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调控模式下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概念解析

2016-03-15游进军王浩牛存稳仇亚琴

关键词:水循环用水调控

游进军, 王浩, 牛存稳, 仇亚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

多维调控模式下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概念解析

游进军, 王浩, 牛存稳, 仇亚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

人类活动下的水循环呈现“自然-社会”二元结构特征,水资源在原有的自然属性基础上增加了经济、社会等属性,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协调多维属性的均衡。从分析多维属性下的水资源高效利用调控需求和综合高效用水的概念入手,并从评判标准、评价尺度和评价范围等方面对比了传统节水与多维调控下的高效用水的区别,指出了水循环多维调控下的高效性需要对水循环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效应进行综合评判,促使水资源利用从低效端向高效端转变。在评价手段上,需要通过分析机理、构建流域水循环及伴生过程的综合模拟模型来量化分析不同属性的效率高低;在实施层面上,需要通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不同类型的调控要求,在点、线、面和流域整体等不同空间层次上提出调控措施。

水资源;二元水循环;多维调控;高效利用;节水

人类活动下的水循环演变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受水文气象条件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近半个世纪来我国呈现水资源总量衰减和用水量增加的趋势,不同行业用水竞争激烈,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退化问题日趋明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水循环演变最剧烈、受水问题困扰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尤为严重。不同区域水问题体现出不同的特征,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生态退化呈现复合发展趋势,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用水效率的提高上,同时也体现在用水对水循环及其伴生生态环境过程的影响上,即从流域水循环健康的角度来衡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上。因此,强人类活动下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标准已经不能以传统节水水平的高低来衡量,亟须在水的多重属性基础上将用水的经济价值与生态环境综合效应量化分析,以便为流域的综合治理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现有的“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及模型为解析流域水资源、水生态与水环境演变规律提供了分析工具,有关水的环境效应、水生态价值等研究成果为拓展新理念下的高效用水提供了分析基础。本文尝试将新理念与实际需求结合,在揭示水资源的多维属性基础上分析水问题的不同治理需求,界定科学评价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识别方式,提出综合高效利用要求下的流域水循环整体调控手段。

1 水循环演变与水资源多维属性特征

水循环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是气候系统和生物圈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强,原有的自然水循环已演变成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的水循环及其伴生的生态环境过程的变化,是当前全球性的前沿基础科学问题[1-2]。高强度人类活动从多个方面影响和改变了自然驱动力下的水循环模式[3],包括水循环驱动力、结构参数和状态的演变,在陆面水文过程中表现尤为明显。在循环动力上,从以地形主导的势能为主增加了人工机械能;在循环结构上,在“大气-坡面-地下-河道”自然循环基础上增加了“取水-输水-用水-排水”的社会侧支循环,分析水循环模式可知,自然水循环以水量汇集为主;在循环模式上,自然水循环过程通过流域产汇流过程以汇集为主,分散的水分逐渐汇集入河、入海或者进入内陆河尾闾,而社会侧支循环则以耗散过程为主,从自然水循环过程中取水后逐步分散供给各类用户。

水资源的概念与水循环演变过程密切相关[4]。在没有人类的时候,存在于天然水循环过程中的水只有自然属性,即水的物理化学属性,以及因其作为生物组成物质和生存所需而具有的生态属性。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循环具有“自然-社会”二元特征,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使得水成为一种资源和商品,因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具有服务价值而产生了资源价值,在原有的自然属性基础上呈现了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5],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多维属性,由此逐步形成了针对水资源的多维属性的调控研究[6-9]。

结合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需求,可以将水资源的多维属性描述如下[8]:资源属性是指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量、质特征及可再生能力;社会属性是指水资源通过社会水循环的供、用、耗、排融入到社会发展过程,与土地、能源等其他资源一样成为调控社会发展的一种关键资源要素;经济属性是指水资源作为经济生产要素在其利用过程中体现的商品和市场效应;生态属性是指天然条件下水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环境属性是由于水的化学特性对相关的环境系统形成的影响和响应。

2 多维属性特征下的调控需求

2.1 水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的转变

传统的水问题主要是水多、水少、水浑,解决的措施主要以工程手段为主,通过建设防洪、供水、水保等工程体系应对,如图1所示。随着社会经济用水对水循环的扰动越来越强烈,二元水循环模式下的水问题除了水多、水少外,水环境、水生态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随着已有工程开发利用能力的逐渐饱和,水资源开发潜力逐渐达到上限,传统的工程建设等外延开发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增加的水资源需求,同时也无法应对日益严峻的水环境、水生态问题。从已有的水治理经验和治水需求变化趋势来看,由于水资源决策的多目标特性和复杂性日趋增加,单一的应对方式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标本兼治。因此,水问题的解决措施从工程建设手段转变为以管理调控手段为主,从规划决策层面实现源头控制,从应对问题转变为预防为主,并提出针对性方案措施。

