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园惊梦》中的平行技巧及其佛教思想

2016-03-15

关键词:白先勇

陈 盈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游园惊梦》中的平行技巧及其佛教思想

陈盈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台湾作家白先勇的《游园惊梦》是其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最具美感的一篇,讲述了主人公钱夫人在如梦如幻的“游园”中经历的似真似假的“惊梦”。小说中,白先勇借平行技巧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并营造了“旧事重演”的美学效应。另外,《游园惊梦》中还蕴涵了丰富的佛教思想,而佛教的“色空”观念与文本中平行技巧所深化的主题遥相呼应,都阐释了“人生如梦”的终极主题。

关键词:白先勇;《游园惊梦》;平行技巧;佛教思想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0608.0911.01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 -06-08 09:11

台湾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游园惊梦》,讲述了南京秦淮河畔得月台的昆曲名伶蓝田玉,因一曲《游园惊梦》而红遍南京城,并被当时身份显赫的钱将军看上,纳为“填房”夫人。由此,戏子蓝田玉转身变成了钱夫人,享尽荣华富贵。然而,刹那间的光辉不代表永恒。钱将军过世后,作为遗孀的钱夫人转移到台北,地位也一落千丈。文本从钱夫人在台北参加昔日好姐妹桂枝香即今日窦夫人的宴会开始,细腻刻画了她触景生情,回忆起种种往事的情景。在此,白先勇融会贯通了中国传统的叙事写实手法和西方现代叙事技巧,并借意识流手法对钱夫人起伏变化的情感进行了逼真的描摹。

《游园惊梦》发表后,评论家欧阳子在《〈游园惊梦〉的写作技巧和引申意义》一文中,对白先勇在《游园惊梦》中为表现“今即是昔”和“昔即是今”的两大主题所运用的平行技巧进行了详尽分析,并阐述了“世事无常、浮生若梦”的感慨。在欧阳子的启发下,笔者将进一步分析文中运用的平行技巧及其对“人生如梦”主题的阐释作用,并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佛教思想及意义。

一、《游园惊梦》中平行技巧的运用

《游园惊梦》采用全知的叙述视角,同时以钱夫人的内视角来讲述这位昔日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因此,小说含有“游园”与“惊梦”两条线索。其中,“游园”是显性线索,平铺直叙进行;而“惊梦”即钱夫人潜意识地回忆南京往事是隐性线索。文本中,作者主要通过对“今”与“昔”的人物、场景以及主题进行平行设计,借此引导读者来推知穿插在表面文字中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深刻地阐释了主题,同时也强烈地烘托出人生的不真实感。

(一)“今”与“昔”人物关系上的平行

首先,在主要人物方面,钱夫人与窦夫人在南京时都是得月台的戏子,因样貌出众而被达官贵人看上,身份地位得以转变。两人具有相似的出身和人生轨迹。另外,她们都还有1个性格和作风极其相似的妹妹,窦夫人的妹妹天辣椒蒋碧月“佻挞标劲”[1]101,钱夫人的妹妹十七月月红轻狂浮荡。这两个妹妹还都抢了姐姐的男人,“都是专拣自己的姐姐往脚下踹”[1]100。甚至,蒋碧月与十七月月红的相貌打扮也极其相仿:两人的眼睛均是透灵灵的,带着水光,都喜欢穿大红大金的缎子旗袍。此外,文本中涉及的男性角色也采用了平行技巧,主要表现在程参谋和郑参谋这两个人物上。今日窦夫人身旁的程参谋,与当年在南京令钱夫人意乱情迷的郑参谋在外表、言语和举止等方面都十分相似。

与主要人物的设计一样,人物之间的关系也运用了平行技巧。在钱夫人的回忆中,钱夫人——郑参谋——十七月月红之间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首先,钱夫人与郑参谋之间关系暧昧,然而,在一次宴会上,她却意外地发现妹妹十七月月红与自己的情人郑参谋间意乱情迷的关系。而如今,窦夫人——程参谋——蒋碧月3人与当年的钱夫人——郑参谋——十七月月红间的关系相似。文本中提到窦夫人曾两次嘱咐程参谋要好好伺候钱夫人,并在宴会结束后,在程参谋就要开车离开时,再次附耳叮嘱。从两人亲密的行为中可看出,他们十分交好。而从宴会上蒋碧月与程参谋的种种行为也可看出,两人之间也是暧昧不清。这番旧情旧景的重演也凸显了文中巧妙的平行设计。

