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效性路径探讨

2016-03-15韩彬

关键词:价值体系实效性校园文化

韩彬

(武汉理工大学人事处,湖北武汉430070)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效性路径探讨

韩彬

(武汉理工大学人事处,湖北武汉430070)

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效性建设,关键是挖掘实效性建设内涵,要与高校实际结合起来。高校在实效性建设路径选择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练大学精神、指导人才培养、指导党建工作、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效性;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文化之髓,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与党的建设全过程之中。高校是培养我国未来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驿站,对我国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胡锦涛指出,“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当前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建设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探讨实效性建设的具体路径对高校科学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效性建设内涵及建设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对高校各方面建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然而,由于我国高校办学具有层次性,“按照科研规模的大小,可以将大学划分为四个类型: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1]即使是同一个类型的学校,由于其办学历史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生源结构的不同等差异,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完全不一样,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也应该不同。正如严书翰指出,“我国有13亿人口,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能搞一刀切,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来推进。”[2]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遍性要求与各高校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适合本校各项工作要求的具体路径,才能真正增强建设实效性。忽视了普遍性要求与特殊性实际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具体工作中要不使实效性建设流于形式,要不偏离了建设要求的基本方向,最终对于高校科学发展失去指导意义。

因此,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效性是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遍性要求与高校的特殊性要求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部分内容在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师生的共同理想、发展的精神动力、具体的道德诉求方面有机结合,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校本化、时代化、大众化,从而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实现高校发展目标。

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效性建设在新时期具有重要意义,这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自身丰富与发展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的具体体现。恩格斯指出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中的理论,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且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3]自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以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效性建设的探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普遍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高校实践中丰富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化”在高校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其次,探索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效性普遍性规律,对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实现既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新形势下,高校持续而健康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办学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校要站在未来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度,充分认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彻到教育工作全过程重要意义,探索建设实效性的具体路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高校未来发展目标。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效性路径选择

“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4]具体工作中,高校要统筹安排,协调推进。要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效性落到实处,高校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练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的独特理念,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对大学各方面工作具有普遍指导价值。“大学精神无疑是大学的一种独有的价值取向,是对大学行为提供普遍指导,使大学采取这样而不是那样行动的基本信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5]不过精神不是自发地形成的,需要高校结合办学实际,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通过有效途径有意识凝练,并使这种大学精神为广大师生所认可。因此,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效性建设,必须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练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高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高校竞争的软实力,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等产生深远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大学,各高校大学精神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培养具有符合我国未来建设需要的人才。各高校要在具体工作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本校发展历史结合起来,凝练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精神。高校校园精神是通过各种方式体现出来的,如校训,校园建筑、校园活动等。以高校校训建设为例,高校校训等文化内涵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赋予新的解释与内涵。如清华大学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里的“德”在清华大学百年前的解释与现在的解释应该不一样,更与其他高校校训中的“德”的内涵不一样。当今大学的“德”不再是封建时代或民国时期的道德追求,而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道德。要把校训的“德”与社会发展、与高校发展结合起来重新赋义,通过各种途径在师生中取得广泛地认同,并以人才培养方案、校园文化建设等具体方式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校训内涵。可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练高校大学精神,对高校各项工作开展具有指导作用,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高校核心任务之一,高校通过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实现自身价值。高校人才培养是以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途径得以实现,并最终形成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人才培养离不开社会发展需要,更离不开人才成长规律的内在要求。我国高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未来建设需要的高级人才,是大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人才。因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人才培养各方面工作,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在此基础上科学设置专业,明确学科建设,合理规划课程,从而培养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党建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多样化形势而提出的战略任务。”[6]高校党建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龙头,引领着学校其他各项工作开展方向。

具体实践中,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党建工作实际相结合,统一全体党员思想。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校师生党员;把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高校理想相结合凝聚师生党员力量;把学校建设历史中沉淀的校园精神与新时期发展的开拓精神结合起来,为师生奋发有为提供精神动力;把“八荣八耻”要求与高校师风师德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党员道德规范。其次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先进性与普遍性相结合,分层推进。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首先要统一思想,对体系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然后再推进普通党员与群众的思想建设。再次要把教工党建工作与学生党建工作相结合,形成良性互动,在全校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领会的新高潮。最后要完善学习的体制与机制建设,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制度性成果。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载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应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7]然而高校学生思想活跃,同时在当前信息时代,学生很容易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从而使校园文化发展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处理好文化发展中的一元与多元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高校校园文化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8]高校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生,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陶冶情操、净化思想、优化素质,从而构建出具有先进文化要求,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对广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因而,“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正确价值取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导,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活力与生命所在。”[9]具体工作中,首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武装教职工头脑,特别是武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头脑,使他们真懂、真信、真用;其次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使广大师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后要大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通过打造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后勤服务队伍等,在全校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三、结语

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效性建设,要求高校深入而完整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从整体上把握体系的深刻内涵以及体系中四个方面之间的有机联系。同时要深刻把握高校实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融入学校党建、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全过程,探索适合高校实际的具体建设路径,创新体系建设方式方法,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师生在喜闻乐见的教育过程中接受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建设过程达成共识、形成认同、凝聚力量,提升高校办学的综合实力。

[1]武书连.再探大学分类[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2,(4):51-56.

[2]严书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三个突出特点[J].人民论坛,2011,(1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681.

[4]韩振峰.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

[5]睦依凡.好大学理念与大学文化建设[J].教育研究,2004,(3).

[6]李斌雄,郜晏中.党内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任务[J].2011,(9).

[7]王晓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11,(9).

[8]李斌雄,张俊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社会思潮[J].2007,(3).

[9]何宇红,郑永廷.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取向——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J].思想教育研究,2010,(9).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实效性校园文化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