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阳市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2016-03-11许殿武胡冠麟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阜阳市

许殿武 胡冠麟

摘 要:该文介绍了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为科学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原因;阜阳市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04-62-01

近几年来,小麦赤霉病在阜阳地区的发病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发病面积不断扩大,呈暴发流行风险加大,对阜阳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笔者对该病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为科学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理论依据。

1 发生特点

1.1 重发频次增加,上升为小麦主要病害之一 据资料记载,2000年以前,小麦赤霉病在阜阳为偶发性病害,仅1991年为偏重发生年份,其余年份均为轻发生,进入21世纪,小麦赤霉病在阜阳发生危害趋势加重,偏重发生的年份频次增多。2000-2009年10a间,大发生年份1a(2003年),中等发生年份1a(2006年)。近几年来其发生流行、危害程度进一步加重,2010-2015年6a间,大发生年份1a(2012年),偏重发生年份3a(2010年、2014年、2015年),已成为阜阳小麦生产上一个主要病害。

1.2 病害发生程度对小麦穗期的阴雨天气依赖度减弱 由表1可知:2000-2010年11a间,病害发生程度与小麦穗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的雨日、雨量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大发生年份的2003年,小麦穗期雨日、雨量分别比16年同期均值增加57.0%、18.6%,偏重发生的2010年,分别增加48.8%、69.9%,中等发生的2006年,分别增加7.4%、26.5%;2011-2015年5a间,病害发生程度与阴雨天气条件相关度明显降低。大发生年份的2012年,当年小麦穗期雨日和雨量略低于或仅相当于16a来的平均水平;偏重发生的2015年,雨日、雨量与平均水平基本相当;仅偏重发生的2014年,雨日、雨量分别高于16a平均值的40.5%、77.1%。

2 重发原因分析

2.1 田间菌源增加 随着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的扩大,加重了病害发生程度。尤其是在稻麦轮作区、玉米麦轮作区,稻桩残体、玉米秸秆是春季产生子囊壳的主要基物,大量粉碎直接还田后,增加了田间菌源,加大了翌年小麦赤霉病的流行风险。

2.2 品种及栽培措施 阜阳小麦主栽品种济麦22、烟农19、泛麦5号、淮麦22、烟农5158等均感赤霉病。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氮肥使用量偏大,导致小麦生长后期群体密度高,田间郁闭、通风透光差、湿度大,有利于赤霉病菌侵染为害。

2.3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左右小麦赤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2010-2015年,本地4月中旬至5月中旬旬平均气温分别为12.3~17.8℃、15.3~17.9℃、18.3~20.9℃、17.9~22.4℃,完全适宜赤霉病的侵染发生。小麦赤霉病偏重以上发生的4a间,4月中旬至5月中旬旬累计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均超过或接近多年平均值(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3.0mm,平均降雨日数为12.1d),同时雾霾天增多,田间湿度大、日照少,为赤霉病子囊孢子的发育、释放和侵入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

参考文献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小麦病虫草害发生与监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朱恩林,赵中华.中国植保手册·小麦病虫防治分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阜阳市
“十四五”期间阜阳市将新建4个高速公路项目
新疆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流行规律初探
安徽阜阳市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现状调查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
习近平视察阜阳市白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