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探析

2016-03-15阎丽

关键词:生态旅游文明旅游

阎丽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2)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探析

阎丽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2)

在分析生态旅游及生态文明涵义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经济稳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生态文明从合理规划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加强生态旅游组织性建设、合理分配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利益、提升生态旅游建设手段和科技含量以及完善生态旅游法律保障体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促进我国生态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生态文明;生态旅游经济;问题;发展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根据十七大报告表明,生态文明理念将作为社会前进的重要行动纲领。十八大报告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和稳定发展的总体要求。生态危机的显著以及工业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反思的结果,生态文明综合表明了人和自然和谐稳定发展的文明程度,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稳定长久发展的新思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意义。新世纪的旅游开发以及旅游保护形成了生态文明旅游建设,生态旅游是我国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全新方向和指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表现。生态文明视角下发展生态旅游成为促进我国旅游资源健康开发的重要途径。

一、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概念解析

(一)生态旅游的涵义

生态旅游涉及的范围较广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也有不同的理解,对生态旅游的范围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能够分为狭义以及广义的两种部分。就狭义方面来说,生态旅游只是作为旅游类型中的一种,是一种原生态的旅游形式,而生态旅游则是指旅游者到人烟稀少的地方进行考察以及冒险活动,所涉及的地方诸如深山里的峡谷,常年下雪结冰的山峰,荒无人烟的大漠亦或是原始深林等。而就广义的方面来说,生态旅游则是指旅游者具有旅游的基本思想,所产生的实际行为是在大自然中参与相关的旅游项目和旅游活动。笔者认为,生态旅游涉及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该种旅游形式不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旅游形式及思想,还是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更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文明的涵义

就生态文明来说,它是一种相对于传统的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出现的全新的生态理念,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该种文明形态的基本特质,该种理念实现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建立长期有效的经济生态生产模式,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实际效能发挥到最大,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有效发展。另一方面来说,生态文明的发展形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但能够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更能够保证生态平衡,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完善生态体系。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切发展的源动力都是经济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基本条件是形成完善的生态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主要会涉及以下几点:第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观的形成;第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伤害;第三: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法治制度,通过制度加强人和自然相处的和谐性,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生态资源分配不合理

由于生态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完全区别于传统的旅游发展形式。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受制于相关政策的限制,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我国的生态环境结构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一般来说,认为旅游行业是一种暴利产业,只需要投入极少量的资本就可以获得极大的经济收益,更有大量的地方政府以及旅游开发商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在实际开发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环境破坏。在管理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一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极大的增加了资源的浪费,更极大的限制了生态旅游规模的进一步发展;第二,由于旅游景区管理缺乏基本的科学性,游客数量难以得到控制,极大的超过了景区所能容纳的数量,再加上游客自制能力较差,都会对景区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第三,由于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虽然说景区对这些废弃物都进行了处理,但是由于处理能力的限制,再加上废弃物回收和管理的不连续性,最终使得景区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

(二)缺乏专业的生态旅游组织引导

就当前来说,我国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缺乏基本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在实际的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更难以得到基本的技术指导和支持,由于对生态旅游理念认知的缺乏以及自身综合素养的限制,若按照当地相关管理部门对于生态旅游的认知,进行生态旅游的建设则难以产生较大的市场吸引力,更会限制生态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各主体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

由于在实际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利益主体,而各个主体所追求的利益目标又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冲突。对于旅游开发商来说,其进行旅游开发的基本目的在于获得高额经济收益,但是旅游者所追求的目标在于生态旅游活动所能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在实际的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更加注重的是自身所能获取的愉悦体验以及整个旅游过程的完整性,但是对于生态环境的却缺乏基本的保护意识。基于上述分析,生态旅游主体往往会和生态环境之间产生较大矛盾,伴随着矛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人类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就会超过其所能承载的范围。所以说,人类在无节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大自然造成的破坏虽然能够带来可观的眼前利益,但是对于长久的发展却是极其不利的。