从水资源的多维属性特征分析,受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二元水循环下的水资源呈现资源属性削弱、社会属性变异、经济属性增强、生态属性退化、环境属性下降的特点,水循环的协调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水循环多维调控是针对各类属性的不利转化提出的应对措施,并形成总体效用提高的优化组合。

图1 水问题和解决措施的转化方向

为更好地分析水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用,按照“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的概念,可以将水资源及其所服务的对象整体划分为水循环本身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水循环系统是河流、湖泊等水文过程主体,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用的关注点为水循环的稳定健康,高效性体现为水资源的再生能力;社会经济系统包括社会水循环所承载的社会、经济实体,其效用体现为公平和效率;生态环境系统的效用体现为水作为自然系统的组成部分,承担必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环境维持功能。按照二元水循环的概念,在自然-社会二元驱动力作用下,3个系统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相互间的效益也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长关系,不同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可以导致三者之间互动连锁反应。因此,不同的调控方式产生出不同的收益和代价,而不同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效益分析也不尽相同。

2.2 多维属性特征下的调控需求

已有的关于水循环、水环境与水生态的研究是相对独立的,对彼此之间的效益转换缺少量化分析手段,因而难以进行综合评判分析。水循环多维调控是综合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等多重因素分析从不同属性角度考虑的调控需求,进而综合评判水资源利用的综合高效性,实现水资源利用的低效到高效转换。按照不同属性特征,多维属性下的调控需求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资源属性。强调水循环规律,调控需求是水循环的稳定性和可再生性。天然水循环是承载经济活动和环境容量的基础,通过合理的调控保障水资源满足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的均衡,保证流域内部的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的总体合理配置格局。

2)社会属性。强调公平性,调控需求是水资源分配利用的公平性,包括区域间水量配置公平性、行业间水量配置公平性、代际间水量配置公平性。通过社会属性调控实现水权分配的公平,满足社会的均衡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3)经济属性。强调用水效率和效益,调控需求是均衡水供求关系,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收益。水供求关系包括控制需求和增加供给。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用水需求,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决定了供给能力。在宏观经济层次上,抑制水资源需求需要付出代价,增加水资源供给也要付出代价,二者间的平衡应以全社会总代价最小(社会净福利最大)为准则。在微观经济层次上,需要分析投入与产出效益之间的经济平衡关系,需求控制和增加供给的边际成本均具有动态变化特征,二者的平衡应以边际成本相等或大体相当为准则。

4)生态属性。强调水的生态服务功能,保障水作为自然系统的基本服务价值。调控需求主要是在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系统运行调度中尽量考虑对生态保护目标水量需求的满足,减少对生态的负面影响。

5)环境属性。强调用水安全、人群用水健康及其效应,调控需求关注的是水环境质量对社会的综合效益。水体质量对于其功能效应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水质的控制和对水量的调控同等重要,调控的目标是使水环境质量满足要求。

水资源多维属性下的调控是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对流域水循环及其影响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诸因素进行整体分析,从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的效益均衡、行业用水公平与效益均衡、用水排水控制与水污染控制治理均衡等多方面的效用评价入手,遵循水平衡原则、经济决策机制和生态效益评价机制,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合理模式和措施,实现综合社会福利最大化。

由于多重属性的调控需求,使得水资源利用的高效性需要综合不同属性调控的效果进行综合评判,有必要在原有的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准则的高效用水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界定多维调控综合效应下的高效用水概念。

3 水资源综合高效概念的识别

3.1 综合高效的含义界定

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源于人类的水需求满足状况。传统意义上,对人类社会具有效益的水必须同时具有有效性和可控性。有效性是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效用;可控性是指必须能为人类所控制并能带来效益。满足上述两条特征的水才是有效的水资源。从多维调控的角度分析,水循环及其伴生的生态环境过程本身也具有调控需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评价范围也随之扩大。因此,水资源利用的效率评价应从单一的为人类服务效益评价,转变为多维属性角度下包括水循环本身和所服务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子系统整体的综合效应评价。

