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游诞辰890周年纪念专题

2016-03-11

关键词:诞辰陆游唐诗

张 剑

[主持人语]

陆游诞辰890周年纪念专题

张剑

2015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的讲话中强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它提醒我们在牢记抗日战争这一特殊时期的同时,不要遗忘人类历史上一切为了反抗侵略、维护和平做出贡献的先贤。正值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诞辰890周年之际,我们特别编发了这组专题,以纪念其在文学史和社会文化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影响,更好地弘扬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郑永晓《抗日战争时期陆游爱国诗词的影响与接受》一文,从一个特殊的时段和视角,探究陆游的爱国作品及其矢志不渝、抵抗异族侵略的事迹如何激励着后世中华儿女为抵抗侵略和压迫而英勇奋斗。该文还让人感受到陆游作品传播之广泛、影响之巨大,在抗日战争那个特定时代,成为传播优秀文化、弘扬民族正气、解救民族危难的一股重要文化力量。该文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关注到了大众传媒、普通民众对陆游的接受。如那些以旧体诗词来表现对陆游作品的读后感或依韵、用韵、次韵、拟作等,不少作者是普罗大众,他们虽然并非全然探讨学术,但在普及陆游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激发民众的抗战热情、批判苟且偷安的社会风气等方面却有独特贡献,从而证明了陆游作品的影响不局限于文学领域,而是具有引领文化思想潮流的价值。论文大气磅礴,立意高远。

吴光兴《陆游与唐诗史“盛唐”观念之建构》一文,探讨了陆游在唐诗史“盛唐”观念建构历程中的角色、作用等问题。论文指出唐人的唐诗史建构,主要是在“律诗建制”的前期(对六朝文学成功总结,又创造了文学新体制)、“元和诗变”的后期(不仅笼罩晚唐百年,而且延续至五代、宋初,北宋中期才真正被终结)及景龙之后、贞元之前的中期,要之,唐人视野中的唐诗史还没有“盛唐”的观念产生。在陆游之前的宋人认识中,对唐诗只达成了偏尚“复古”的基本倾向,以及对“晚唐”的重视和批判。而陆游作为南宋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枢纽”人物,其川陕时期对于李白、杜甫、岑参的“体验式阅读”“凭吊式理解”,以及巴蜀风情、梁州戎阵等,都催生了其“宏肆”豪迈的新诗风。这种以“李白杜甫岑参”为典范而建构的与唐诗“选择性契合”,为其猛烈批评“晚唐”诗的做法建立了一个理论支点。这不仅符合唐宋以降复古思潮的大趋向,也是“盛唐”观念建构的重要基础。同时,陆游文学思想中有不少“盛唐”元素,如“士气”“养气”与“盛唐气象”;索源“雄浑悲壮”; 以“李杜”为“晚唐”药石,自“元和”拾阶而上,等等,也都为宋末唐诗史“盛唐”观念的建构积累了极其厚实的基础。论文视野开阔,立论宏通。

林岩《晚年陆游的乡居身份与自我意识》一文,通过对陆游大量晚年诗歌的解读和分析,尝试提出了一个南宋“退居型士大夫”的概念。论文认为,陆游在提及自己的晚年身份时,较为明确地采用“退士”一词;而在叙述脱离官场、回乡家居的状态时,又通常喜用“退居”一词。这个概念的提出,来自于陆游诗歌中的自我表述,并非向壁虚构。而陆游诗歌中“退”与“归”的两套语词系统,又体现了南宋官僚士大夫在官场与故乡之间的去与来、脱离与回归的出处模式。论文通过对陆游晚年在诗坛和政坛地位与影响力的考察,指出晚年的陆游即使僻处乡野,也仍然享有全国性的声望,从而有别于明清时代的“乡绅”或“地方精英”。论文还通过陆游乡居意识的考察,指出陆游常在诗歌中告诫子孙要以农耕为业,并非是故作姿态,而是体现出南宋官僚士大夫对于“仕宦不可常”这一社会法则的理性接受,其背后则是宋代科举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社会流动性的增加。该文使用的是诗歌资料,却大量引入了社会史的分析方法,为研读陆游晚年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主持人简介:张剑,河南遂平人,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杂志编审。)

【责任编辑:王建平;实习编辑:杨孟葳】

猜你喜欢

诞辰陆游唐诗
纪念焦裕䘵同志诞辰100周年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唐诗赏读
除夜雪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回顾与期待——纪念沙汀诞辰11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