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行速度与双车道公路线形设计分析

2016-03-10施前进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线形车道路段

施前进

摘要:作为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双车道公路线形设计是道路设计的核心内容。文章从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计算方式提出的基础上,对双车道公路线形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以此为预测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提供便利,为线形设计提供保障。

关键词:运行速度;双车道公路;公路建设;线形设计;影响因素;设计方法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8-001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08.006

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公路运输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城市与城市、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联系愈加密切,在客货流量直线上升的过程中,公路交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公路工程的骨架,公路线形对公路走向、实际位置起到决定作用,还直接影响着公路使用环节的质量,也就是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与经济性。双车道公路作为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形式,在干线公路网中占据比例大于90%,一般双车道公路为二、三级公路或部分四级公路。据公路交通事故统计,双车道公路事故频发,其主要原因在于线形设计不合理。为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必须对运行速度影响下双车道公路线形设计进行探究。

1 运行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1.1 道路交通系统组成要素分析

人、车、路与道路交通环境是道路交通系统的动态系统。在该系统内,在道路环境中行车者可进行信息的获取,此类信息传送给行车者,通过判断实现动作指令的目的。在指令作用下,道路上汽车可形成运动状态,运动后汽车运行状态与道路环境发生改变,并形成信息向行车者进行及时反馈,以此重复形成一个完整的行驶过程。道路作为交通运行的根本条件,对交通事故发生几率起到决定作用。其各个构成成分都会影响运行速度,其中线形设计是运行速度的直接影响因素,为此必须重视双车道线形设计和运行速度之间的联系。

1.2 平面线形要素与运行速度的关系

1.2.1 直线。作为道路平面线形的重要组成部分,直线具备明确方向、易于布线及路线长度节约与设计方便等优点,在双车道公路线形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该线形灵活性不足,和地形地物、附近环境融合难度大,无法确保双车道公路路线的连续性。直线行驶过程中,事故率频发现象往往出现在过长、过短直线路段,直线长度短则行车者必须频繁进行转弯操作,因过快线形变化将缩短行驶者的反应时间,导致事故发生。

1.2.2 平曲线。在运行速度影响因素中,平曲线半径与其连接线形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平曲线半径和运行速度之间属于正相关联系,如增加平曲线半径,则其运行速度也会随之增加。

1.3 纵断面线形要素与运行速度的联系

1.3.1 坡度。作为纵断面线指标的重要内容,坡度低于3%时,车辆运行速度影响小。伴随纵坡坡度的增加,车辆运行速度将发生极大的改变,以下降形式为其总趋势。据相关实践证明,上坡车辆行驶前500米内,具有较大速度降低幅度(15~25千米/小时),后500米速度降低幅度范围为8~15千米/小时。在运行800米后速度逐渐稳定,下坡反之。

1.3.2 坡长。下坡路段车辆行驶速度增加时,随着坡长的加大行车速度也不断提升,当提升相应程度后速度趋于稳定,该稳定速度可作为期望车速。其中纵坡增加,则稳定速度将减小,该情况下稳定速度坡长就越小。

1.3.3 弯坡组合路段。弯坡路段车辆运行中,在上坡曲线半径小于600米路段行驶,车辆运行于曲中前位置时,则存在相应的减速,其中曲线半径与坡度对车辆行驶减速幅度起到决定作用。下坡进入曲线,如弯道半径在300米以下,则存在显著减速现象。

2 基于运行速度的双车道公路线形设计方法

改变传统设计方法是运行速度双车道公路线形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在线形设计中必须将设计速度作为实现线形合理、科学设计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线形指标取值必须以路段实际运行速度为依据。同时在严格遵循双车道公路等级和地形条件的前提下,必须遵循公路技术标准规定,对地形各项公路技术指标进行初步确定,随后通过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对公路沿线运行速度进行预测,并与地形条件修改线形设计相结合,最终进行运行速度的重新标定。

