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浓度利多卡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疗效观察*

2016-03-12杨智强张晓磊张利容薛小军巩伟英郑文亮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5期
关键词:星状低浓度胸椎

杨智强,张晓磊,张利容,薛小军,巩伟英,郑文亮

(广东省东莞广济医院 1. 康复科;2. 重症监护室;3. 肾内科,广东 东莞 523690)

原发性手汗症是在不受外界温度影响的手部汗腺异常分泌汗液的状态[1]。原发性手汗症主要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造成的[2]。星状神经又称为颈胸交感神经,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是向颈部含有星状神经节(stellate ganglion, SG)的疏松组织注入局部麻醉药物,从而对支配头、面、颈及上肢等交感神经进行阻滞,实验研究发现,SGB可以增加交感神经的稳定性,而由于手汗症发病原因是由于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导致,所以采用SGB术可以通过抑制异常兴奋的交感神经使手汗症得到治疗[3]。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对SGB术的术中效果不同,本次实验研究探讨低浓度的利多卡因对于SGB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就诊的原发性手汗患者60例,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18~44岁,平均(27.32±3.21)岁。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男21例,女9例;年龄18~43岁,中位年龄28岁;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18~44岁,中位年龄27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所有入选的患者排除具有甲亢、糖尿病、结核以及肥胖等原发性疾病引发的多汗。

1.3 方法

实验组患者使用药物为0.75%利多卡因8~10 ml(2%利多卡因+0.9%氯化钠稀释);穿刺方法为采用第6颈椎前结节阻滞法;治疗方案为星状神经节阻滞,1次/d,双侧交替进行,不使用其他任何辅助药物及治疗方法,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一侧各注射10次)。对照组外用止汗药炉甘石洗剂,3~6次/d,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病史、出汗量的变化、诱发因素和手掌皮肤温度的变化。

1.4 评价标准

通过Lai分级法根据手汗程度不同将其分为轻度:手掌皮肤潮湿,表面皮肤温度无变化;中度:手掌皮肤出汗伴有汗泡症,可浸润一层手帕;重度:双侧手掌汗如雨滴。治疗后采用问卷调查或电话随访,最少6个月。手部出汗程度由重→中→轻,每减轻一个等级为有效,手汗症状持续消失为治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汗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起效时间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30例患者中16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53.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6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20.00%。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1,P=0.03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汗情况比较

2.2 影像学观察

通过影像学(DR和CT三维重建)观察,结果均显示药液可以达到第2胸椎水平,见图1~3。在解剖学上,臂丛是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组成。经斜角肌间隙穿出,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臂丛五个根的纤维先合成上、中、下三干,由三干发支围绕腋动脉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由束发出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和部分胸、背浅层肌。因此,本研究中注射0.75%的利多卡因,药液可以达到第2胸椎,可以有效地抑制上肢神经,达到止汗的效果。

图1 正位像显示造影剂扩散到第2胸椎水平图

图2 侧位像显示造影剂扩散到第2胸椎水平

图3 CT三维重建显示造影剂扩散到第2胸椎水平

3 讨论

原发性手汗症是在不受外界温度影响的手部汗腺异常分泌汗液的状态。止汗药是治疗原发性手汗的主要外用药物,其作用机制是在皮肤表面使汗液稠厚、结块阻塞小汗腺导管开口,并使汗腺分泌细胞萎缩,达到抑制汗腺分泌的目的。但是,如果长期使用常常会引起皮疹、瘙痒或疼痛等皮肤激惹症状。原发性手汗症主要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造成的,非身体继发性疾病或功能性疾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当环境温度升高、情绪紧张等情况会使患者出汗增加,常伴有血液循环差,手足湿冷易生冻疮[4]。目前临床上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方式是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但手术治疗易出现并发症。星状神经又称为颈胸交感神经,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GB)是向颈部含有星状神经节(SG)的疏松组织注入局部麻醉药物,从而对支配头、面、颈和上肢等交感神经进行阻滞,实验研究发现,SGB可以增加交感神经的稳定性,而由于手汗症发病原因是由于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导致,对于星状神经节反复阻滞,是对植物神经复活的锻炼,可以使由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导致的交感迷走神经平衡破坏得到恢复[5-8]。所以采用SGB术可以通过对异常兴奋的交感神经抑制从而使手汗症得到治疗。本次实验研究探讨低浓度利多卡因对于SGB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疗效,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愈率为53.33%,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20.00%,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碘帕醇2 ml+2%利多卡因4 ml+0.9%氯化钠进行形状神经节阻滞可以神经阻滞达到胸2水平。低浓度利多卡因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低浓度利多卡因与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应用于原发性手汗症治疗中效果显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1]周爱民. 不同浓度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果[J]. 北方药学 , 2011, 8(7): 60-61

[2]赵鹏, 史忠. 浅谈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的进展[J]. 重庆医学,2010, 39(16): 2217-2218.

[3]孙德海, 纪春梅, 李绍臣, 等.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疗效观察[C]. 世界疼痛日新闻发布会暨全国微创疼痛治疗研讨会, 2008.

[4]邓芳, 张勇军, 卫法泉. 星状神经节阻滞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2010, 5(16): 300-301.

[5]史本龙, 詹朝双. 星状神经节的解剖学研究[J]. 解剖与临床,2010, 15(3): 155.

[6]代明安, 李硕彦, 秦玉翰, 等. 星状神经节阻滞并发症浅析[J].中国实用医药 , 2011, 6(27): 131.

[7]栗志兵, 牛丽娟, 牛爱青, 等. 2420 例20000 次星状神经节阻滞临床总结[J].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9, 5(4): 263.

[8]丁毅, 程智波, 曾进, 等. 不同浓度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 3(11): 54-56.

猜你喜欢

星状低浓度胸椎
水环境中低浓度POPs的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肝星状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The Six Swans (II)By Grimm Brothers
低浓度局麻药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封闭舱室环境空气中低浓度挥发性脂肪酸分析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求星状多边形的内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