此外,还有一些对小角色的润色也运用了平行技巧。如窦夫人的宴会上,从“天香票房”请来了票友杨先生,恰如当年南京钱夫人的宴会上,从“仙霓社”请来拢笛的“第一把笛子”吴声豪;今日被窦长官高金聘来的替窦夫人办酒席的大司传,正与当年钱夫人办酒席时,特别从桃叶渡的绿柳居接来的大厨师相似等。

(二)“今”与“昔”场景上的平行

《游园惊梦》中的两条线索中,显线索描述了在台北,钱夫人到窦夫人的家中赴宴,依次经过正厅、饭厅、客厅和露台4个场景。与此同时,在隐线索中,正在举行的另一场宴会通过钱夫人的意识流展现出来,即在南京时,钱夫人在梅园新村替桂枝香过30岁生日。参加这两场宴会的人物相似,均有钱夫人、窦夫人和一群喜欢戏曲的达官贵人。作者都选取了饭厅和客厅这两个主要的场景进行平行描述。两次宴会上,喝的均是花雕酒,甚至程参谋的敬酒也与当年郑参谋的敬酒十分相似。除此之外,在客厅中,客人们的娱乐项目也与当年相同,都是请钱夫人唱昆曲《游园惊梦》中的选段,而钱夫人同样因为饮酒过多导致嗓子哑掉,并未唱完昆曲的《惊梦》选段。

平行技巧在文本中将不相干的人物及其关系并置在一起,两条线索得以在两场宴会的各种偶然连接中展开。但小说中的隐线索并没有遵循时间顺序,而是在钱夫人的意识流中,通过她思绪碰触到的现实某一点展开。这样,平行技巧的运用使人物在今昔的对比中更增添了几许悲凉意蕴。

(三)《游园惊梦》主题的平行

“游园惊梦”源于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白先勇以此作为小说的名称,必然有特殊之意,即昆曲《游园惊梦》选段与小说主题相平行。《牡丹亭》是一个关于失去与轮回的故事:杜丽娘因伤感青春易逝而去游园,又因游园而在梦中与柳梦梅相识相爱,并越轨交欢,醒来后又因相思失去了性命,之后又死而复生终与柳梦梅结为夫妻。杜丽娘与柳梦梅在现实中的夫妻关系正是对梦中关系的轮回重演。小说《游园惊梦》显然受了《牡丹亭》的启发加工而成,但与杜丽娘和柳梦梅梦中虚幻的缠绵爱情不同,当年南京梅园新村的宴会真实存在。然而,对如今失去了青春、地位、丈夫与情人,甚至连曾为自己带来荣华富贵的嗓子也失去了的钱夫人来说,这种真实存在却如一场华丽的梦,过往的一切都烟消云散。今日窦公馆的宴会正是昔日梅园新村宴会的轮回与重现。从该意义上讲,眼前正在进行的宴会也终将是一场梦。

白先勇在文本中将平行技巧运用得出神入化,在主题意蕴上所采用的平行更是技高一筹。他将经典的《牡丹亭》化用在文本中,使“人生如梦”的主题表现得更加深刻。钱夫人所“游”的是今日之“园”,“惊”的却是昨日之“梦”;昨日的一切似再重现,却又都隐约懵懂。“浮生若梦”在两两平行中得到最好的诠释。

二、《游园惊梦》中的佛教思想与平行技巧的相互映衬

文本中,作者大量运用平行技巧,深刻地渲染了“世事无常、浮生若梦”的主题。这一主题正与佛教思想相契合。对白先勇来讲,佛教意识是其文化和心理结构的底色,他将其中的“无常”、“色空”及“一切皆苦”的思想融汇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这种在佛教思想渲染下所形成的人生哲学与《游园惊梦》中通过平行技巧刻画出的主题完全对应。

