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邵杏泉辨治咳嗽特色

2016-03-10刘金涛

光明中医 2016年1期
关键词:咳嗽

张 衡 马 帅 刘金涛



邵杏泉辨治咳嗽特色

张衡马帅△刘金涛

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本科生2011级(郑州 450008)

摘要:邵杏泉,清末医家,其所著《邵氏方案》囊括内、外、妇、五官、皮肤等科医案千余条,其在治内科病方面尤有独到之处,多从脏腑辨证入手,十分注重脏腑之间的联系,用药精当,辩证准确,善于化裁经方与成方。本文通过对《邵氏方案·咳嗽》篇中71例咳嗽医案的分析,总结出邵氏从泄肺、润肺、调肺三方面治疗咳嗽以及阿胶散和应梦丸的应用特色。

关键词:邵杏泉;咳嗽;辨治特色

《邵氏方案》为清末医家邵杏泉所著,其内容丰富简约,辨证准确,用药精当,共涉及包含内、外、妇在内的70余种疾病,邵氏对咳嗽的辨治及方药运用特色鲜明,现浅述如下,以供读者临床参考。

1 辨治特色

1.1泄肺《邵氏方案·咳嗽》篇指出“肺气本可宣泄,为酸物所误,尚宜泄散”,“湿痰痹阻,咳嗽气逆,姑从泄”,“湿痰挟湿热痹肺,咳痰黄厚,舌苔白腻垢厚。姑从泄化”,“大肠移热于肺,先经下痢,继以咳嗽。姑与泄散”[1],可以看出邵老在治疗咳嗽时,虽兼夹症颇多,总不离乎一个“泄”字,肺脏娇嫩,不耐邪气侵袭,外感内伤均可波及肺系,使肺宣降失常而发咳嗽,但从邵氏处方用药上来看,均为清轻透散之品,邵老之泄法应为为泄散透邪之意,而并非大苦大寒、清热折阳之法。外邪侵肺尚未入里之时,用清泄宣散之药,邵老常选用桑白皮、款冬花、紫菀、前胡、桔梗、贝母等,使邪从表散。与吴氏所言“治上焦如羽”有异曲同工之妙。且邵氏指出,外感初期,当慎用补敛,以免“为酸物所误”,闭门流寇,邪气久居肺系而不散,引发变证。

1.2润肺邵老明确指出“湿热痰邪阻郁,有咳嗽者不能投燥”,本案为咳嗽兼有湿热痰邪阻郁之症,《金匮要略》载:“ 治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2]痰湿均为阴邪,需投温药方能化解,而温热药燥性颇大,用之则有耗肺伤阴之嫌,肺为清虚之脏,喜润恶燥[3]。邵氏之“有咳嗽者不能投燥”主张治疗咳嗽时不能滥投温燥之药,可见其对“润肺止咳”治疗大法的推崇,且《邵氏方案·咳嗽》篇71案中,肺阴伤者居于多半,因此邵氏治咳多养阴润肺,清透宣散。邵老常选用沙参、麦冬、玉竹等甘润之品。如非痰湿过盛,则应慎用温燥之药。或使用时佐以养阴透热之品。

1.3调肺肺在五行属金,脾属土,脾为肺之母脏。在生理上相辅相成,并且疾病上往往相互影响。邵氏治疗肺脾同病的案例颇多,肺阴虚而脾阳不振者并不少见,治疗上往往有“治脾碍肺,治肺碍脾”之弊,邵氏则另辟蹊径,在治法上善于从调肺入手,宣降润养,兼以调气理脾。如《邵氏方案·咳嗽》篇案10“病情无毁无誉,但脾肺难同治,姑与养阴润肺化痰。首乌六钱、麦冬钱半、川贝三钱、橘红一钱、青皮七分、沙参三钱、玉竹三钱、杏仁三钱、苏子三钱”此方以调肺为主,用药多为肺经之药,沙参、麦冬、玉竹润肺养阴,川贝母、橘红、杏仁、紫苏子宣肺化痰,少佐青皮调畅肺脾气机,首乌补肺虚,所谓肺健则脾旺矣。颇能启迪后学。

