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对中老年人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6-03-10

光明中医 2016年1期
关键词:免疫功能针灸

魏 娟



针灸对中老年人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魏娟

山东省寿光市中医院针灸科(寿光 262799)

摘要: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低下,提高中老年人自身的免疫力即可增强抵抗力防治疾病,又可以延缓衰老。自身稳定平衡是防治疾病的重要因素,机体的整体调节是作用基础。针灸对人体特别是中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功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能增强正常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老年人低下的免疫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动态平衡和内外环境的协调。

关键词:针灸;免疫功能;预防疾病;抵抗能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利用针灸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成为研究的新亮点。针灸与免疫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我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许多针灸预防治疗疾病的记载。《素问·刺法论》曾明确提出,五疫将至,应用五种刺灸法进行预防。明代高武的《针灸聚英》中说“无病而先针曰逆,未至而迎之也”,明确地提出了针灸免疫预防疾病的观点。

现代免疫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近年来迅猛发展。从古代《黄帝内经》到现代免疫学虽然跨越了2000多年,但其主要理论都是强调自身稳定平衡是防治疾病的重要因素,机体的整体调节是作用基础。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低下。年龄愈大,免疫力愈低下,愈衰老,愈低下。因此提高中老年人自身的免疫力即可增强抵抗力防治疾病,又可以延缓衰老。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对人体特别是中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功能(如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因子免疫、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亦可明显的改善中老年人衰老症状,延长生存期。现综述如下。

1 针灸对机体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

针灸对正常的淋巴细胞、白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红细胞等的免疫均有良性作用。

1.1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高洪泉等[1]的研究表明针刺老年大鼠的“足三里”“关元”穴区,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进而提高老年大鼠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免疫抗衰老的作用。朱梅等[2]针刺老年大鼠的“足三里”“关元”穴区可使大鼠肝脏内的巨噬细胞的数量增加,体积增大,吞噬能力增强。以上动物实验说明针刺能明显增强动物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肝、脾和腹腔)的吞噬机能,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1.2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徐兰凤等[3]对健康老年人40例施行保健灸,穴取“神阙”、双侧“足三里”每次每穴灸10分钟,隔日灸1次,2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提示,保健灸能增强人体细胞的免疫能力,提高T淋巴细胞的数量及红细胞C3受体的花环率,还能提高体液免疫功能,使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含量均有增加。唐照亮等[4]观察到艾灸“肾俞”可提高老龄小鼠的胸腺指数,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提示艾灸可延缓胸腺萎缩退化,恢复和促进脾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免疫防卫能力。说明艾灸治疗确能迅速提高免疫活性淋巴细胞,使机体的免疫机能和自身稳定功能获得显著改善和增强。

1.3对白细胞的影响针灸能增加白细胞数量,又能增强其吞噬能力。北京中医学院观察针刺健康人“足三里”等穴,发现白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增强,吞噬指数由1.74上升到3.86,吞噬率由48.16%上升到71.25%。张时宜等[5]直接灸小鼠“命门”,连灸7壮,隔日1次,灸15次后,结果显示,动物白细胞数较灸前明显增多,每天针刺大鼠的“足三里”等穴各2次,其白细胞总含量明显升高,第5天达到高峰,并有穴位特异性,以“足三里”“内关”“合谷”最为有效。说明针灸能调动和增强机体的生理性防御免疫功能。

1.4提高NK细胞(免疫细胞)的活性NK细胞是抗体免疫监视功能的重要执行者,并在感染、同种移植排斥及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曹巧莉等[6]发现一次性隔盐壮灸“神阙”穴,小鼠的脾脏NK细胞活性在24小时之内迅速上升,48小时后NK细胞活性有所下降,但还是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后72小时和120小时后恢复到原来水平。而日间连续施灸,NK细胞活性下降到某一时限内,可阻止其活性下降的趋势,使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1.5对红细胞免疫的影响红细胞免疫系统能识别、黏附、浓缩、杀伤抗原,其主要功能是清除体内的CIC(循环免疫复合物),保护组织免遭CIC沉积所致的损伤。王燕等[7]通过艾灸小鼠的强壮穴实验得出,艾灸可延缓衰老小鼠免疫器官的萎缩退化。命门组在提高小鼠的红细胞、C3b受体活性的作用较好,能够明显增强衰老小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

