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器的现状分析

2016-03-14杨子来袁景亮尹明杰信玉梅

卫生软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孵化器科技成果成果

杨子来,袁景亮,尹明杰,信玉梅,李 萍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山东 寿光 262700)

我国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器的现状分析

杨子来,袁景亮,尹明杰,信玉梅,李 萍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山东 寿光 262700)

分析了国内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器的产生背景、应用现状,认为我国医学科技成果孵化器存在注入资金不足、制约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的因素较多等问题,提出创新医学科技孵化器模式、提高医学科研水平、提高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等完善建议。

医学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

实现中国梦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工作,每年都取得很多科技创新成果并获奖。但是如何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在医院内的转化应用,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方面研究很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国内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器的产生背景、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出影响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提高我国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器的孵化功能,从而促进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在医院或企业的转化应用。

1 前言

1.1 我国及发达国家科研成果转化状况

医学科技成果指在医药卫生领域中的创造性或创新性科学技术劳动成果,它是医药卫生人员为探索防病治病、增进健康、优生优育,研发的新型药物、新的治疗方法等有价值、为人类健康提供保障的有力武器。医学科技成果作为人类共享生物医学知识、促进全民健康的组成部分,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但是,科技成果只有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也就是创造出医学科研成果后,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据统计,尽管我国每年有上万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但成果转化率仅为25%左右,真正能够商品化的不足15%(7.2%~14.8%),发达国家成果转化率高达50%以上。而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率更是只有8%左右,发达国家则高达70%~80%[2]。由此可见,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分析原因发现,发达国家为了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就业,由美国最早提出了科技孵化器的概念,并且投入巨额资金,遍地生花,各国建立了大量科技孵化器,科技孵化器功能日趋完善和专业。

1.2 科技孵化器的概念及意义

Gordon Walker 等[3]定义孵化器是一种企业辅助机构,为企业家提供合理的建议、忠告和服务,并根据需要作为其他人及资源服务的转移中心。由此可见,科技孵化器就是企业对科学技术成果进行转化,使其逐步走向市场、投入民生运用的一个过程。基本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原理成果模型成果、工业成果、成熟成果。根据成果的发展规律,前两个阶段在科研单位和高校是能够完成的,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主要是在第三个阶段,到了第四个阶段由企业接过来就可以做了。工业成果期是一般人不愿意做的,孵化器就是做这个工作。1942年在美国纽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家企业孵化器,1987年我国第一家孵化器成立,中国孵化器起源于中国试办国家科技园区,一开始的定位就是服务于政府、大学和产业三螺旋,是三螺旋衍生组织结构中的高级阶段[4]。科技孵化器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载体之一,承担了培育高科技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责任,尤其是医学科技成果,由于其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以及医学科研人员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转化的思想,所以,为了发挥医学科技成果的作用,成立医学科技孵化器的意义就更为重要了。

2 我国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器的应用现状

2.1 我国医学科技孵化器的发展

我国科技成果孵化器虽然创建时间较晚,并且开始大部分孵化器设立在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等创业环境较好的地区,类型单一,孵化功能较差。但是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孵化器的投入不断增加,人们对孵化器的认识不断提高,孵化器由原先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逐渐向中小城市发展,目前很多县级城市建立了孵化器,孵化器类型也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5]。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器就是在综合性孵化器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门针对医学高新技术领域进行成果转化和对中小医药科技企业培育的孵化。针对医学科技成果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6],孵化器积极引进风险投资机制,弥补了经费的不足,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组建研发机构、共同选题、共同研究、共同转化、创建产学研联合体,大大提高了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由于建立了孵化器,吸引了一批海外高素质医学人才回国创业,带来了国际先进经验,促进了国际合作,形成了良性循环,反过来又促进了孵化器本身的进步。

