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杂病论》水类煎药溶媒浅述

2016-03-10唐一丹

光明中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五行伤寒杂病论功效

唐一丹 黄 庆 田 理



【经典温课】

《伤寒杂病论》水类煎药溶媒浅述

唐一丹1黄庆2田理3△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七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2011级(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临床2班2011级(成都 610075);3.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 610072)

摘要:目的总结整理不同之水的性用、材料及备置方法等,供临证时灵活选取,以提高方药疗效。方法参照历代医家的论述及现代研究的成果,归纳其中水类溶媒的性用,以五行理论为中心,阐述其功效和升降之性。并对其现状和发展提出见解。结果诸水的五行及升降之性对应为:清水(水;沉),甘澜水(木;升而泄肾邪),清浆水(金、土;敛降火气而养中),潦水(土;降而化湿邪),泉水(金;降而安神),井花水(金;降而熄风),东流水(金;降而荡上焦水饮),麻沸汤(火;浮而上行且可通络)。结论仲景《伤寒杂病论》对方药煎煮溶媒有特定的选择。不同煎药用水具有不同的性用,临证时根据病症的不同择取相应的煎药用水方可更好的发挥临床疗效。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煎药溶媒;五行;升降;功效

仲景十分重视煎药溶媒的选择运用,水类溶媒是其中的一大类。正如李时珍所言:“天下之水……性从地变,质与物迁,未尝同也……功用不同,岂可烹煮之间,将行药势,而独不择夫水哉?”现笔者将解读其功效、五行归属及升降之性。

1 判定五行归属和升降之性的理由

本文探讨煎药用水的五行归属时,主要参考陶弘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观点,其文曰:“味辛皆属木……味咸皆属火……味甘皆属土……味酸皆属金……味苦皆属水……肝德在散……心德在软……脾德在缓……肺德在收……肾德在坚。”其次,五行有木温、火热、土平、金凉、水寒之分。彭子益曰:“木主疏泄,火主宣通,土主运化,金主收敛,水主封藏。”[1]“气温则升,气热则浮,气凉则降,气寒则沉。升之最速为浮,降之最速为沉。”[1]

综上可知,气温、主疏泄、味辛者,性升散,属木位;气热、主宣通、味咸者,性升浮,属火位;气平、主运化、味甘者,属土位;气凉、主收敛、味酸者,性收降,属金位;气寒、主封藏、味苦者,性封藏,属水位。

2 全书煎药用水概述

2.1水即清水,普通清洁之水。性沉降,属水位。沉降,水之本性也。《伤寒杂病论》中大部分方剂都是以此煎煮。盖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以清水之阴寒,添炉火之阳热,药物经阴阳水火之用,故参天地造化之功。现代多认为药物经水熬煮,其有效成分溶出更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

2.2甘澜水即清水以杓扬动之后的水。性升,助木气升达疏泄,治下焦水患,属木位。仲景自注:“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用之煎煮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治心阳虚,下焦水寒邪气上乘心位欲作奔豚之候或脏结证中的肾结。普通清水其性偏寒,以杓扬动而使其存一丝天阳之气,乃是去其寒性而不助水邪。因此,虞抟曰:“甘澜水甘温而性柔,故烹伤寒阴证等药用之。”[2]同时,为了达到“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的程度,此扬动的过程就必须要快而猛。扬即向上抛扬之意[3]。快而猛的扬动时即具有一种升达之象。有研究表明将水高速搅动后可使水分子呈自由浮动状态,而利于生物的生长[4],即木气蕴含“生”意之象。而动者为阳,扬动使水寒去而阳根生。彭子益曰:“木者水中火气”[1]。阳根一成,升而为木,木气疏泄,正可助茯苓分消下焦水邪。仲景以扬动而非加热之法去水之寒性,盖扬动具升达之意也。