从综合高效性评价的范围来看,应包括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应。按照二元水循环概念,依据水分在水循环中发挥的功能可以将其划分为生产性用水和非生产性用水。对于生产性用水,具有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属性,其主要功能是被经济社会利用,产生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在此过程中,水分也可能随着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产生生态环境效用。而对于非生产性用水,则仅具有生态、环境属性,提供生态服务和环境支撑。对于生产性用水的经济功能,可以采用传统的用水效率界定其利用效率的高低。生产性用水产生社会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能发挥更高的环境或生态效用,则属于相对的高效利用。

从综合高效性评价的表现方式来看,单位蒸散发水分的效应可以作为评价依据。陆地水文过程中的水量消耗都是蒸发。因此,数量层面水分效率的高低可以采用水分的蒸散发量来度量。对于生产性用水,包括服务于生活和生产的用水。同等的蒸发量可以提供更大的经济价值或者更多的满足生活的需求用水,则属于水分相对高效利用,反之则为水分相对低效利用。对于非生产性用水,同等的蒸发带来更好的生态均衡效应,提供更多的生物多样性和干物质量,则水分相对属于高效利用,反之水分属于相对的低效利用。如同一区域裸地蒸发相对于坡面径流蒸发,产生的生态效应更低,效用也更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生态效用具有多重影响因素,单位蒸散发的价值评估并非唯一准则,有关水的生态服务效应和服务价值已经具有大量的研究成果[10],云理论等新技术也被引入到流域整体生态效应的评价中[11],但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未来仍需确定水资源利用综合高效性的研究重点。

从评价的范围分析,水资源利用效率高低也包括水体的可服务范围,即可以满足更大范围用户需求的水分具有更高的效益。水质优劣会影响水的用途,如果水质达不到生产性用水的要求,可能产生较低的效用。因此,当水资源利用产生对水质的负面影响时,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应计入其负面效应。即用水的高效性不仅在于其直接的产出,还需要评估其对水体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由于水循环过程中水量过程和水质状况密切相关,同样的废污水排放状况下,水资源数量的丰枯变化会引起水质的变化。因此,针对水文随机性过程和用水不确定过程下的水环境状况分析也是用水高效性综合评价的一大难点。

3.2 综合高效用水与传统节水的区别

节水作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传统手段,与多维调控下的综合高效用水存在一定差别。节水主要包括减少输水环节的水量损失和生产过程的用水量,都属于提高水资源的经济效用。传统的节水措施包括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降低管网损失率、降低生产用水定额等[12],从而使得单位水分取得更高的经济产出。与传统节水相比,多维调控下的综合高效用水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1)标准不同。多维调控下的高效利用强调量、质、效全面衡量,是从单一的水量利用效率评价转换到水资源利用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效果评估。相对于传统节水以单位产值用水量为评价标准,综合高效用水是将生态效应、水质状况均纳入评价标准,从量、质、效等方面来综合评价用水效率。

2)尺度不同。与原来的以产品终端和输水过程节水为主相比,多维调控下水资源利用的低效向高效转化是从流域水循环尺度考虑的,通过减少水循环各个环节的蒸散发消耗实现节水,效率评价的尺度需要扩展至水循环全过程,体现整体的用水高效性,将耗水控制设定为水量配置的目标[13]。

看到全新BMW X5的第一眼你应该会被它更为健硕的外观所吸引。前脸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莫过于带整体边缘的大尺寸BMW双肾型进气格栅,更大的尺寸带来更出色中冷撞风面积的同时让车辆更具威严气势。前大灯不仅造型更加犀利,科技含量也全面提升。带大灯随动控制的BMW X型智能激光大灯包含进一步优化过的远光灯功能,并且无眩目远光灯的照明距离也被增加到了500米。充满雕塑感的发动机盖、仿六角形车轮拱罩和短前悬进一步彰显了全新BMW X5运动、粗犷的个性。

3)范围不同。传统节水主要侧重于降低单位产值的用水量,而多维调控下的高效用水则是对多重措施效应的全面评价,包括对开源、节流、治污、挖潜等不同类别治水措施的效用进行分析,来评价多维调控的效果。

4 综合高效的评价和实施

4.1 综合高效的评价

从水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概念方面的探讨结果可知,评价多维调控下的水资源利用高效性,需要将多个研究方向的知识体系综合在一起[14],形成集成的评价分析工具。

从水循环本身来看,需要细化蒸发的演变机理,把水循环各个环节区分开来,建立对各个环节蒸发过程及其驱动力影响的响应机制,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每一个环节分析生产性用水和非生产性用水的效率,并建立不同调控模式下高效和低效蒸散发的转化机制,为构建模拟工具及调控措施分析提供支撑。