2.2 我国医学科技孵化器取得的成绩

截止2013年底,我国共有生物医药孵化器42家,约占专业孵化器总数的10%,占孵化器总数的3%。生物医药孵化器总面积143万m2,在孵企业1561家,毕业企业488家,2013年度申请知识产权2687项,获批1281项,在孵企业总收入达126亿元[7]。生物医药企业借助孵化器,每年大量新药成功上市,器械生产厂家借助孵化器,自行研发的高值耗材越来越多,与进口药品、高值耗材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力,减轻了病人的负担,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3 我国医学科技孵化器存在的问题

3.1 医学科技孵化器的资金注入不足

石磊[8]认为目前我国许多孵化器的服务功能比较初级,类型比较单一,还停留在基础服务阶段,如为入驻企业提供办公场地、共享物业管理服务以及代理相关审批手续等,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较为匮乏,孵化作用有限,不能很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医学科技成果,由于其公益性明显,与孵化器本身的企业性质,即企业重视利润的本质相矛盾,这就要求政府要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建立医学专业孵化器的工作。而我国为发展中国家,资金投入与发达国家差别还比较大,限制了医学专业孵化器的发展。我国虽然报道科技孵化器的文献很多,王水莲[9]报道1989-2012年研究孵化器文献866篇,报道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文献也很多,但是专门报道医学专业孵化器的文献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一是前面提到的医学科技成果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例如一种新药品的研发,从临床治疗上开始构思、研发,到动物实验,再回到临床试验,到最后批量生产,产生效益,环节太多。二是相当一部分医学科技成果是临床上采用了新技术,病人康复得更好更快了,节约了社会资源,医院却相对的减少了收入。生物医药公司由于能够盈利,所以,生物医药孵化器稍多,而愿意做医疗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孵化器就很少了。

3.2 制约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较多

制约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很多[10],既有科技成果本身的含金量,又有相关的科技管理体系,包括从选题、立项到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诸多环节,尤其是医学科技成果,有时又很难单纯用经济效益来衡量。张焕萍[11]报道选题方面的制约因素表现为我国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医学研究不用考虑市场需求,多从科研人员兴趣出发,缺乏准确的科研导向,选题大多无应用目的,造成理论研究偏重,实用性技术研究和开发性应用研究较少。沈昭在等[12]认为科技成果是专利申请的最主要来源,从专利申请到专利授权相对容易,而专利实施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关键是资金与市场两方面。发达国家的研究开发、中试、成果的商品化的经费投入,一般比例是1:10:100,而我国的投入比例仅为1:11:15[13]。目前医院及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科研成果获奖后往往认为大功告成,将科研成果束之高阁,未进一步申请专利,没有建立起科学、完整的成果转化链及其相适配的管理体系。总之,医学专业孵化器的完善在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孵化器的原理成果、模型成果阶段,还是工业成果、成熟成果阶段。

4 完善我国医学科技孵化器的措施

4.1 创新医学科技孵化器模式

孵化器应该立足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不仅为在孵企业提供场地等基础服务设施,更要在个性化的管理咨询、技术支持以及融资渠道上下功夫。尤其是医务人员缺乏企业市场经济头脑,孵化器要主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创业孵化器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考虑医学科技成果的特点,创新孵化器模式,提高和完善我国医学科技孵化器的功能。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从政府、科研机构、医院、企业、科研人员,到科研选题、立项、评奖、转化、资金等多方面着手。政府要加强关于医学科技孵化器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医药卫生行业的科研投入,对科研项目以及新增技术项目进行大力支持。科研机构及医院对科技创新成果的管理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程序及管理机构,定期举行科研知识讲座,既及时传达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又要注意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素养,更重要的任务是推动成果获奖后的转化。政府、医院、企业均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地建立自己的孵化器,不仅考虑经济效益,同时考虑社会效益,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2 提高我国医学科研的水平

唐蔚[14]建议选题应遵循需要性、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效益性等原则,从区域优势中去挖掘具有原始创新意义的研究课题。也就是说首先从提高课题质量入手,只有课题质量高,能够产生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才有孵化器愿意孵化。在选题时尽量进行市场调查和专利调查,潘谷平等[15]统计有75%的项目做过文献调查,只有40%项目做过市场调查和22%的项目做过专利调查,远低于发达国家。张音等[16]通过国内外医学科技成果奖励管理特点,提出医学科技成果管理制度要有法可依,医学科技成果奖励评审程序要科学公正,医学科技成果奖励评价标准要进行分类。