(四)相关法规存在缺陷,更缺乏可操作性

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没有完善的法治制度,现阶段的法治制度涉及范围较小,只涉及到环境保护中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理念没有在生态环境法治制度中完全体现且利益性较强,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执法力度不强,导致制度落实性较差,严重缺乏可操作性。

三、生态文明视角下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路径

(一)合理规划生态旅游经济发展

制定合理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所在。在规划制定之前应当加强当地社会经济人文特色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展规划。第一,对于生态旅游市场供需平衡的把控是工作的重点,明确实际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具备的发展优势以及相关的限制因素,进而完成规划的合理制定。进行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目的在于促进当地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加强当地生态旅游经济和社会经济之间的联系,提升当地的综合实力,进而促进我国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生态旅游组织性建设并提供相关技术和信息支持

加强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文明建设的认知,使居民对生态环境构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体系。现如今,我国的生态旅游环境较为复杂,社区民众参加到生态旅游项目活动中时,所产生的交易增加,生态旅游外部环境就越复杂。并且社区民众受到的教育普遍较低,对于生态旅游的外部环境缺少理性的判断以及计算。基于上述因素,社区民众对于生态旅游环境缺乏认识,生态旅游资源信息短缺,从而在实际的旅游经济活动中,将会面临着极大的交易风险挑战。对于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和资源的利用,在生态旅游项目活动中将会给社区民众以及生态环境带来负担。加强生态旅游组织性建设极大的降低了个人理性限制带来的生态坏境的破坏性影响。为了保证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将个人决策提升到组织决策,由个人理性转换到组织理性亦或者集体理性,这样有效的解决了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并且生态旅游组织能够有效的解决居民经济问题,进一步促进了社区经济的稳定发展,对社会政治环境的稳定以及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生态旅游组织性建设有效的将社区居民和其他利益主体结合在一起,社区居民能够和企业甚至政府进行协调。在民主决策过程中,社区居民可以处于主动的地位,积极参与旅游经济活动。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组织表现自己的主观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降低了社区居民和其他利益群体的矛盾以及冲突。

(三)提升生态旅游建设手段和科技含量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科学技术手段有着密切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对于生态旅游业来说,其快速发展不但需要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源的支持,还需要提高科学技术手段,从而建设适合发展的生态旅游体系。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解决生态开发遇到的问题,将传统的生态理念转换成新型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长久稳定的发展。提倡绿色生态建设,研究新型的绿色科技技术,将绿色科技产品融入生态环境开发建设中,进而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除此之外,中国应该提升生态环境的科技含量,在生态建设中,尽可能的降低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强和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发出适合中国生态环境长久稳定发展的科学技术,从而提高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含量,从而保证生态旅游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生态旅游法律保障体制

由于生态旅游所需求的成本投入相对于其他种类的普通旅游成本需求有了极大的增加,所以说,相关的政府部门必须对生态旅游加强法律保护,及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保证生态旅游事业的有效发展和进步,帮助普通经营者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事业,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设,提供更为充分全面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对于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问题应当通过协调的方式完成解决,从而将各方的损失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加强处罚体制的建设,对于发展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或个人应当根据造成污染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另一方面来说,建立起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为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必要的方式和渠道,保证消费者自身的基本权益不受侵害。完善的生态旅游法治体系能够有效促进生态旅游市场的适度调整,进一步规范生态旅游市场的基本秩序。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建设的基本目的在于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基本理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即由之前的先污染后治理转变为当前的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基本理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整个生态体制的可持续发展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保证两者都能够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进步。另外应当加强法制建设,通过制度完成生态旅游发展的监管任务,最终促进我国的生态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李天翼,孙美璆.“工分制”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成因的文化生态学探析——以贵州省雷山县上郎德村为个案[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6):58-62.

[2]陈宁.从观光游到生态游: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转变[J].广西社会科学,2013,(6):61-63.

[3]郭峥嵘,龚艳.江苏沿海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6):92-104.

[4]邓超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力系统研究[M].北京交通大学,2012.10-11.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文明旅游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对不文明说“不”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旅游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文明歌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