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腰骶丛神经为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016-03-10陈志令曹玉举

光明中医 2016年24期
关键词:骨性电针关节炎

陈志令 曹玉举



电针腰骶丛神经为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陈志令1曹玉举2

目的 观察电针腰骶丛神经为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32例,采用电针治疗3个疗程后(10天为一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32例患者,显效73例,占55.3%,有效54例,占40.9%,无效5例,占3.8%,总有效率为96.2%。结论 电针腰骶丛神经为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电针;腧穴;腰骶丛神经;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于关节软骨变性或慢性损伤的一种慢性膝骨关节疾病,是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膝关节疼痛,昼轻夜重,久躺、久坐站立时疼痛、发僵最明显,稍活动后可缓解,但活动多后又加重,部分患者膝关节局部肿胀,行走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笔者以电针腰骶丛神经为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3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2例均为我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的门诊患者,其中男57例,女75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0.2岁,其中40~50岁17例,50~60岁38例,60~70岁43例,大于70岁34例;病程最短15日,最长20年,平均病程22.12月,其中病程小于1月9例,1月~1年43例,1~5年48例,大于5年32例。单膝发病46例,双膝发病86例,共218膝。

1.2 标准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2001年制定《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1]确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骨性关节炎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证属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主症:关节疼痛,胫膝酸软;次症:活动不利,动作牵强,舌质偏红,苔薄或薄白,脉弦细。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患者,近1周内未用其它药物及其它方案治疗者。

1.2.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者;②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及精神病者;③合并有骨肿瘤、骨结核、腰椎骨折、腰椎滑脱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或有明显急性外伤史而造成半月板损伤、韧带断裂、骨折及血管神经损伤者,以及非特异性炎症患者;④孕妇及经期妇女;⑤治疗依从性差者。

1.3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位取穴: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大杼、委中、三阴交、足三里、膝阳关透曲泉、阴陵泉透阳陵泉,以上腧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GB12346—1990)》确定。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取穴,以上腧穴用常规方法消毒,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以上三穴均用直径0.3 mm长75 mm毫针针刺约70~73 mm,当出现向下肢放射麻痛时,则表示针刺到神经根,应将毫针退出约2 mm左右,使针刺气海俞时出现同侧股四头肌跳动,针刺大肠俞时出现同侧胫骨前肌跳动,针刺关元俞时出现同侧下肢腓肠肌跳动,若针刺以上三穴时,同侧下肢未出现相应肌肉的跳动,则疗效就差;按压大杼时会发现条索状物或压痛,即用直径0.3 mm长25 mm毫针向足部方向斜刺,用直径0.3 mm长50 mm毫针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委中,用直径0.3 mm长75 mm毫针刺入膝阳关透曲泉、阴陵泉透阳陵泉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后,接华佗牌针灸治疗仪,选用连续波,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持续30 min,将毫针取出,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再行下一疗程。

1.4 疗效标准 根据卫生部指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痹病的疗效标准制定。显效:临床全部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参加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有明显进步,工作能力或生活自理有所改善;无效:疼痛虽减轻,但关节功能障碍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132例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10天为一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显效73例,占55.3%,有效54例,占40.9%,无效5例,占3.8%,总有效率为96.2%。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传统医学属“痹病”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肝肾亏虚是其发病的根本,风寒湿邪是其发病的外因,筋脉瘀滞是其病变过程中的病理结果,邪、瘀日久可致虚,虚则邪、瘀难却,而邪、瘀两者也相互为患,致本病缠绵难愈。

