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仲景方剂的五味配伍方法初探

2016-03-10吴美玉尹立智

光明中医 2016年2期

吴美玉 尹立智 徐 强



基于仲景方剂的五味配伍方法初探

吴美玉尹立智徐强

四川省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3级(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仲景方剂中几种常见的方剂配伍方法以及所治疗的病症,加以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对经典的仲景方剂加以归纳分析、加以总结。结果通过分析归纳得出常见的五种配伍方法(辛苦甘除痞法、咸辛苦泄下法、甘咸苦除燥法、酸甘苦除烦法、酸苦甘除挛法)及治疗病症。结论从五种配伍方法中得到了启示,药物的五味配伍十分重要,需要医者探索更好的配伍方法。

关键词:仲景方剂;五味;配伍方法

“五味”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序录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药物的药味是医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依据药物的味道真实反映以及药物的作用归纳而来。“五味”理论与五行学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前人逐渐总结出的一条以五味配伍为指导思想借以指导临床的理论体系,有较强的实用性,如徐灵胎所言:“凡药之用,或取其性,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质,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成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

被誉为“方书之祖”的《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论体系极强且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方书,仲景方剂处处体现着五味配伍的方法,今通过仲景方剂探讨五种五味配伍的方法以及所对应治疗的病症,借以更好的指导临床。

1 辛苦甘除痞法

此法后世发展最广,即“辛开苦降法”,辛具有走窜之性,可发散解表、行气活血;苦味能泄、能燥、能坚,两者配合,一散一泄,除中焦无形之滞,共同治疗“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汤症具,而以它药下之,心下但满而不痛”之痞症。典型代表方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等。两方中:半夏、生姜辛温,向外发散郁结之气;黄芩、黄连苦寒,向下向内泄郁结之气;大枣、人参、甘草味甘,补足中焦之津液,诸药辛苦甘并用,共起治疗“心下痞硬,但满而不痛”之痞症。

2 咸辛苦泄下法

此法为众所熟知的“下法”,辛可发散、行气,咸能下、能软,苦味能泄能燥能坚。咸能将有形之滞软化,苦能泻有形之积滞所郁积的郁热兼具泄下功能,配合“辛味”之发散行气之性,将有形之滞排出体外。典型代表方: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两方所主之证前者为“阳明病,胃家实,大便硬或微硬,手足汗出,日哺所发潮热,或独语如见鬼状”之阳明腑实症,后者为“太阳病,外症已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结者”之瘀血瘀积症,均属有形之滞。大承气汤中,芒硝咸苦,大黄苦寒,厚朴辛温,枳实辛苦寒。芒硝咸苦可软化有形之滞,配合厚朴、枳实之辛(辛以行气)、大黄之苦寒(苦能泄下),一软一通一泄,共同起到泄下作用,治疗手足汗出、大便硬之阳明腑实证。桃核承气汤:桃仁、大黄味苦,共起泻气分之热,通血分之瘀;芒硝咸苦软有形之滞兼以泄下;桂枝辛温起温化行气之功;甘草味甘调和诸药。五药辛咸苦皆具,共行活血化瘀、行下通滞之功,治疗少腹急结之下焦蓄血症。

3 甘咸苦除燥

临床五液干涸及干血、症瘕等燥症,常用此法治疗。咸味可下可软,将有形之结软化以生津,苦味即可除因有形之结形成的郁热,又可攻下,配以甘味养阴,三者相合以除燥症。典型方:大黄蛰虫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前者主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亡血,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之虚劳症;后者主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之虚劳瘀血症。大黄蛰虫丸:大黄、黄芩、杏仁味苦清泻气分之热兼以泄下;桃仁味苦入血分通血活血、化瘀泄下;水蛭、蛰虫味咸,软化有形瘀积之瘀血兼以活血化瘀;地黄、甘草味甘,滋补津液,以治疗津液亏虚之症。咸甘苦三味并用,共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等干血虚劳燥症。

4 酸甘苦除烦

烦者,心火过旺,心火过则热盛伤津,热扰神明则烦,故治疗烦症宜清心火兼以养阴。此法用苦味泻过旺之心火,酸味收敛过旺之心火,配以甘味酸甘化阴,补阴以制阳火以除烦。典型方如治疗“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之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汤中,黄连、黄芩苦寒,清泻过旺之心火;阿胶、鸡子黄味甘,补足热伤之阴;白芍味酸,收敛过旺之心火;酸甘苦并用治疗“心中烦,不得卧”之心肾不交症。正如黄元御所说:“心之液,水之根,液耗水涸,精不藏神,故心烦不得卧寐。黄连阿胶汤,芩、连、芍清君火以除烦热,阿胶、鸡子黄补肝精而滋燥土。”

5 酸苦甘除挛法

此法主治因血脉不通所致腰、腿、脚等拘急不舒症。关于酸苦配合,《黄帝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酸味除具收敛之性外和苦味配合还具涌泄之能,运用具有酸苦之性且入血分的药,涌泄因血脉不通引起之瘀滞,即除拘急之症。此法的的典型代表为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而足温者,方中有白芍和甘草等量组成。芍药,《神农本草经》曰:“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名医别录》曰:“胃酸微寒,主通顺血脉,缓中。”芍药兼具苦酸之性,具涌泄之能,又入血分,破坚积,佐以甘草之甘,补足中焦土之津,防止破阴后伤阴之症出现。

上述五种药味配对皆专门针对某一类病症,几种药味作用协同,药味发挥的作用相互融合、相互协调,最后趋于治疗某一类病症,此种配伍方法正是中医的精华所在,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除此五种配伍方法外还有其它灵活的配伍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熟知五味特性,广泛阅读古籍,多临床,探索出更多的配伍,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衣之镖.伤寒论阴阳图说[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93.

[2]高亮.基于汤液经法图“五味十法”的《伤寒论》方药运用规律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3]顾观光.神农本草经[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93.

[4]黄元御.黄元御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37.

[5]徐灵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18.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2.065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2-0282-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吕智勇201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