《游园惊梦》中,钱夫人出身低微,却因一曲《游园惊梦》被钱将军看上,一夜之间变成了将军夫人。然而,这种偶得的荣华富贵并不长久,随着钱将军的离世,往昔的尊贵也不存在了。另外,钱将军虽给予她一时的地位与金钱,却无法给予她爱情,而让她“只活过一次”的郑参谋也很快被自己的妹妹抢走,只空留给她烟消云散的旧情与刻骨铭心的情伤。正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当年的“姹紫嫣红”,如今竟都成了“断井颓垣”。钱夫人如此,与之相平行的窦夫人的命运也可想而知。如今的窦公馆灯火通明,亮得好像蜡烛烧着了一般;有豪华的排场和衣着鲜艳的客人;厅堂内摆放着“万年青”,锣鼓笙箫奏着“万年欢”,但金光闪闪的宴会转眼间便会灯熄火灭,人去楼空。当年的钱公馆和梅园新村

也是极其热闹,到头来却这般“断井颓垣”。从该意义上来讲,钱夫人与窦夫人最终的结局都只是一个“空”字。

佛教认为世间一切都是轮回的,历史也是循环往复的。世间不存在永恒,一切都是浮生若梦。同样,白先勇通过在《游园惊梦》呈现的浮沉人生来传达其佛教思想,而平行技巧的运用则为理解其中的佛教思想打开了一个窗口。

白先勇十分推崇中国传统文化,尤其《红楼梦》中佛教的“色空”思想被他充分地学习利用。他曾感叹到:“想到《红楼梦》,就会想起这幅对联,‘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境界。人生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中国佛教讲来讲去就是一个字——空……中国文学经典的好处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外行人看《红楼梦》是宝玉、黛玉、宝钗的三角恋爱,大家族的吃喝玩乐。内行人则看人生的酸甜苦辣,看书中的佛教思想。中国文学高就高在这里。”[2]59《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显赫时,十分讲究排场,尤其是元妃省亲这一部分,当时的荣国府与《游园惊梦》中的钱公馆和窦公馆何其相似。但沧海桑田,世事转变,曾经的富贵荣华转眼间也随烟云而去,无影无踪。

白先勇在此将平行技巧运用得出神入化,让读者在隐含的线索中看到了人们悲剧性的遭际与命运。佛教的“无常”与“色空”也在平行间凸显出来。《红楼梦》的“梦”和《游园惊梦》的“梦”一样,最终都只是一场“梦”。这也正如白先勇所要表达的“人生如梦”的主题一般:人生就像一场华丽的宴会,曲终人散后除了感慨之外,别无其他,一切都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3]49。

参考文献:

[1]白先勇.白先勇文集第二卷:台北人[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

[2]何华.从圣芭芭拉到旧金山——加州访白先勇[J].万象,2005,(2):57-62.

[3]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张盛男)

收稿日期:2015-11-19

作者简介:陈盈(1991-),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化与文论。

中图分类号:I 207.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2X(2016)03-0001-03

The Practice of Parallel Techniques and Buddhist Thought inPeonyPavilion

CHEN Ying

(School of Literature,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Abstract:Peony Pavilion by Bai Xianyong is the most beautiful novel in his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Taipei People.The protagonist Mrs.Qian has some illusory experiences in the dreamy garden.Using parallel techniques,the writer expresses the feeling of“Life is but a dream”and creates the aesthetic effect of“The past is reprised”.In addition,Peony Pavilion contains rich Buddhist thought,and the idea of Se Kong in Buddhism echoes the theme deepened by the use of parallel techniques,which explains the ultimate theme of“Life is but a dream”.

Key words:Bai Xianyong;Peony Pavilion;parallel techniques;Buddhism

猜你喜欢

白先勇
白先勇与《红楼梦》
旅美作家白先勇的家国情怀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白先勇:我有一颗天真的老灵魂
高级修养
高级修养
高级修养
高级修养
白先勇称《红楼梦》是天下第一书
白先勇笔下女性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