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按摩牵引加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6例疗效分析

2016-03-10崔英

淮海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刺



按摩牵引加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6例疗效分析

崔英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按摩牵引; 针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类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而发病率则逐渐上升,多见于30岁~65岁人群,女性多于男性。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用按摩牵引加针刺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0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男46例、占43.5%,女60例、占56.5%,年龄最小的25岁,最大的88岁,平均年龄56.5岁。病程最短20d,最长3年,平均病程为1.5年。年龄25~35岁8例,占7.5%;35~45岁15例,占14.5%;45~55岁56例,占52.6%;55~65岁20例,占18.9%;65~75岁6例,占5.6%;88岁1例,占0.9%。

1.2诊断标准(1)颈枕及肩背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2)颈部活动受限,棘突偏歪,颈肌紧张痉挛僵硬,颈及肩臂痛。(3)棘突旁压痛及放射痛和手指麻木。(4)椎间孔挤压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5)有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触诊到颈椎生理前凸变直,消失或轻度成角弓反张,椎体排列不整齐,项韧带轻度钙化,部分病例可见小关节半脱位。在临床诊断中本病需与颈肋及前斜角肌综合征、原发或转移性肿瘤、锁骨上窝瘤、脊髓神经瘤等病症相鉴别。方可施术本疗法。

1.3治疗方法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解痉止痛,整复错位。操作部位和按摩手法及针刺穴位:部位以枕后部、颈项部、横突后结节,肩胛部和胸椎夹脊部位,上肢及手部。按摩手法;拇指推、拇指拨揉、多指拿揉、拇指压拨、拇指理筋、扳法和牵引法。取穴:风池、天柱、阿是穴、天宗、肩贞、手三里、外关、列缺、后溪、少泽、合谷、阳陵泉、绝骨。操作方法:(1)按摩手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患侧后位,首先从枕后部到颈根部,自上而下由轻到重做拇指推、拇指揉拨、多指拿揉、拇指压拨、拇指理胫。其次在肩背及上肢和手部做上述手法共做10 min左右。要用重刺激手法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同时也可视情况依次用拇指按压选取的穴位,每个穴位按压1min左右。有棘突偏歪者然后可做轻巧的扳法。(2)牵引方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侧,呈半蹲位,一手上肢肘关节弯曲用前臂内侧近肘关节处钩住患者的下颌骨,另一手虎口抵在枕后部,令患者身体下沉,医者同时用力慢慢向上牵引拔伸,感觉有抗力时持续5到10秒然后再慢慢地放下。稍后再重复上述动作,反复3次即可。(3)针刺方法:患者坐位,针刺部位常规消毒,颈部用2寸毫针,上肢及手部可用1.5~3寸毫针。依次用捻转或平补平泻手法针上述穴位。视情况选穴、每次不少于5个穴位。针颈项部穴位时针感得气后向肩背部下传,针肩背部穴位时针感得气后下传至手指。针手部及上肢部穴位时针感得气后有时可上传至肩背和颈项部。针感得气后留针30 min,每隔15 min行针1次。本疗法1 d治疗1次,1疗程最短为7 d,最长为12 d。若需要治疗3个疗程者,每治疗1个疗程后间隔10 d再做下1个疗程。

1.4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颈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颈及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前者有明显改善,颈及肢体功能有所恢复。无效:在治疗期间临床症状和体征可缓解,但治疗后无改变。

1.5治疗结果本组106例患者中疗程最短7 d,最长3个疗程。临床治愈31例,占29.25%;显效38例,占35.84%;好转33例,占31.13%;无效4例,占3.77%。总有效率为96.22%。

2讨论

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长期的颈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或急性损伤而形成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痹症范畴”,是由于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劳伤筋肉、或感受风寒湿外邪侵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滞血瘀、经脉痹阻不通使局部营卫气血失调,故而产生疼痛麻木。经上述疗法后,使气滞得以畅通,血瘀得以消散。

颈椎的生理功能是由于骨骼和软组织共同来完成的。按摩能达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消除和缓解肌肉紧张与痉挛,松解肌肉和其他软组织的粘连,消除肿胀疼痛麻木。牵引可扩大狭窄的椎间隙和椎间孔,缓解颈垂直轴线上的压力,从而减轻或解除对组织及神经根的压迫。配合颈椎扳法恢复关节正常位置,使颈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针刺取穴根据经络手之三阳手外头的理论,取风池、天柱、阿是穴、天宗、肩贞、手三里、少泽、外关、合谷穴,是经脉气血所过之处,同在阳经之上。这些穴位有舒筋通络,行气化瘀止痛的功效。列缺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又是四总穴之一,有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是治疗颈椎病之验穴。后溪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汇于督脉,有舒经止痛功效。阳陵泉是足少阳经之合穴,也是八会穴之一,筋汇于阳陵主一身之筋。有舒筋通络,化瘀止痛的功效。绝骨穴是八会穴之一,是髓之会穴,有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针刺可刺激深部组织的感受器和神经纤维,使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抑制神经纤维传来的痛觉信号、增强抗痛觉能力,有很好的镇痛作用。

按摩牵引和做一些颈部被动运动时,动作要轻巧舒缓,切忌暴力,以免发生意外。有骨质疏松的患者不宜用本疗法。针刺治疗时要因人而宜,医者要小心谨慎、以免发生意外。通过按摩牵引加针刺有机的结合疗法治疗后,使患者颈椎解剖关系重新达到再平衡,颈部软组织得以松解,功能恢复正常。

此外,本病治疗后要逐渐改变一切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建议患者枕头要低些、其高度约5~10 cm。要注意颈部保暖、低头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巩固疗效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坚持颈部适量的运动。

[参考文献]

[1]安徽医学院附院运动医学科.推拿疗法与医疗练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13-124.

[2]贾河先,骆仲遥.三宝合壁[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4:93-96.

[3]范炳成,主编.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35-38.

[4]罗才贵,主编.推拿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84.

[作者单位] 山西省大同市盲人按摩理疗综合门诊部,037005

·临床经验·

收稿日期:(2015-06-05)

[中图分类号]R 681.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44(2016)01-0075-02

DOI:10.14126/j.cnki.1008-7044.2016.01.035

[作者简介]崔英(1966-),男,主治医师,大学。

猜你喜欢

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刺
脑科学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
颈痹汤联合手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健身气功八段锦结合针刺和火罐治疗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