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四氟乙烯与钛质人工听骨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2016-03-10覃煜张淑香

海南医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气导听骨聚四氟乙烯

覃煜,张淑香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天津 300162)

聚四氟乙烯与钛质人工听骨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覃煜,张淑香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天津 300162)

目的 比较聚四氟乙烯与钛质人工听骨在鼓室成形听力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和术后听力改善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53例行人工听骨植入鼓室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的人工听骨材料分成两组,聚四氟乙烯听骨组25例,钛质听骨组28例。术后随访24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0.5 kHz、1.0 kHz、2.0 kHz和4.0 kHz气导平均听阈及平均气骨导差(ABG)和听力重建成功率。结果钛质听骨组术前、术后12个月和术后24个月气导平均听阈分别为(56.89±4.22)dB HL、(33.17±3.61)dB HL、(35.26±3.17)dB HL,ABG分别为(28.06±5.33)dB、(14.03±2.76)dB、(14.76±4.13)dB,手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四氟乙烯听骨组术前、术后12个月和术后24个月气导平均听阈分别为(57.35±5.23)dB HL、(45.52±4.32)dB HL、(46.20±4.67)dB HL,ABG分别为(26.83±6.15)dB、(16.87±6.07)dB、(21.37±5.78)dB,手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和术后24个月听力重建成功率钛质听骨组均为82.1%(23/28),聚四氟乙烯听骨组分别为72.0%(18/25)和52.0%(13/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成形术中应用人工听骨行听力重建,钛质听骨效果比聚四氟乙烯听骨效果好。

钛质人工听骨;聚四氟乙烯人工听骨;鼓室成形术;听力重建

鼓室成形术是目前治疗各类慢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在鼓室成形术中行人工听骨听力重建对于因慢性中耳炎引起的听力下降有很好的疗效,也是鼓室成形术的重要内容。目前临床上采用的人工听骨材料有很多种,如钛质、聚四氟乙烯、生物陶瓷和自体听骨等。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应用较多的钛质听骨和聚四氟乙烯听骨的比较分析,旨在探讨钛质听骨和聚四氟乙烯听骨在鼓室成型听力重建术中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慢性中耳炎行鼓室成形术患者共53例,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22~59岁,平均45.76岁,病程3~20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3例,中耳胆脂瘤20例,均为首次手术,术前CT检查均有不同程度听骨链破坏。根据术中听力重建使用的人工听骨的种类分为钛质组和聚四氟乙烯组。其中钛质组28例,男性1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6.59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6例,中耳胆脂瘤12例;术前平均气导听阈(56.89±4.22)dB HL,平均气骨导差(28.06±5.33)dB。聚四氟乙烯组25例,男性1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4.83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7例,中耳胆脂瘤8例;术前平均气导听阈(57.35±5.23)dB HL,平均气骨导差(26.83±6.15)dB。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平均气导听阈及平均气骨导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53例患者均行患耳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听力重建术,均由同一名手术医师完成手术,全麻,耳后C形切口,乳突轮廓化,开放鼓窦、上鼓室,削低面神经嵴,彻底清除病灶。钛质组根据镫骨破坏情况选用不同型号钛质听骨(德国宾格生产),周围用明胶海绵固定,取带软骨膜的部分耳屏软骨以内衬法修补鼓膜。聚四氟乙烯组选用国产聚四氟乙烯人工听骨,手术方法同钛质听骨组。

1.3 疗效评估 所有患者门诊随访24个月以上,术后6个月每月随访1次,6个月后每3月随访一次。以术前及术后12个月、24个月时的纯音听阈测听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统计术前及术后12个月、24个月的0.5 kHz、1.0 kHz、2.0 kHz和4.0 kHz平均气导听阈和平均气骨导差(ABG)的变化值。以ABG≤20 dB且无植入物排除为听力重建成功的标准[1]。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仅钛质组1例因术后感染,经治疗后残存穿孔并有部分人工听骨外露,其余均愈合良好。两组均未发现植入的人工听骨排斥脱落的情况。

2.2 两组患者术后平均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比较 聚四氟乙烯组患者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随访结果,平均气导听阈较术前降低11.8 dB HL和11.1 dB H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G平均缩小9.9 dB和5.46 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质听骨组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随访结果,平均气导听阈较术前降低23.72 dB HL和21.63 dB H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G平均缩小14.03 dB和13.3 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平均气导听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气骨导差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2、24个月的平均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2、24个月的平均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比较(±s)

