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按摩结合现代神经运动发育疗法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的临床效果

2016-03-12屠长兰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1期
关键词:脑性腧穴肌张力

屠长兰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 儿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种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其中,较为常见的为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约占该疾病的20%,临床表现以肌力下降、自主运动明显减少、四肢呈现出软瘫状、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仰卧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似仰翻的青蛙状[1]。故对于肌张力低下的脑瘫患儿而言,临床治疗时主要和首要的目的在于增高肌张力。我院运用推拿按摩结合现代神经运动发育疗法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选取2008年7月‐2013年7月来本院就诊的低肌张力性脑瘫72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7月‐2013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低肌张力性脑瘫患者72例,病例诊断及分型均符合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制定的标准。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男性患儿48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6个月~1岁者47例,1~3岁25例;病程:<6个月者18例,6个月~1年者35例,>1年者19例;病情:37例为轻度、29例为中度、6例为重度。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神经运动发育学疗法Bobath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按摩推拿疗法,开始治疗前首先对患儿进行辨证分型处理,在此研究中患儿主要为脾肾虚弱型,依据治痿独取阳明的相关理论进行选穴推拿施治。在辨证分型确定好腧穴及手法后,让患儿平卧于治疗床上,因考虑部分患儿不配合,可让患儿家属帮忙在一边安抚患儿。选取神阙穴进行推拿施治,顺时针按揉80~100次/min后点揉中脘穴100次/min,再次推补小儿脾经100次/min,每处穴位按揉3~5 min,后选择肩井、手五里、曲池、环跳、秩边、殷门及足三里等腧穴进行按揉;按揉完平卧位腧穴后让患儿采取俯卧位进行捏脊治疗,先放松患儿脊柱局部皮肤,后从长强腧穴一直捏按到大椎穴,反复推拿7次,每捏按3次向上提捏一次,至脾俞及肾俞穴区位置时按压3~5次以达健脾益肾之功,捏脊治疗在5 min左右,每次推拿治疗时间维持在30 min左右。推拿完后让患儿充分休息15 min左右采用Bobath运动疗法进行功能训练,即需要医者用空心拳以适当力度对患儿四肢及后背部位置处的特定肌群进行叩击,时间在20 min左右。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90 d。

1.3 疗效评价指标

根据1989年Russell制订的小儿脑瘫临床疗效评定量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2]:5个功能区88项相关评定指标;每项4级计分:0分为完全不做者;1分为完成<10%者;2分为完成在10%~99%之间者;3分为全部完成者。根据患儿得分情况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评估分值提高>8分,有效:评估分值提高1~7分,无效:分值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91.7%,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例(%)

3 讨论

脑性瘫痪是一种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其中,较为常见的为肌张力低下型脑瘫,临床表现以肌力下降、自主运动显著减少、四肢软瘫状、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及仰卧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似仰翻的青蛙状[1]。故对于肌张力低下型的脑瘫患儿的治疗来讲,首先需要增强患儿的肌张力,现代治疗小儿脑瘫主要采用Bobath神经发育治疗法。神经运动发育疗法的主要手法是促通和反射性抑制,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其中,叩击疗法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方法,其可增强固有和浅表感受器,此方法通过有规律地对患儿机体的特定肌群进行叩击,提高患儿肌群肌力,促进其能主动保持正常生理姿势的康复疗法[3]。

脑瘫属中医学“五迟”“五软”范畴,临床表现以发育落后及痿软无力为主。中医学中认为肾藏精,主人体一身之髓,同时其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脾主运化,为一身气血生化之源,在体合肌肉,又被称为后天之本[4-5]。患儿肾虚往往是因先天禀赋不足所致,髓虚则会导致骨脉无所养,脾虚则运化功能失司,化生气血之力不足,肌肉无以濡养而废。故此类患儿在临床中常常表现出消瘦及四肢无力等症状。因此健脾益肾、养血补气当为根本治法。在本研究中通过选取推补脾经、肾经和胃经等腧穴,不仅可增强脏腑功能,促进小儿发育,而且还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6-7]。

有研究结果显示脑瘫患儿的运动机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反射弧的完全与否、姿势的正确与否、肌肉骨骼的发育状况及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等。推拿疗法可有效刺激患儿局部肌肉和神经组织进而引起患儿产生反应,以期达到调节局部肌肉和促进神经感觉的目的;同时有目的地对相关腧穴进行按揉,还能起到整脏腑、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及平衡阴阳的功效[8]。在本次研究中,综合应用两种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推拿按摩结合现代神经运动发育疗法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的临床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52-1052.

[2]宋西晓,汪东,赵小燕,等.循经按摩配合神经发育学疗法治疗小儿脑瘫32例[J].陕西中医,2009,30(7):872-872.

[3]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4]薛峰.推拿治疗运动损伤探讨[J].陕西中医,2007,28(7):1219.

[5]宋西晓,赵小燕.推拿按摩治疗小儿肌张力低下型脑瘫32例[J].陕西中医,2012,33(8):1068-1069.

[6]吴云.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J].安徽医学,2011,32(6):859-862.

[7]于海波,刘永锋,何玉海,等.小儿脑瘫的中医康复治疗最新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4):14-16.

[8]周文萍,余波,陈文华,等.肌内效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0):938-940.

猜你喜欢

脑性腧穴肌张力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儿童脑性瘫痪的病因研究进展
旅途止泻按脾腧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