4.3 提高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管理

科技部[17]指出要建立科学、完整的成果转化链及其相适配的管理体系,在科研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和转化等过程中,运用知识产权产生、权属、使用、保护等法律规定来对科学研究行为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性的管理。医院要引进转化医学的概念[18],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使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上的治疗新方法,赵桂芬等[19]建议医院以转化医学思想为指导构建交叉学科,促进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产生与转化。栗美娜等[20]认为限制转化医学发展的因素为耗资巨大、人才缺乏。科研成果获奖后,科技孵化器主动指导科研人员进一步申请专利,提高专利授权率。专利授权后,要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及共享的公共技术平台,争取风险基金与企业的支持。

[1] 王晓旭,付本俭,骆 媛.医学新成果引发的医学伦理问题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3):155.

[2] 游光荣.中国科技国情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345-346.

[3] GORDON WALKER,BRUCE KOGUT,WEILIAN SHAN.Social Capital:Structural Holes and the Formation of an Industry Network[J].Organization Science,1997,8(2):205-207.

[4] 苏 峻,姚志峰.孵化器的孵化—三螺旋理论的解释[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3):108-110.

[5] 张景琛.世界孵化器发展及我国孵化器发展现状趋势研究市场周刊[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6):132-133.

[6] 王忠儒.医学科技成果推广现状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2):7-8.

[7] 孙启新,刘 祯,张 敏,我国生物医药孵化器发展探析[EB/OL].(2014-12-12).http://www.dhp.gov.cn/contents/112/24762.html.

[8] 石 磊.创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的提高方法研究[J].中国外资,2012,(21):175.

[9] 王水莲.国内孵化器研究文献综述:1989-2012[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4):9-13.

[10] 赵 芳,周 勤.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管理[J].甘肃科技,2014,30(24):109-110.

[11] 张焕萍.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问题探讨及对策[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5,(3):130-132.

[12] 沈昭在,龚 朱,陈志兴,等.科技管理体系与成果转化链[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6):323-325.

[13] 付文林.论提高我国技术成果转化率的市场与非市场途径[J].科学管理研究,2004,(22):55-57.

[14] 唐 蔚.医院科研立项存在问题分析[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6):347-349.

[15] 潘谷平,章 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01,(6):60-64.

[16] 张 音,吴曙霞,阳沛湘,等.国内外医学科技成果奖励管理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1,29(1):75-77.

[17] 科技部.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EB/OL].(2003-04-04).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3/content_62352.htm.

[18] GERAGHTY J.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J].Lancet,1996,348(9025):422-422.

[19] 赵桂芬,朱建丽.浅析以转化医学为指导的学科建设[J].卫生软科学,2011,35(6):408-409.

[20] 栗美娜,刘嘉祯,张鹭鹭,等.转化医学的发展困境及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0):63-64.

(本文编辑:闫云丽)

Present status analysis on domestic medicin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ducts incubators

YANG Zi-lai,YUAN Jing-liang,YIN Ming-jie,XIN Yu-mei,LI Ping

(ShouguangPeople’sHospital,ShouguangShandong262700,China)

By analyzing the generating background,present applic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domestic medicin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ducts incubators. It thinks that the domestic medicine incubators exist problem such as insufficient invested funds and too many factors of restricting research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It puts forward solution of innovating the mode of medicine incubators,promoting the level of medicine research and the management of medicine research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medicine research achievement,research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incubators

2016-01-21

10.3969/j.issn.1003-2800.2016.06.012

杨子来(1970-),男,山东寿光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骨外科、医院管理方面的研究。

R-05

A

1003-2800(2016)06-0048-03

猜你喜欢

孵化器科技成果成果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倾力打造资本市场孵化器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中国首家孵化器如何保鲜
孵化器的春天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