从生产性用水的效用评价角度来看,需要构建流域水循环及伴生过程的综合模拟模型,对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的各个过程进行全面模拟,并分析不同调控模式下水生态环境过程的响应状况,支撑生产性用水在各个环节的生态效用和经济效用的评价。

从水量水质关系方面分析,需要对污染物排放、入河、河道内运动三大水环境过程进行全面模拟,评价不同开发利用措施对水质变化的影响。

从生态效应评价方面分析,需要对流域水生态过程的“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三大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水分生态效用的形成、转化以及水分调控对生态效用的影响。

综合高效用水的评价需要研究自然和社会两大驱动力共同作用下水循环和环境、生态伴生过程的演变规律,通过对水循环的量、质、效的综合评估,提出水资源利用从低效向高效转化为核心的理念、标准和技术方法,建立模拟分析平台,评价各类措施的综合效果,实现整体性的高效用水模式。

4.2 综合高效调控的手段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实现多维调控下的水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将原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手段综合到一起。一方面需要合理开发,水资源开发是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必要手段,但必须保证无害和低影响,才能取得更多的生态环境效用。另一方面,生态保护需求和环境容量对开发水资源的限制需要充分体现在调控过程中,如最小的河道生态流量可以维持河道基本功能,以及考虑到不同水生生物的需求提供的适宜生态流量。若区域水资源开发能维持在环境允许的范围之内,则水资源持续利用也就具备了环境保障条件;否则,水资源将受到污染,其可利用量将减少,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

此外,系统调度和管理措施也是增强综合高效调控的重要手段。系统调度运行和管理决策者调节控制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总体能力,通过三者的均衡谋求自然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使决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便构建最优的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整体结构。而在确定的水资源和工程条件下,要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建立满足水资源持续利用需求的系统调度运行策略和其他相关管理机制,加强和提高科学调控能力。

4.3 综合高效调控的实施途径

结合现有的水资源调控手段,要实现综合调控下的水资源高效利用,需要以控制“自然-社会”二元驱动力为方向,在类型上可以针对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多个属性制定措施,在空间层面上通过点、线、面的措施实现水资源利用从低效到高效的转化。

4.3.1 调控方向

水资源综合高效调控的核心是基于二元水循环模式提高水的效率,实现单方水的经济和生态边际效益最大化。从调控方向来说,包括两个方向:一个是提高自然水循环的水分利用效率;另一个是提高社会水循环的效率。

对于自然水循环的效率提升,重点是协调水资源、经济社会和水生态之间的关系,防止经济社会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最大限度发挥水分的自然效用,实现流域/区域尺度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调控方向是通过限制经济效用的短期最大化来保障自然效用的稳定性,进而达到经济效用的可持续性。实现这一调控方向的方式宏观上是以水定发展,从水循环及其水环境和水生态伴生过程角度确定的开发利用阈值,例如以规划水资源论证等方式从流域区域整体角度分析取用水的合理范畴。

对于社会水循环,调控方向是实现单方水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宏观尺度的用水效率。对于农业用水,从植物和生物生长的水分利用微观机理出发,提出生态系统水分高效利用的途径和方法,减少经济社会系统中的低效蒸发。对于产业用水,主要是通过改进工艺以提高单方水量消耗,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提高。同时通过水资源高效利用,将节约下来的一部分水分还给生态系统,保持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用水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

4.3.2 调控类型

1)社会层面:通过保障粮食生产基本用水、城乡一体化用水(缩小城市农村用水水平和保障条件差距)、保障基本生态用水,实现社会公平准则下低效用水到高效用水的转化。

2)经济层面:通过城市和农业节水实现单个用户用水经济层面的低效到高效转化;通过产业结构、种植结构调整实现用户间水资源利用从低效到高效的转化;通过水库、跨流域调水、水系连通等水利工程建设增强时空调配能力,从社会和经济属性方面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非常规水源利用实现优质水源的替代,从环境属性实现水资源利用从低效到高效的转化。

3)生态层面:通过保障河道生态流量、实施地下水控采压采、实施重要湿地补水、保障入海水量等措施,实现生态用水的低效到高效转化。

4)环境层面:通过减少污水排放、强化污水处理、提高再生水利用、保障环境用水、提高水功能区达标率等措施来改善水环境质量,实现环境效用层面水资源利用的低效到高效转化。