膝关节是人体承重和活动量最多的关节,其结构复杂,膝关节的稳定及活动主要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滑囊等结构,在膝关节软骨退变形成骨性关节炎的过程中,关节滑膜的炎症反应是加速软骨退行性变,产生临床疼痛及功能受限症状的主要因素[3],改善膝部血液循环能缓解局部疼痛和肌肉痉挛[4],膝关节的供血动脉由股动脉的膝最上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和胫前返动脉五个关节支组成,这些血管的舒缩功能受腰骶丛神经的股神经的关节支、坐骨神经及闭孔神经支配。通过电针调理腰骶丛神经及膝关节可改善膝关节局部及其周围血管的舒缩功能,消除代谢产物对膝关节局部组织的不良刺激,并改善膝关节组织的血液循环及组织充血水肿,减轻炎症反应和局部酸中毒,消除组织代谢产物,对骨性关节炎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5],有效地改善了膝关节软组织的血液循环,解除其痉挛,并有效地改善了其生物力学的平衡及解剖结构的稳定,对解决膝关节的疼痛及功能受限症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从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大部分膝关节疼痛不适患者均可在腰部、臀部和腹股沟(内收肌群)处查到明显的压痛点,对这些压痛点进行有效的治疗,膝关节疼痛均可收到显著的效果。部分腰椎失稳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等腰椎病变患者存在膝关节酸胀、疼痛等症状,当腰椎病变治愈后,膝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也会不治而愈。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验证:腰椎病变累及腰骶丛神经,而影响到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的平衡及血液循环,久而久之则加速膝关节的退行性变。

膝为“筋之府”, 阳陵泉和大杼分别为八会穴之“筋会”和“骨会”,故取二穴可以强筋健骨、通经活络止痛。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调补足三里及阴陵泉,则脾胃健,气血旺盛。现代研究还认为,刺激足三里可以提高痛阈值,抑制伤害性反应,提高致痛物质的转化率,减轻疼痛。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有健脾利湿,调血养筋,填精益髓之功,故取之可治疗筋脉失养所致的膝痹,现代研究认为,刺激三阴交可以兴奋阿片受体或兴奋胆碱能系统而加强镇痛作用。膝阳关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膝关节外侧上方,取之可治疗膝痹的肿痛、筋脉挛急等。委中属足太阳膀胱经,位居腘中,可以治疗膝关节疾病。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为足太阳经穴,主治筋病等疾患,且其在局部解剖上,气海俞布有第二腰神经后支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大肠俞布有第三腰神经后支,深层为腰丛;关元俞布有第五腰神经后支。诸穴共用,特别是膝阳关透曲泉、阴陵泉透阳陵泉,发挥了更大调脏腑、益气血、柔筋通络的作用,且更有效地调整了腘肌对膝关节生物力学平衡的稳定作用,从而达到了滑利关节、筋柔骨正、通则不痛的目的,恢复其正常的运动功能。所以通过电针腰骶丛神经为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比传统针灸从膝关节周围取穴治疗,疗效更好、更持久,且无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整体调理,还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加强健康宣教,调节饮食,减轻体重,加强腰背肌及股四头肌力量的锻炼,同时还要注意骶髂关节、踝足部病变对膝关节的结构及力学平衡的影响,故日常工作生活中一定要保持科学的工作、生活姿势状态,以免不科学姿势状态影响到了膝关节组织结构的力学平衡及稳定,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要穿戴护膝或弹性绷带,这对于维持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有着较好的效果。同时还应注意天人合一、节令气候的影响。通过有效地治疗调理,能有效改善症状、恢复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就如本组5例无效患者,他们的膝关节已经到了畸形病变晚期,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采用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才是最终解决的根本方法。

[1] 倪家骧,樊碧发,薛富善.临床疼痛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70.

[2] 郑筱萸,任德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353.

[3] 沈培芝,石印玉,陈友红,等.强筋方治疗实验性膝骨关节炎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5,3(1):10-13.

[4] 段志泉.外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52.

[5] 俞瑞英,宣和平,陈世民,等.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不安腿综合征68例[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4,14(1):49.

1.河南省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治未病科(郑州 450016);2.河南省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科研部(郑州 450016)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4.037

1003-8914(2016)-24-3616-03

�玉举

2016-05-31)

猜你喜欢

骨性电针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