2.1 预测运行速度

获取运行速度是运行速度线形设计方法实行的前提,按照路线平、纵面技术指标进行运行速度大小的预测。基于此,在双车道公路线形设计中,必须严格遵循路段具体情况及技术指标,进行路线的合理确定。直线、圆曲线与缓和曲线是公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部分,平面组成要素可直接影响预测运行速度的实际情况,其中对运行速度影响较大的因素为直线长度与圆曲线半径。直坡度、竖曲线为公路纵断面的主要构成成分,其中影响运行速度的主要因素为直坡。与此同时,在期望车速确定中路基宽度为其主要决定参数,在初步设计双车道公路线形时,必须遵循设计等级进行路基宽度的确定。路线按照曲线半径、纵坡坡度可进行4种类型的划分:直线段、纵坡路段、平曲线路段以及弯坡组合路段,其具体规定如表1所示:

表1 线形单元划分表

2.2 速度与线形指标协调性检验

利用调整突变点位置的运行速度,可在连续性控制标准内控制速差,以此确保线形设计的连续性,但该情况下,无法确保运行速度与线形指标之间的协调能力。本文以长下坡路段进行分析,因存在一定坡度,在直线路段运行速度将不断加大。而进入曲线路段时则需将行驶速度降低,出曲线则需以均速、加速的方式行驶,由此可见,路段整个行驶过程中具有较高速度,加速到相应程度后行驶速度应为期望车速,该状态下,如将运行速度在(V+20)千米/小时以下进行有效控制则难度极大。为此,可利用限制相近线形单元间速差,实现运行速度的连续性。但在曲线路段,当曲线设计具备较低指标时,将具有较高行驶速度,进而对曲线行驶横向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2.3 线形指标确定

通过平纵线形指标计算进行运行速度的获取,因运行速度和线形指标具有密切联系,在调整运行速度及检验速度协调性后,必须将调整后运行速度相关线形指标进行准确计算。一般可选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线性指标的确定:

2.3.1 速差超限线形单元。如线形单元速度具有较大调整量时,则需按照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对其线形指标进行准确计算,以此为检验速度协调性提供便利。因多种因素的制约,计算线形指标时,必须对其修改要素进行确定。

2.3.2 速度和线形指标不协调的线形单元。速差未超限与速差超限为速度和线形指标不协调的线形单元形式。速差未超限是指具有过高运行速度,则其也具备较大横向力系数;速差超限是指利用调整突变点位置运行速度,在速差允许范围内有效控制速差,但其横向力系数处于超标状态。由此计算此类线形单元指标时,必须与横向稳定性需求相符。在各种线形设计中,如半径存有变化将直接影响曲中运行速度。伴随半径的加大,曲中运行速度也会随之增加,但可控制在曲线入口速度以下,因此加大圆曲线半径后,应在原曲线入口速度、曲中速度范围内控制曲中运行速度的变化情况。为便于计算线形指标,笔者以均值作为曲中、曲线入口运行速度,进而通过目标运行速度进行半径值计算,其公式如下:

该目标运行速度通常会对曲中具体运行速度高,因计算半径时,选取横向力系数、超高值最大值,以此选取高于曲中运行速度进行半径值的确定,进而在曲线路段车辆行驶时可提升其横线稳定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满足汽车安全运行需求,公路设计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定进行。设计速度为传统公路线形设计方式的主要依据,具体应用中则选取指标对公路线形设计最低限度进行有效控制,这种情况下线形设计连续性、均衡性实现难度较大。因此部分路段事故频发,为有效解决现阶段公路线形设计问题,必须准确分析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选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双车道公路线形设计,以此达到公路线形设计的目标,实现公路交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立新,张宝南,邓辉.双车道公路危险路段评价指标与安全改善对策[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6).

[2]王丽,罗满良,赵永国.公路环境对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的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7).

[3]钟小明,陈永胜,张杰,等.公路平曲线路段大型车运行速度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

(12).

[4]钟小明,刘小明,荣建,等.基于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一致性的中型卡车运行速度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3).

[5]屠书荣,吴敏刚,程永华.基于道路和环境条件的干线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6]白合提尔·艾热提(Bahtyar Hairat).基于欠发达地区干线公路快速化的灵活性设计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4.

(责任编辑:黄银芳)

猜你喜欢

线形车道路段
冬奥车道都有哪些相关路段如何正确通行
北斗+手机实现车道级导航应用
部、省、路段监测运维联动协同探讨
短线法预制节段梁线形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避免跟车闯红灯的地面车道线
A Survey of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 With Irregular Pareto Fronts
浅谈MTC车道改造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分析
加成固化型烯丙基线形酚醛树脂研究
低速ETC/MTC混合式收费车道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