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上刺绣

2016-03-09

云南画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惠安石雕三毛

“苏杭刺绣绣丝绸,闽南刺绣绣石头。”说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惠安“影雕”技艺。

所谓“影雕”,是根据黑白明暗成像原理,用特制的合金钢头工具,在抛光的黑石上敲打出疏密、粗细、深浅、虚实的针点来表现图像。

中国石雕有南北两个派别之分,北派豪放壮伟,南派婉约精美。南派石雕以福建惠安为典型代表,而清康熙年间惠安石雕大师李周发明的“针黑白”——即成熟于现代的“影雕”,则把南派石雕精巧纤细的艺术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是对中国石雕工艺的一大贡献。影雕艺术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惠安的石雕艺术向全世界更深层地展现了一个更创新、更完美的风格及艺术境界,在世界同行中享有美誉。

影雕艺术,采用纯手工针点法,结合黑白明暗的色调关系,在仅1.5公分左右厚、以天然优质的花岗岩石为材料的石板上,用粗细不同的各种微型钢钎,靠着钎点的大小、深浅、粗细、疏密和虚实的有机结合,精心雕琢,相应成像,将各类图案、相片完整,立体的表现出来。其技术含量高,集美术、雕刻为一体,不仅要求制作者手上的雕刻功夫,更要求对美术有深入的理解,尤其是真人肖像难度最高。影雕既有摄影光学的同等艺术效果又能体现绘画笔触技法,独具艺术神韵,成品后的影雕画面显得自然、真实、立体感强,艺术表现力丰富。

30多岁的钱三毛尽管年轻,却已从事影雕艺术近20年,并在上海滩打拼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钱三毛生于四川,成长于福建惠安。10多岁开始学艺,在闽南师从名家。近20年来,刻苦钻研石影雕技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积极弘扬被称为“中华一绝”的中华影雕艺术,并吸取各派艺术精华,渐成钱派特色。在国际大都市上海创建了“上海钱三毛雕刻工作室”,并受邀在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馆辟设影雕专馆。曾多次受邀参加俄罗斯、美国、迪拜、马来西亚及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安徽、东北等多个国家及二十多个省市举办的各类博览、交流,参加学术研究会议以及跟各大高校商讨合作等。其作品《天女散花》《蒙娜丽莎》《清明上河图》《孙公说法》《毛泽东》《齐白石》等曾先后获得多个国内外大奖及殊荣。

钱三毛石影雕艺术品蜚声海内外,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前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龚心瀚,中国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巡视员(原司长)——张明亮,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周禹鹏等亲临现场及钱三毛工作室参观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

然而,事业上风生水起的钱三毛却在2014年远离喧嚣,遵循内心的宁静,来到了云南,在昆明碧鸡关艺术园区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一方面是因为在外面应酬太多,静不下心来,云南民族文化发达,是佛教三大支派汇聚的地方,且周围毗邻诸多南传佛教盛行国家,文化碰撞交汇丰富,想从中汲取灵感;另一方面是因为云南虽然是中国边境,但又是亚洲的关键地位,是边境也是中心。”钱三毛说,下一步他计划创作云南文化尤其是南传佛教方面的作品,寻求新的突破。

猜你喜欢

惠安石雕三毛
我与《三毛流浪记》
奋进新时代 共筑强军梦
远方
当代惠安石雕艺术造型研究
惠安石雕:千年技艺“点石成金”
娓娓道来的真诚
三毛流浪记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亟待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