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雾里的17小时奋战

2016-03-11王向阳

河南电力 2016年2期
关键词:武陟县电杆大雾

文_王向阳

大雾里的17小时奋战

文_王向阳

武陟县三阳乡余原村低压电力设施老化严重,配变容量不足、导线线径偏细,已无法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为让群众春节用好电,自1月7日起,武陟县供电公司投资52.86万元对该村电网进行改造,最后一项任务是安装3台配变,定于10日集中进行。

当天7时,笔者被一条短信吵醒,气象台发布大雾橙色预警。窗外,五六十米外的建筑已变得模糊不清。这天气还会施工吗?笔者连忙电话询问了工程负责人安文利。“10千伏线路已停电,3支施工队共90多名施工人员已经在村里了。”

余原村位于武陟县城西2公里处,考虑行车安全,笔者在10时后才来到现场。虽然空气能见度较早上已好了很多,但雾依然不小。在村里大街西段的2号台区作业现场,笔者看到戴着棉安全帽、穿着厚厚工作服的20余名施工人员正在吊装变压器和配电箱。

“早上来时电杆上结了一层霜,特别滑,根本不敢登杆。实在没办法,就安排人员用棉布一点点擦,脚扣缠上铝线增加摩擦力,在电杆三四米高的位置干些台区安装的活儿。”说完这话,2号台区施工负责人冯有良指着路边一根还未吊立的电杆让笔者看,电杆侧面的霜依然未融化,手摸上去冰凉湿滑,电杆底部与泥土地面冻在了一起。

顺着大街往东,4号台区施工人员正在更换导线。在导线牵放处,笔者看到一辆双排座货车的右后轮被千斤顶顶离地面,施工人员用螺丝将线盘与车轮连接固定,通过车轮转动牵引的方式回收牵放导线。这个小发明对于距离短、线号小和障碍多的农村低压导线架设工作来说非常实用,施工省力,效率也高。

临近中午,天气依然十分寒冷,路面低洼处积水结成的硬冰还未消融,一些群众围坐在街边烧柴取暖。“算上今天已经改造4天了,都是白天停电干活,晚上再接着供电,真不容易。”闲聊中,村民杜群明对供电员工连连称赞。

1号台区位于村北,紧临省道。“台区高压进线从路对面的10千伏主干线引接,上午雾大,考虑到安全问题,不敢实施跨路放线。”1号台区施工负责人郑卫平介绍说。

中午时分,大雾有所“收敛”,空气能见度也好了很多,跨路放线施工已具备条件。这时,郑卫平安排人员在作业点道路两侧放置安全警示牌,拦停行驶车辆。其余施工人员迅速将边相导线拉过路面,连接麻绳通过滑轮拉起,杆上作业人员用紧线器将导线固定后,被拦停的车辆依次放行。随后,用同样方法完成了中相导线展放。这时已是13时20分,早已饥肠辘辘的施工人员才吃上了一碗热饭。

再次回到2号台区时,台区高压引线已连接完成,正在安装附件和进出线电缆。在固定进线电缆时,两名施工人员托举着将4根电缆从台架中间空隙穿过,台架上人员用抱箍进行连接固定,前后也就七八分钟时间,可两人胳膊已经累得酸疼。

“台区原来的变压器容量是100千伏安,这次换成315千伏安,进线用的是240平方毫米的铜缆,1根有20多斤重,4根加起来有100多斤。”冯有良一番解释后,笔者也上前感受了一下,电缆十分沉重,双手紧握想要弯折也不是件容易事。

20时左右,1号、2号台区先后完工送电。4号台区由于工作量较大,直到22时才全部完工。寒冬里,供电员工在大雾中连续奋战了17个小时。

猜你喜欢

武陟县电杆大雾
某地区环形混凝土电杆断裂分析
大雾帖(组诗)
聚氨酯复合材料低挠度杆塔的研制及实验验证
新型预应力电杆在油田架空配电线路的适应性分析
武陟县
思 夫
趣谈大雾的功与过
武陟县
大雾
今年加班是常事——武陟县供电公司推广智能电表工作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