2.3清浆水又名酸浆水,为煮熟的小米加水浸泡,久贮味酸者。性敛降,调补中土、助降胆胃,属土位、金位。《本草纲目》曰:“浆,酢也。炊粟米热,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酢,生白花,色类浆,故名……甘、酸,微温,无毒……调中引气,宣和强力,通关开胃止渴,霍乱泄利,消宿食”[2]。粟,即小米[5],古代也称稷[6],为五谷之一,属中央,为土。现代研究认为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大量的酵母菌,可健胃助消化[4],故其有入土位、调中焦之力。而久贮生酸,酸则可通金位而收敛。仲景用之煎枳实栀子豉汤治大病新瘥劳复,余热复聚,痞塞胸膈之证。其法当重在养中降热除痞。用之以敛降胆胃,调宣中气,气机运动故热除痞消。且大病初愈,正气尚弱,兼取其调补中土之性,防枳实、栀子伤正而生变。

2.4潦水又名无根水,即大雨方降,动流未聚之水。性降而不留滞。化土湿、收相火。属土位。《说文解字》曰:“潦,雨水大皃。从水尞声。”《本草纲目》曰:“降注雨水谓之潦……甘,平,无毒。煎调脾胃、去湿热之药。”[2]而“皃”同“貌”,所以潦水即大雨之水。注者,灌也。且《本草纲目》在潦水之前单列雨水一类,可见李时珍认为潦水不是正在下降之雨水,乃是雨水降注于地面的积水。但有学者认为潦水既名之曰无根水,由“雨出地气”一语推知,雨水之根乃在于地面,故无根即言其未落地之时,所以,潦水当为未落地的雨水[4]。李时珍在释井水时,提及过“无根”之意,其言“出甃未放为无根”[2],甃即是砖砌的井壁,而“放”当理解为静置的意思,故动者为无根。综上,潦水当是未落地的雨水或刚落地正在流动的雨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地气上为云,天气降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雨水通于土气而秉降性。且潦水动而善走,可化湿而不留滞。所以,成无己谓其“味薄,不助湿气而利热”,柯琴言之“流而不止,能降火而除湿”。谓之降火,盖“天气下为雨”,天气降则火降也。而其除湿之功,亦关乎此降火之力。即彭子益所谓“火在土上则生湿,在土下则生气”[1]。“伏天雨大之年,太阴病寒者少”[7]是也。太阴脾土不寒,故湿气可化也。因此,仲景以之煎煮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而治湿热内蕴之证。

2.5泉水即从地下或山石中涌出之水。性降,可清心安神、调肺利尿,属金位。泉水味甘性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清热利尿、引热下行[8]。仲景用之煎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等以治百合病。此乃心肺阴虚内热所致的一类精神神智失调的疾病。泉水凉而秉金气,降相火以安神明。且火降则不克肺气,肺气利则水之上源可调。谓其降相火者,缘扰神之热乃相火,非君火也。[7]

2.6井花水即清晨第一次汲出的井水。性降,可凉降相火、平熄风气,属金位。虞抟曰:“清晨井中第一次汲者……清利头目最佳,其性味同于雪水也。”而《本草纲目》有载“以雪水洗目退赤”之例。[2]彭子益谓井水质清降,凉而不寒,可将浮于上之相火,收藏入下焦阴分之中。”[1]故其性凉而通金位。仲景风引汤以井花水煎而治热盛动风之证。清晨与肝木之气相应,井花水正可潜降相火以养木气,木气得养则风熄矣。但降相火者,金气也。

2.7东流水即江河中从西向东流动之水。性降,可降肺胃、逐水饮,属金位。江河之水,又名千里水,有荡涤之力。东流水由西而来,秉肃降之性,走荡之势。诚如孙思邈所言:“顺势归海,不逆上流,用以治头,必归于下。”[2]“头”可理解为病在上焦者。东流水通金位,秉肃降之力,又兼荡涤之功。故仲景泽漆汤以东流水先煮主药泽漆,实则欲强其行水之效,而解水饮迫肺之苦。