注:a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P<0.05;b术后24个月与术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平均气导听阈(dB HL) 平均气骨导差(dB)钛质组聚四氟乙烯组t值P值28 25术前56.89±4.22 57.35±5.23 -0.299>0.05术后12个月33.17±3.61a45.52±4.32a-6.466<0.05术后24个月35.26±3.17b46.20±4.67b-5.145<0.05术前28.06±5.33 26.83±6.15 0.737>0.05术后12个月14.03±2.76a16.87±6.07a-2.108<0.05术后24个月14.76±4.13b21.37±5.78b-4.464<0.05

2.3 重建成功率比较 两组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随访结果,听力重建成功率钛质听骨组均为82.1%,聚四氟乙烯组为72.0%和52.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12、24个月后听力重建成功率比较[例(%)]

3 讨 论

鼓室成形听力重建术是在乳突根治术后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提高患者听力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影响术后听力重建效果的因素很多,如病变破坏听小骨的程度、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以及人工听骨材料的不同等。其中术中人工听骨植入恢复听骨链对于患者术后听力的恢复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我科近几年使用两种不同人工听骨材料的病例分析,旨在对比聚四氟乙烯听骨和钛质听骨在听力重建后的效果,为临床医生在进行人工听骨材料的选择上提供一定的帮助。为了减少手术医师操作水平和技术不同的影响,本研究选用的病例都是由同一名手术医师操作,同时所有病例均为鼓室成形术加一期完成听力重建术。

钛是一种低比重、高强度的金属,能提供较好的声波的传递,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副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各临床科室。钛质听骨连接稳定,塑形方便,不易被腐蚀或产生排异反应,但是费用比较贵[2]。聚四氟乙烯听骨质量轻,便于剪裁和塑形,其结构疏松多孔,适合结缔组织长入固定牢固,不易移位,而且价格便宜。但是生物相容性比钛质听骨差,时间较长后容易刺激肉芽组织生长,而且有生物降解的可能[3-4]。本研究结果显示,钛质组和聚四氟乙烯组术后患者听力都有明显提高,术后12个月听力重建成功率钛质组为82.1%,聚四氟乙烯组为72.0%,钛质组优于聚四氟乙烯组;术后24个月时检查可见聚四氟乙烯组听力重建成功率下降为52.0%,而钛质组没有下降,说明远期效果钛质组明显优于聚四氟乙烯组。这可能和远期聚四氟乙烯听骨的生物降解、炎症反应及排异有关。也有学者报道钛质材料与其他材料无明显差异[5-6],可能和手术方式不同有关。

综上所述,钛质人工听骨和聚四氟乙烯人工听骨相比,虽然价格较贵,但是从术后听力水平的提高,远期疗效的稳定性和并发症的降低来看,都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对符合手术指征、有经济能力且愿意使用钛质人工听骨的患者,应推荐使用钛质人工听骨。最后还需指出,本研究受条件所限,还存在患者样本量较小、不同患者病情有所不同、随访时间还不够长等不足。

[1]陈剑波,黄庆琳,王小飞.钛合金人工听骨联合耳用纳吸棉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3,13(29):2236-2237.

[2]刘晖,李良,许珉,等.听骨链重建材料临床应用的文献评价[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3):216-219.

[3]Jr bahmad F,Merchant SN.Histopathology of ossicular grafts and implants in chronic otitis media[J].Ann Otol Rhinol Larynogl,2007, 116(3):181-191.

[4]曾立刚,李江平.人工听骨链重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应用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48):9789-9792.

[5]陈阳,韩宇,卢连军,等.60例不同材料听骨链重建术的对比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8(3):240-243.

[6]罗五根,张剑,曾亮,等.钛质人工听骨在I期鼓室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2,10(1):31-34.

R764.9

B

1003—6350(2016)12—2031—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6.12.048

2015-11-01)

覃煜。E-mail:chenjm76@163.com

猜你喜欢

气导听骨聚四氟乙烯
膨体聚四氟乙烯产品服务于医疗行业
骨导短声ABR在低龄分泌性中耳炎儿童合并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聚四氟乙烯精密管接的卡具设计与加工研究
骨导语音库的建立与骨气导语音的互信息分析
聚四氟乙烯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中耳手术术中听力监测和术后听力恢复相关性研究*
听骨链触动试验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评估的应用
中耳胆脂瘤患者的听骨链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膨化聚四氟乙烯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钛质及陶瓷人工听骨用于闭合式鼓室成形术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