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2016-03-15张晓玮王明跃吴从瑞

关键词:产学研实训院校

张晓玮,王明跃,吴从瑞

(1.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生化工程系,安徽阜阳236031;2.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张晓玮1,王明跃1,吴从瑞2

(1.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生化工程系,安徽阜阳236031;2.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高职院校进行产学研结合,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对涉农类专业实施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内容与优势、层次与形式、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文章认为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产学研结合可以服务区域经济,帮助农民增收;开展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发展;反馈需求信息,反哺学校建设;进行技能训练,提高师生素质。

高职;涉农类专业;产学研结合;研究与探索

一、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实现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是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阵地。而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各环节亟需的一线人才的重任。[1]2011年,教育部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搭建产学研结合技术推广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面向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等服务。[2]”2015年,国务院也明确指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3]”因此,对高职教育来讲,推动产学研结合已成为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产学研结合有利于高职院校完善实践教学基地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普遍未在涉农类相关专业进行大力投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推行产学研结合,可以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利用企业在有形资产方面的优势丰富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为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优质的实习场地。

(三)产学研结合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下,大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实验、生产劳动以及社会实践中。通过参与第一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进一步增强,创业能力也会得到有效地提高。此外,参与生产劳动可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走产学研结合已成为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4]

二、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产学研结合的内容与优势

(一)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产学研结合的内容

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产学研结合的内容全面包含了如下四方面内容:一是,合理进行岗位群分析,明确岗位职责,科学合理制定涉农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依据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认真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三是,注重资源的共享,促进高职院校科学研究向科技成果的转化;四是,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培育区域发展亟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实施产学研结合过程中,必须认真处理如下四个问题:第一,立足适合需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第二,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第三,考虑高职专业实践教学需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第四,考虑本校资源优势以及经济社会生产发展潜力。

(二)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产学研结合的优势

第一,地方高职院校拥有完善的专业设置,几乎完全囊括了与农业和农业经济有关的所有领域,可以为“三农”提供完整的服务;

第二,涉农类“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完善。同时,教师普遍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促进科研成果向具体的生产力的转化;

第三,地方高职院校具备较为先进的学校硬件设施,例如图书馆、实验设备、多媒体设备以及校园网等。具备完善的学校设施,能够满足本校师生的学习需求和科研实验需求。同时,数字校园建设也为开展农业相关技术培训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第四,思维活跃、精力旺盛的学生。新时代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将产学研融入到日常的实验实习活动中。这对于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以及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产学研结合的层次与形式

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实施产学研结合的层次和形式必须与其自身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学校硬件设置、专业设置以及办学规模相符合、相适应。我院充分结合区域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探索出下列几种产学研结合的形式:

(一)建立校内实训中心和综合技能训练基地

以国家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契机,我院在推动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同时,积极建设结合实训、科研、生产、实验为一体的具备现代化水平的园艺实训中心。校内实训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具备齐全的功能,能够满足现代化的涉农类专业实训需求。在实训中心中下设有农产品分析与检测、植物营养与生理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中心、食用菌生产中心、种苗生产中心、微生物实训中心、蔬菜生产中心。通过产学研合作为建立校内实训中心和综合技能训练基地创造条件。

(二)建立校外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在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中,注重强化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立产学研呵呵的校外示范基地尤为必要。一方面可以为高职院校师生进行科研和生产实习提供重要场所;另一方面,通过校外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会有效的提升。以我院为例,目前已经先后在颍泉、颍州、颍东、临泉、阜南、太和等地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校外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底。为保证基地建设的质量,我院针对每一个基底均制定了总体建设规划,年度任务指标等,并形成了专业教师轮流驻守的制度,充分保证校外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在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三)建立短期产学研结合实习点

根据涉农类专业特殊性,即季节性较强的特点,可以适当在学校周边地区建立短期产学研结合实习点。通过在这些短期产学研结合实习点安排实训课程,可以更加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教学,有条不紊的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开展合适的专项技能实训实践教学。

(四)校村共建,开展技术服务

在充分调研颍泉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发展需要基础上,我院安排了涉农专业的一些教师开展和参与了校村共建活动,通过和颍泉区的农业相关的企业及镇、乡、村签订产学研合作合同,进行涉农类技术服务。通过合同把学校与农业紧密结合,既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得到锻炼,又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五)固定联系农户

通过建立以专业课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与附近农村示范户、专业户固定联系的产学研结合活动。通过该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提升涉农类专业学生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固定联系农户,并进行种示范田和进行技术服务等活动,也可以使学生利用上学期间为区域内农村经济、科技以及脱贫等提供服务。

通过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活动,可以实现教师、学生、农村、农民、农业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有助于教学、生产、科研的有机结合。这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与社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相连,通力协作。

四、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产学研结合的作用

(一)服务区域经济,帮助农民增收

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产学研结合突出的作用表现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实现产学研结合,有效地促进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速度,从而形成一定的优势,助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对于改善地区潜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涉农类专业学生进入农田进行科学研究与实践,对于促进学生的创新,帮助农民增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开展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发展

充分发挥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教师在促进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发挥涉农类专业教师实现科技到农业我发展的桥梁作;二是,帮助和服务农业科技人员,使其能够拥有更多的创业空间;三是,涉农类专业教师可以促进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农村科技的创业。加强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一要加强涉农类专业教师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将一些现代化的农业管理技术引入到农业发展之中,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保持我涉农类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密沟通,促进农业技术的交流。二要,注重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挑选其中优秀的学生担任涉农类专业教师的助手,参与助力农村地区发展的实践活动中去。三要,高职院校应鼓励涉农类专业教师能够深入到农村地区进行创业活动。这一方面可以为农村地区带来一些科学技术,发挥科学化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则可以促进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的创新与实践。

(三)反馈需求信息,反哺学校建设

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要以学生为对象逐步开展面向基层农村的种植技术培训。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应充分结合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种植资源特点等。通过这些技术培训,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种植技术相关知识,助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此,应强化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改进与优化,深化高职院校与农村地区、养殖基地等之间的合作关系。高职院校的优势在于其具备较高的科学技术,而农村实训基地的优势则在于能够满足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需求,因此实现二者的又结合,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四)进行技能训练,提高师生素质

目前,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对于本校师生的各项素质和技能的培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广泛的包括了思想层面、理论知识层面和实践层面。例如,我院开展了“基地+项目+师生”项目等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项目。通过开展这些项目,以项目为引导,鼓励涉农专业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实践。通过参与项目,实现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技素养的有效地提升,此外,对于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也非常有帮助。

五、结语

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产学研结合成绩显著,但如何使产学研结合更能为企业和农村服务,还需从下列几方面努力:第一,必须立足区域生产实际和农民致富的需求,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社会经济效益的转化;第二,必须重视智力开发与技术开发二者之间的紧密结合,不仅要向农村、企业输入人才,更要注重农民、企业员工的培养,组中强化强企业和农村的自身造血功能;第三,试验和技术推广要逐步进行,以点到面,点面结合,最终全面覆盖;四是合理协调教学、生产、科研三者的关系,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实现学校、政府、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唯有如此真正的实现产学研结合,才能促进地方高校涉农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地方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注:本文系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高职院校构建产学研平台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ZDJY120;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校企合作共促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4SK032;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卓越花卉园艺师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编号:2015zjjh049)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2011-9-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5-2.

[4]张格莹.推进产学研结合,办出高职教育特色[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2,1(4):90-91.

猜你喜欢

产学研实训院校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