2.8麻沸汤即刚沸腾的开水。性升浮,可助药力浮达于上焦,并兼行阳通络之效,属火位。彭子益曰:“麻沸汤,性轻而浮。”[1]仲景多取其助药力浮游上焦之功,用之渍大黄黄连泻心汤或附子泻心汤中大黄、黄芩、黄连等苦寒之药,以泻上焦之邪热而不伤及中焦土气。后世李时珍又多用其行阳气,通经络之力。其性浮且兼宣通之效,故其归火位可明辨矣。

3 本文所述内容的意义

仲景用水可归纳为三类:①直接针对病邪,如甘澜水、东流水、泉水、井花水、潦水。②助它药到达病位,如麻沸汤。而井花水入木、潦水通土,亦可归属此类。③防它药生弊,如清浆水。

而“以味成方”是仲景组方的重要原则之一[9]。如《金匮要略》所言:“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五味对应五行,五行又各有其性,故“以味成方”的核心在于五行理论的运用,这也是本文要探求五行归属的原因。仲景煎药用水的目的在于模拟方剂所需的环境,如病壅上者,以金位之水煎之,而模拟出肃降的环境。病郁下者,以木位之水煎之,而模拟出升达的环境。病中土停滞者,以土位之水煎之,而模拟调宣运动的环境。由此发仲景之意,则可扩大煎药用水的应用范围,而不拘泥于仲景所列举之方。

4 煎药用水的现状及发展设想

煎药用水参与了药物提取变化的整个过程,其除了影响药物的溶解与提取程度以外,对药物之间的反应也有独特的影响能力。因此,经方之疗效绝不仅仅在于药味的增减变化,水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所以,单纯的用药物难以替代煎药用水的作用,轻易的舍弃仲景所设之水,经方的疗效也必然有所折扣。

但现在却少有遵仲景之意而取不同之水以煎药者,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①因煎煮、保存不便等原因,许多方剂被改制为中成药、免煎剂等。但其疗效却难如人意,而中医药要长存,依靠的应该是确切的疗效。而且,目前新型的中药煎药机可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它已可满足方剂的定量加水、文武火转换、先煎后下等需求[10]。如何将煎药用水也应用于这种便捷的煎药模式中以提高疗效有很高的思考价值。笔者认为,要实现二者的结合,关键在于开发出有效且便于保存之水,如寻找合适的泉水之源加以保护,开发煎药泉水的品牌或研发快速置备煎药用水的设备,如置备甘澜水、清浆水。②由于环境恶化、生活习惯改变等原因导致某些水的适用性下降,如东流水、潦水等。但只要在环境质量达标的地区,这些水就完全可以运用。③特殊煎药用水使用的频率不高或临床医生对其不了解也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所以笔者在前文强调要探求仲景之意,掌握其原则,推而广之。

参考文献

[1]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M].李可,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271.

[2]李时珍.本草纲目[M].张守康,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62-170.

[3]李宇涛.由甘澜水引发的思考[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1):4-5.

[4]龚轩.六经病欲解时及伤寒九水的术数相关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4):106-107.

[5]尚志钧.《五十二病方》“五谷、米、谷汁、泽泔、黍潘”考释[J].中药材,1989,12(5):43-44.

[6]苏敬.新修本草[M].胡方林,整理.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428-429.

[7]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M].李可,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7-10.

[8]张琦,赵天才.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43.

[9]刘劲松.以味成方法探析[D].黑龙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

[10]王竹兰.《伤寒论》汤剂煎煮法与汤剂制备规范化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2.012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2-0179-03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刘言言2015-02-16)

△指导老师

猜你喜欢

五行伤寒杂病论功效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运用芍药甘草汤治疗癌性疼痛探析
民间女红艺术与太极阴阳哲学初探
把算美丽肌肤的“五行”风水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浅谈学用《伤寒杂病论》的三步曲
刍议《伤寒杂病论》中舌诊的特点
同角三角函数的神奇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