4.3.3 调控的空间结构

不同的空间体系对应不同的调控措施。

1)点:城市单元实现节水调控、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再利用;重点湿地实施生态补水与生态修复;农业灌区强化节水与面源排放治理。

2)线:供水线路提高输水效率,降低无效水量蒸发和损耗;天然河道强化保障河道生态流量;重点区域建设调水工程补给关键用水。

3)面:区域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节用水需求,适应水资源状况;农业灌区强化农业节水与面源治理,优化种植结构调整。

4)流域整体:从入海(出境)等重点断面实施水量、水质控制,倒逼上游压缩供用水、改善泄流过程等调控措施;缺水区域根据水的供求关系完善生产格局,丰富物流交换,实现虚拟水流动。

5 展望

目前,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已经比较清晰,水的生态服务功能虽然得到认可但标准尚不能统一,仍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重点在以下方面突破:

1)强化水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用水产生的环境负效应的量化分析研究,为生态属性和环境属性的调控提供基础。

2)深化二元水循环机理以及水-经济-生态复合系统的效应转化关系研究,解析二元水循环特征下水资源、水生态与水环境演变的客观规律,分析不同属性之间的效益转换关系,为综合评价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基础。

3)建立调控措施与综合效益评价的关系,将水循环、环境与生态等治理措施和效益等相对独立的研究进行整合,围绕综合经济、生态和环境多重因素的高效用水理念,从技术标准和实际应用方面提出高效调控的合理模式和综合措施。

[1]OKI T,KANAE S.Global hydrological cycles and world water resources[J].Science,2006,313:1068-1072.

[2]TIM P B,DAVID W P,HUGO G H,et al.Human-induced changes in the hydrology of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J].Science,2008,319:1080-1083.

[3]WANG Hao,WANG Chengming,WANG Jianhua,et al.Theory of annual runoff evolution under natural-artificial dual mode and case study of Wuding river basin on the middle Yellow River[J].Science in China Ser.E Engineering & Material Sciences,2004,47(1):1-16.

[4]陈家琦,王浩,杨小柳.水资源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5]王浩,贾仰文,王建华,等.黄河流域水资源及其演变规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6]陈效国,石春先,张会言,等.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的多维临界调控模式[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

[7]黄强,畅建霞.水资源系统多维临界调控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8]曹寅白,甘泓,汪林,等.海河流域水循环多维临界整体调控阈值与模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9]游进军,贾玲,汪林,等.基于水资源多维属性的总量控制浅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0(3):52-56.

[10]杨朝晖,马静,陈根发.浅析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J].水利水电技术,2012,43(4):19-22.

[11]张泽中,齐青青,高芸,等.基于云理论的河流生态影响综合评价[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2):30-34.

[12]沈振荣,汪林,于福亮,等.节水新概念——真实节水的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13]蒋云钟,赵红莉,甘治国,等.基于蒸腾蒸发量指标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法[J].水利学报,2008,39(6):720-725.

[14]张运凤,郭威,徐建新,等.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大功引黄灌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3):28-32.

(责任编辑:杜明侠)

Conception of High-efficiency Water Utilization under Multi-dimensional Regulation

YOU Jinjun, WANG Hao, NIU Cunwen, QIU Yaqi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imulation and Regulation of Water Cycle in River Basin,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100038, China)

The water cycle under human activities is characterized by ″nature-society″ dual structure. Based on the original nature of the property, water resources increase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other attributes, thu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must coordinate the equilibrium of multidimensional attribut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s of the demand of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integrated water use under multidimensional attribute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aditional water-saving and high-efficient water use under the multi-dimensional control from the aspects of evaluation criteria, evaluation scale and evaluation scop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high efficiency under the multi-dimensional regulation of the water cycle requir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social,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he water cycle, so as to promote water use from low efficiency to high efficiency side. In the evaluation method, the high or low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attributes can be quantified through the analysis mechanis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basin water cycle and associated process simulation model. In the implementation level, based o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o-economic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control measures can be proposed from the point, line, surface and the whole basin and other different spatial levels.

water resources; dualistic water cycle; multi-dimensional regulation; high-efficiency water utilization; water saving

2016-09-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9210);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2012ZX07201-00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5CB452701)。

游进军(1977—),男,四川成都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水文水资源方面的研究。E-mail:youjj@iwhr.com。

10.3969/j.issn.1002-5634.2016.06.001

TV213.9

A

1002-5634(2016)06-0001-06

猜你喜欢

水循环用水调控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约洗碗用水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