2 方药特色

2.1阿胶散化裁治疗肺肾阴伤火旺之咳嗽在五行配属上,肺属金,肾属水,肺为肾之母,因此当邪热迫肺,肺金受灼,热盛津亏之时,母病往往传于子脏,导致肺肾阴虚火旺之证。遇此证候,邵老习惯选用钱氏阿胶散加减化裁。《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所载阿胶散主治“小儿肺虚气粗喘促”[4]。方中重用阿胶,以养被灼之真阴;马兜铃、牛蒡子性寒凉而质轻,清热化痰,杏仁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恢复肺的升降之性,糯米、甘草健脾益气,培土生金。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清热,止咳平喘之效,邵老将其扩大应用,凡咳嗽病机属肺肾阴亏火旺者均可以此化裁。尤喜用阿胶、马兜铃、杏仁三味,使阴虚得补,邪热得清。咳嗽气极者,加葶苈子、川贝母、紫苏子以增强降气止咳之效;肺肾极虚者,重用生熟地黄、龟甲胶滋肾以补肺;内热甚者,加知母、黄柏、川贝母以肺肾同清;久咳者,加沙参,麦冬,玉竹滋肺养肾,而咳嗽得止。且产后血虚较甚,方中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用量较大,邵老以此方加味治疗产后阴虚,肺失清肃者,尤为适宜。

2.2应梦丸加味治疗气虚肺寒咳嗽邵氏在医案中虽多论及肺热阴亏的治法及用药,而寒邪亦是导致咳嗽的因素之一,不应忽视。正如《素问·咳论》所言:“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5]。论及肺寒咳嗽案虽仅数条,但特色鲜明。邵老明确提出“咳嗽吐痰觉冷,此寒痰也。以应梦丸主方”,“老咳嗽,感风而发。此肺恶寒也”,均以应梦丸加味治之。应梦丸出自《证治汇补·卷五》,原方为散剂,由人参、胡桃肉加生姜、大枣组成,主治“肾气烦冤,喘促不得卧”。《本草纲目》记载胡桃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嗽,腰脚重痛……”[6]可见胡桃肉用治气虚咳嗽并吐寒痰效果尤佳。且《本草纲目》中有用胡桃肉、杏仁、生姜研为膏,然后炼蜜为丸,治疗老人喘嗽,醒卧不得的记载。邵氏之应梦丸去粗取精,易人参为党参,取其缓补,合胡桃肉共用主治肺寒咳嗽。使用时亦往往配伍杏仁,可谓承《本草纲目》之妙。本方中胡桃肉温肺止咳,党参益气补虚,杏仁宣降肺气,化痰平喘。可谓相得益彰。《难经·七十五难》中讲到“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7]。肾为肺之子,肺母先虚,肾必不实。因此对于“感风而发”、久久不愈之咳嗽,胡桃肉能够肺肾同补,调理气的摄纳,肾气充盛,肺气自然渐旺矣。增强温肾之力者,邵老常加入小量的附子、干姜相配伍,痰多者,加入紫苏子、橘红、川贝母化痰利气。兼有阴虚者加沙参、玉竹滋养肺肾。咳嗽为临床常见病,邵氏论及咳嗽医案虽寥寥数语,但谨守病机,用方独到,特色鲜明,值得借鉴及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绍杏泉.邵氏方案[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6-16.

[2]张琦.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2:142.

[3]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3.

[4]钱乙.小儿药证直诀[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37.

[5]翟双庆.内经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66.

[6]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62.

[7]王心远.难经集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275.

通讯作者△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1.022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1-0046-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刘言言2015-01-16)

猜你喜欢

咳嗽
张喜奎教授临证运用白鲜皮经验举隅
施派传人刘鸿主任应用旋覆代赭汤经验总结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的用药效果分析与研究
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杏苏散加减联合艾灸治疗慢性咳嗽41例疗效观察
从气机升降的角度论治咳嗽的理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
氨溴索大剂量冲击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后咳嗽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