挤住,稍提苗,然后踏实,培一层浮土。

3)容器苗栽植:采用明穴栽植法,穴的大小大于容器苗的体积,栽植时不准破坏营养坨。

3.6抚育

3.6.1抚育方式

1)穴状抚育:第一年第一次抚育,进行扩穴、培土、踏实、扶正。第一年第二次抚育割除穴周围影响幼树生长的杂草、灌木和侧方非目的树种的萌条。第二年第一次抚育,距离幼树5~100cm处进行除草、松土,由里向外,里浅外深。第二年第二次抚育与第一年第二次抚育操作相同。以后每年每次抚育,需根据幼树生长和林地情况而定。

2)带状抚育。根据立地条件,采用人工和机械在带间松土和割除影响幼树生长的灌木和杂草。

3.6.2年限

1)速生树种采用2、2、1抚育,即3年5次。

2)慢生树种采用2、2、1、1、1抚育,即5年7次。

4 促进成果措施

4.1政策保障

为确保育苗产业和造林工程取得实效,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庆阳市各级政府把苗林结合培育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了目标责任考核管理,改变以前林业部门单独工作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把以前的“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把部门的“独角戏”变成全社会的“大合唱”。从产前的科学规划、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市场营销实行全程服务。

4.2资金支持

1)在政策驱动的基础上,庆阳市还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由市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各县区每年筹措1000万元,扶持苗林产业,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苗林培育。目前全市引进造林育苗企业48家,发展个体育苗大户108户,成立专业合作社117个,参与农户22万户,到2015年底累计启用民间资金18532万元。

2)在投入保障上,探索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投融资模式,在市上以奖代补的基础上,各县、总场、乡镇自筹一部分资金,为项目实施补助苗木经费;结合生态功能区建设,整合“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林业项目资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纳社会资金,构建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格局。

4.3管理机制

各县、林业总场、乡镇把苗林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之一,纳入目标管理责任考核。

1)县乡镇推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班子成员包工程、一般干部包村组、林业干部包技术、受益农户包管理的“五包”工作责任制,确保了组织、责任、管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2)国有林场,由各总场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林场负责具体实施。总场、林场分别成立了由场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实行总场领导包林场,林场领导包片区,站长、施工员包点的三包责任制。

3)管理机制。加强管护,确保成果,坚持造林与管护同步,管区护林员跟班作业,完成一片移交一片,固定专人,落实责任,严格奖惩。同时,加强病虫鼠兔害防治及羊畜管理,确保建设成效。

4.4技术服务

1)依托农林科研单位和国有林场专业技术人员,整合林业、科技、农牧等培训资源,在市、县、林业总场、乡镇、村、组举办培训多期,培训专业技术骨干2000多人,培训本土技术人员2.5万多人。

2)抽调技术人员驻村蹲点,现场指导,从规划设计、苗木调运、整地栽植到检查验收,全程实行统一的技术规范,做到了技术力量全覆盖,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3)在运作方式上,成立苗林专业合作社32个,引导群众采取出租、转包、入股、抵押等方式,流转土地造林35处4.3万亩,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示范带动了全县苗林产业发展。

4.5培育龙头

培育龙头,推动规模发展以宜林山区和川区为重点,把苗林培育和宜林荒山造林结合起来,把大苗培育和小苗繁育结合起来,实行“一架山、一道沟、一条流域”整体推进、规模治理,近三年完成万亩以上示范点7个,千亩以上示范点46个,辐射带动了周边区域,推动了规模化发展。

4.6科学管理

1)坚持服务与管理并举,造林与管护同步,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1号令精神,加大封山禁牧和森林防火力度,制定出台《封山禁牧管理办法》、《扑救森林火灾应急预案》,除国有林场具有专业的管护队伍外,建立以农户管护为主,县、乡、村三级管护机制。组建了封山禁牧巡查大队和专职护林队,配备专用车辆,随时巡查护林情况,有效巩固造林培育成果。

2)高度重视苗林营销体系建设,建立了苗木需求信息平台,注重发挥林木种苗协会和苗林专业合作社职能,认真分析市场行情,及时收集、定期发布苗木供求信息,为林农和社会提供林木、种苗供销服务,促进了苗林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5 总结

发展苗林结合培育产业,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是创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活力迸发的经济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的重要内容和强力支撑。是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栽历史、栽文化、栽人类文明的历史意义。

5.1扶贫攻坚

庆阳市总人口263.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01.4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262元。由于本市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自然条件差异大、基础设施不均衡,全市农民人均收入最高乡镇和最低乡镇相差3286元。全市1262个行政村全部纳入扶贫规划,其中444个贫困村作为重点,充分利用宜林荒山,弃耕地大力发展苗林产业,进行扶贫攻坚实现基本脱贫。

5.2开发利用宜林荒山资

全市现有宜林荒山48.72万hm2,无立木林地3.33万hm2,户均宜林荒山和无立木林地1.13hm2。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还有大量的撂荒地和弃耕地,这些土地资源目前大多处于闲置状态,而且大部分都适宜树木生长,为进行苗林结合培育提供了广阔的土地资源。

5.3苗林结合培育利润丰厚

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培育林木种苗产业,可有效盘活林地资源,拓宽农民增收和就业渠道,既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又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宜林荒山密植造林为例,初植密度440株/亩,7年后,每亩保留110株作为林木培育,可采挖、移植大苗330株,平均每株按30元计,亩收入9900元;20年后保留林木按每亩出材2m2计算,预期亩收入1200元。全市如果利用700万亩宜林荒山培育林木种苗产业,预计7年后苗木收入可达693亿元左右,20年后木材收入84亿元左右,总收入可达777亿元,全市农民人均增收3.4万元。

[1]2011年3月4日造林技术规程2 GB/T 15776-2006[S].

[2]刘向龙.子午岭林区油松人工林综合培育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09.

F273

猜你喜欢

庆阳市荒山种苗
中秋节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齐军祥
缪带弟:姐妹齐心 荒山生金
庆阳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北海道黄杨在甘肃庆阳市的引种观察及繁育技术
庆阳市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基于12所中小学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