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15中国的选择

2016-03-09

云南画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帝制顾维钧共和

对于有着三千多年帝王史的中国来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面的那个陌生新世界,对古老的华夏文明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发起了剧烈冲击。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中国梦,不是从今天开始的,而是从1840年以来,多少仁人志士就在摸索、探究了。

在变局中面临的选择,背后是热血与头颅,是牺牲与壮志,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护国运动,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改革开放,何止千万的人倒下,走上民族振兴的祭坛。1844年,徐继?说美国的共和制“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这是共和思想首次进入中国。从帝制到共和,对中国人来说是一次艰难的选择,因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帝制世界如此之长,专制思想如此之深的国家。甲午战争的鲜血宣示了帝制下洋务运动彻底失败,戊戌六君子的头颅凉醒了君主立宪的迷梦,终于1911年武昌城头一声炮响,辛亥革命爆发,中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变革从此开始。

《史记·周本纪》:“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这也是辛亥革命以前中国唯一没有帝王的年代。而西方的共和意思是“人民的公共事务”,共和的根本原则是天下为公。孙中山先生高举“天下为公”这一旗帜,创立了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从此中国再无皇帝,强大如袁世凯,因为称帝,立即就身败名裂。这也是云南发动护国运动,“以一隅而抗天下”,兵不过两万的边陲之地义旗一举,全国响应的根本原因,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民国成立后,袁世凯与时任内阁总理秘书的顾维钧有过这样一次谈话——袁世凯问留美博士颐维钧,中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共和国?顾维钧的回答是,“共和”意味着“公众的国家或者民有的国家”。袁世凯困惑地摇了了摇头,表示不太明白。袁世凯的担忧是,作为中国老百姓,他们能理解这些道理吗?袁世凯举例说,中国女仆打扫屋子时,会把垃圾倒在大街上,她所关心的,只是自己屋子的清洁,至于大街上脏不脏,她不管呢!顾维钧说,民众的无知可以通过教育、法律、制度等来推动发展。袁世凯说,那岂不要几个世纪?

1915年,袁世凯选择了帝制,而中国选择了共和。走向共和,是历史前进步伐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帝制顾维钧共和
月光枕落橘子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袁世凯洪宪帝制覆灭之路管窥
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情史
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情史
《顺天时报》与袁世凯之死
走进“共和”
浅析伪满洲国傀儡帝制的原因
顾维钧与张学良的莫逆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