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流动党员管理的对策探析

2016-03-09涂虹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新常态对策

涂虹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党员的队伍在不断地扩大,已经成为当前党员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期以来,一些新任务、新问题不断涌现出来,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新常态带来的种种挑战和变化,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也要顺应新常态的变化,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理念和内容,教育流动党员逐渐适应和习惯新常态。

关键词:新常态;流动党员管理;对策

流动党员工作、学习地点变化大、流动性强、联系方式变化频繁,是管理的难点所在。如何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把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保持他们的先进性,是新常态下适应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巩固和加强党的工作的根本保障,也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新常态下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两难”现状共存,“两不”党员现身

1.流动党员找组织难。表现在一些党组织浮于表面夸大流动党员管理的难度,采取“你来我就管,不来我不管”的消极管理模式,被动应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少主动联系、主动服务,主动关心流动党员。因而管理制度缺乏创新、管理方式不灵活缺乏实效,导致流动党员出现找组织难的现象。

2.组织找流动党员难。新形势下,我国流动党员数量较大,流动地点变化大,流动范围较广,流动时间较长,并且主体内部构成比较复杂,导致部分流动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同时由于部分党组织没有严格执行流动党员管理办法,成为流出党组织管不着,流入党组织管不了的“两不”党员,导致组织找流动党员难。

(二)主观意识不够,成“隐身党员”

1.党性观念不强,忽视党组织生活。部分流动党员平时既不参加所在地党组织生活,也从不主动向原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把自己置身于党组织之外,我行我素主动把自己边缘化。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部分流动党员重经济收入轻思想建设,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把主要的精力用于谋个人利益上,一心一意为自己服务,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荡然无存。

3.组织纪律观念淡漠。有的外出时不主动向党组织报告,有的领到《流动党员活动证》后不到所在地党组织报到,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表露自己的党员身份,导致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情况难以掌握,让自己变成了“隐身党员”。

(三)开展活动难,发挥作用难

1.开展活动难。一是部分党员流出时不报告,流入时不表露。流出地党组织对党员外出前不进行纪律教育,外出后又不与之联系,使这些流动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难以开展。二是流入地党组织对党员管理不重视。很多流动党员不主动联系党组织,党组织摸底也不全面,所以组织开展的活动有部分流动党员很少参加或无法参加。三是有的虽然建立了党组织,由于活动经费短缺、主体结构较复杂,无人组织难以实施。因此流动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满足于被动应付,导致活动难开展。

2.发挥作用难。一是不想发挥作用。部分流动党员由于地点变动频繁,流动性大,长期脱离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纪律观念弱化,党性观念淡化,忘记了履行党员义务,不求上进根本不想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不懂发挥作用。部分流动党员由于受文化程度、年龄因素、意识形态等不同因素影响,不知道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以及怎样发挥作用。最后是不好发挥作用。部分流动党员由于外出没有履行任何手续,流入地党组织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党员,自己又不积极主动联系流入地党组织,从而让自己的角色变得“尴尬”,不好发挥党员作用。

二、新常态下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的对策分析

为适应新常态的变化,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确保每名流动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和服务之中。

(一)微观层面

1.发挥内因作用,激发内在动力。

流动党员应从自律、自修两方面来提升自身意识和水平,激发内在动力。

一靠自律,强意识约束。自律更多的是强调人的自觉意识,强调内因的主导作用。党员的一言一行带动和影响着广大群众,让自律成为一种常态要强化自我约束。在新常态要求下,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更要通过自身努力逐渐养成严于律己习惯,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党员的各项行为准则。二靠自修,强党性修养。党员只有不断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锤炼,提高知识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线,才能达到自我提高与进步,才能使党性修养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这是强党性修养、发挥内因作用的基本要求。

2.增强主人翁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党员要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以主人翁心态参与党组织各个环节的管理,处处为组织着想,为党的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发挥流动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每个党员的特点及爱好特长,可以设岗定责。有了岗就有了责,这样明确了目标,清楚了责任,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增强主人翁意识。同时加大对流动党员的培养和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集体智慧,从而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宏观层面

1.细化教育管理服务,构建常态长效机制。

各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增强服务和关爱意识,增强党组织的教育功能。坚持管理、教育与服务相结合,寓管理、教育于服务之中,积极创新流动党员管理的方式。

(1)创新管理体系,构建科学动态机制。

根据流动党员的就业情况、职业特点和学习工作所需等所处的不同状态,采取灵活有效动态的管理机制。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以实现有效的管理。

一是主要针对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流动党员(如:毕业学生)。可将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党组织,也可转移到本人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积极帮助解决就业创业、学习生活等实际困难,努力使每名党员都能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二是主要针对不具备稳定性质工作的流动党员(如:外出务工党员)。可建立街道(乡镇)、社区(村)流动党员服务站(点),搭建党员之家,定期走访、慰问流动党员,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状态,让流动党员有离乡不离党的归属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自觉自愿履职履责。

三是主要针对出国(境)的流动党员(如:出国出境留学习或工作的党员)。可将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党组织。出国(境)前,原党组织应要求其提交保留组织关系的书面申请,经原党审批后登记备案。归来后,依据有关规定,做好恢复组织生活有关工作。同时原党组织应通过适当方式,做好党员在国(境)外期间的定期联系和教育管理工作,比如通过网络、亲朋告知等联系渠道,及时通知他们到网上学习,了解党组织生活动态,始终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

(2)创新管理观念,提高服务意识。一是建立服务、关爱流动党员工作机制。党组织要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要主动关心流动党员的工作、生活。注重人性化管理,创造和谐环境,帮助他们提高法制意识和依法自我保护能力。二是建立关注流动党员利益机制,积极为维护流动党员权益保障方面提供服务。

(3)创新教育方法,提升综合素质。思想引导炼党性,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建立流动党员培训制度,举办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专题培训班。一是抓好党课教育。保证党员接受党的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教育有途径,二是抓好流动党员的文化学习和技能培训。各党组织可借助街道、社区的教育资源,为流动党员提供培训服务,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2.明确主体责任,转接好组织关系。

(1)及时入编,防止“挂空”。

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都要明确主体责任,明确党组织的具体职责,发挥党务工作干部等各方面作用,切实抓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工作。在党员流动前,流出地党组织要对其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并掌握外出流动情况,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同时回访流动党员办理组织关系情况,对未收到介绍信回执的流动党员继续履行管理职责。流入地党组织要认真审查流动党员档案,核实党员身份,并向流出地党组织及时反馈介绍信回执。把接收的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及时编入到党的一个支部,防止党员组织关系“挂空”。

(2)定期会同督查,增强组织凝聚力。

流入地党组织要会同流出地党组织,定期对组织关系接转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做好相关协调工作。组织关系转出后,流出地党组织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跟踪联系,督促党员本人及时落实组织关系;对党员在转移组织关系中遇到问题和困难的,要协调流入地党组织及时予以解决,从而增强组织凝聚力,确保流动党员“不掉队”,做到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3)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创建良好交流平台。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网络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普及。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微信、易信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党员交流平台,健全流动党员管理信息库,将党员的方针、政策、和党支部开展的一些活动放在网络上,让流动党员融入到组织大家庭中来,进行时时学习交流,让他们自觉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

猜你喜欢

新常态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