2 针灸对机体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

针灸对机体的免疫蛋白、抗毒素凝集素、杀菌素、溶血素、和补体等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李苏等[8~9]针刺老年人“足三里”发现能使老年人血清中的IL-2(细胞生长因子)显著上调,增强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王凤铃等[10]艾灸“神阙”穴后CD3+、CD4+与正常偏低的情况下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对CD8+的影响不大从而使CD4+/CD8+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而改善免疫功能。陈镇江等[11]采用隔盐灸双侧“足三里”观察到施灸后较高的IgG、IgM含量均有所下降,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升高。

3 针灸对机体的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细胞因子是体内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多肽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调节多种细胞功能。马振亚等[12]于动物双侧“足三里”隔日针刺,7次后测定出针刺后IL-2、IFN的活性显著增强,血清IFN在8小时达到高峰。詹臻等[13]于健康人“神阙”“足三里”处进行温和灸,结果灸后EGF(上皮生长因子)含量明显升高,表明保健灸对能调节机体的EFG的合成与释放,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繁殖,有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4 针灸对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影响

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是指有人体经络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构成的一个网状构。这一结构是针灸对免疫产生作用的重要体系和具体途径。它在调节人体阴阳,脏腑气血的平衡,达到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稳定,提高免疫功能,防治疾病中起到特殊的整体调节作用。宫星等[14]电针针刺阳虚大鼠的双侧“足三里”观察到大鼠的血清皮质醇、T3、TSH的含量降低;同时发现下丘脑的β-EP的含量降低。辛保玉[15]在艾灸“肾俞”“命门”“大椎”后发现针灸可使T(睾酮)增多,使E2/T的比值下降,延缓衰老的内分泌机制。

综上所述,针灸对中老年人的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使抗体免疫作用达到新的动态平衡和内外环境的协调。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养生保健延缓衰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利用针灸(如针刺、电针、药物灸、穴位注射等方法)更科学有效的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防治疾病,延长寿命,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将会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高洪泉,朱梅,王英.针刺老年大鼠“足三里”“关元”对免疫系统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5):53-54.

[2]朱梅,高洪泉,刘瑞丰,等.针刺老年大鼠“足三里”“关元”对老年大鼠肝脏内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6):52-53.

[3]徐兰凤,王玲玲,吴中朝,等.保健灸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4,14(3):23-24.

[4]唐照亮,宋小鸽,侯正明,等.艾灸老龄小鼠的肾俞对延缓衰老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5):53-54.

[5]张时宜,李丽卿,许智勇,等.直接灸小鼠命门穴对白细胞的影响[J].新中医,1991,9:14.

[6]曹巧莉,张力,欧阳群.隔盐灸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J].针灸学报,1991,14:21.

[7]王燕,高希言.艾灸强壮穴对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南中医,2005,25(11):24-25.

[8]李苏,姜瑞琨,殷刚峰,等.针灸强壮保健穴对中老年人IL-2调节的讨论[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9):804-805.

[9]李苏,徐海荣,焦健慧,等.针灸足三里、肾俞等对IL-2、NO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2,27(11):669-670.

[10]王凤玲,李惠,魏正岫,等.灸神阙穴对中老年人免疫功能及全身状态的观察[J].中国针灸,1996,16(7):40-41.

[11]陈镇江.保健灸对老年人免疫作用观察[J].中医杂志,1998,31(7):40-41.

[12]马振亚,王益民,范青生.对针刺对肾虚动物IL2-IFN-NKC免疫调节网的影响[J].针刺研究,1992,17(2):139-141.

[13]骆永珍,张燕华,周荣兴.针灸与免疫[M].版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90.

[14]宫星,董晓彤,王双昆,等.电针对阳虚大鼠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6):57-58.

[15]辛保玉,洪俪凤,石学敏,等.天灸“肾俞”、“命门”、“大椎”对SAM-P/10小鼠的血清睾酮和雌二醇合成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4):50-51.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1.075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1-0143-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桑莉2015-01-09)

猜你喜欢

免疫功能针灸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因地制宜的中国针灸——“糖针——舒适化针灸”后记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重度烧伤患者不同阶段营养支持效果探讨
辣椒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