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河大骨鸡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6-03-09邢艳蒋政言

新农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法氏囊球虫雏鸡

邢艳 蒋政言

在庄河大骨鸡饲养过程中了解常发疾病,便于重点预防和治疗。常见病有病毒性疾病、呼吸道性疾病、肠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

1 病毒性传染病

1.1 马立克氏病

病原: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

流行特点:鸡是主要的马立克氏病毒(MD)自然宿主。1日龄雏鸡人工接种感染后3~6天出现溶细胞感染,6~8天淋巴器官出现变性病变,特别是胸腺和法氏囊萎缩。2周左右可见神经和其他器官有单核细胞浸润,并开始排毒。最早在18天前后,一般在3~4周出现临诊症状。开始暴发本病是从8~9周龄开始,12~20周龄是高峰期。感染马立克氏病的病鸡,大部分为终生带毒,病毒不断从脱落的羽毛囊、皮屑中排出有传染性的病毒,本病没有垂直传播。

症状:本病的症状被分为4个型:内脏型(急性型)、神经型(古典型)、眼型和皮肤型,各型混合发生也时有出现。表现为步态不稳、共济失调。一肢或多肢的麻痹或瘫痪,一条腿伸向前方而另一条腿伸向后方,翅膀下垂,低头歪颈,冠色苍白,精神沉郁,少食,极度消瘦,排黄绿色粪便,最后衰竭而死,一般死亡率为30%~70%。

病理剖检:内脏肝脾肿大3~4倍,淋巴样细胞增生形成淋巴瘤,瘤状物大小不一,大的有玉米粒大,小的有小米粒大。心脏、肾脏、肠道也有瘤状物,腺胃肿大溃疡,翅下神经肿胀,无条纹。

防治:①刚出壳鸡雏在24小时内注射击马立克氏液氮苗0.2毫升。②育雏期1~20日龄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并每日带鸡消毒1次。③及时清除粪便,通风良好,饲养密度要适中,加强饲养管理。④药物治疗基本无效。

1.2 新城疫病

病原:副黏病毒。

流行特点:新城疫病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和火鸡,其他禽类和野禽也能感染,本病呈败血症经过,特征是呼吸困难,出现下痢和神经症状,精神沉郁。本病不分年龄和季节均易发生,一般潜伏期1~15天,死亡率较高。

症状:本病的症状分为特急型、急型和亚急型3种,共同症状是腺乳头出血,呼吸困难,颈、翅神经麻痹下垂或扭脖,肠黏膜和浆膜出血,胸腺肿大,肠道斑状出血,有时十二指肠1/3处和小肠末端处有扣状溃疡出血即可判定本病。另可通过实验室血清学检查确诊。

防治:①按期做好免疫,一般5~7日龄、30日龄,使用新城疫弱毒疫苗滴眼鼻或饮水免疫,也可在20日龄左右再做1次新城疫灭活苗(油苗)每只0.3毫升皮下注射,60日龄后再做1次新城疫灭活苗每只0.5毫升肌肉注射。以后每隔2个月左右用疫苗饮水1次。②鸡场一旦发病,应采取紧急措施,首先采取隔离饲养或封闭饲养,对场地和鸡群进行消毒,每天1次,连续4~5天,并及时应用新城疫中等毒力疫苗紧急接种,每只鸡应用疫苗4~7倍量注射。③必要时可以用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注射,待病情稳定后再用疫苗接种。④疫区内死鸡尸体要深埋或焚烧或经高温处理后作肥料。

1.3 法氏囊病

病原: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流行特点:雏鸡、中雏鸡和140日龄内蛋鸡、肉仔鸡。

症状:精神沉郁、怕冷、瘫痪,粪便呈黄白色或石灰水样和奶样。

病理剖检:胸肌、腿肌出现条纹装出血,法氏囊肿大、出血、呈黄球状样胶冻物或呈紫葡萄状,慢性或轻症病例表现为法氏囊内有白色、黄色黏液或干酪物,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泄殖腔,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

防治:按时防疫,雏鸡于12~14日龄口服1次法氏囊疫苗免疫,26~28日龄口服第2次法氏囊疫苗免疫,可明显提高免疫效果。鸡场一旦发生法氏囊病(多数发病在14~70日龄内),要严格消毒,雏鸡肌肉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同时饮用肾脏排泄药物,如小苏达水等,6天后再饮1次法氏囊疫苗免疫。

1.4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

病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流行特点:主要侵害雏鸡和开产前后的鸡,临床表现有呼吸道型、肾型、腺胃型、生殖道型。

症状:

呼吸道型:病鸡表现咳嗽、打喷嚏、尖叫、流泪、流鼻涕,可听到“呼噜”声。

肾型:多发于20~70日龄鸡,死亡率较高,病初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随后消失,接着表现怕冷、粪便呈白色水样状,很快消瘦。

腺胃型:病鸡表现精神不振、少食或不食、消瘦、腹泻,生长停滞。

生殖道型:大多数于生殖道快速发展阶段受到感染,而于开产后或向高峰上升阶段表现出不产蛋、鸡冠发育瘦小的“假母鸡”现象,导致终生绝产或产蛋率达到70%~80%后不再上升,鸡群无产蛋高峰。

病理剖检:

呼吸道型:喉头、气管、支气管黏膜水肿,有时可见气管下部或支气管分支处有白色或黄白色黏液或干酪样物。

肾型:肾肿大、苍白,呈花斑肾,输尿管增粗,内有尿酸盐或结石物。

腺胃型:腺胃肿大呈乒乓球状,胃壁增厚,腺胃乳头水肿,有时乳头溃疡。

生殖道型:输卵管萎缩短而细,卵巢发育不全,畸型蛋、砂壳蛋增多,蛋清稀薄或混浊,病鸡康复后产蛋率很难恢复,表现为“假母鸡”,饮食正常,但是不产蛋。

防治:①雏鸡5~7日龄做1次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带肾)疫苗或肌注油苗免疫,25日龄左右再做第2次免疫,45~50日龄做传染性支气管炎H52疫苗1次,产蛋前再做1次免疫。②鸡场一旦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时,应及时消毒,对发病的鸡可给予药物治疗并提高饲料营养成分。

1.5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

病原:喉气管炎病毒。

流行特点:成鸡多发,秋冬季节多发,传播迅速。

症状: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吸气、甩头、咳嗽、咳出带血渗出物、流泪、流鼻涕、鸡冠发紫、常有部分鸡出现窒息死亡,不及时治疗会出现产蛋量明显下降,并且回升缓慢,慢性病例,病鸡呈现一侧或两侧眼睛失明。

病理剖检:喉头、气管黏膜充血、出血,常被黏液或黄色干酪物堵塞。

防治:①使用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在50~70日龄时全群滴眼滴鼻1次免疫,如果鸡场有不同日龄的鸡群,做喉气管炎疫苗必须都做1次。一般主张,鸡场从来没得过的本病鸡群,不易做本疫苗。做了本疫苗后,鸡可排毒污染场地,所以必须每年都要做。②鸡场一旦发生本病,在初期可用喉气管炎疫苗滴眼滴鼻1次,做紧急接种。③在饮水和饲料给予药物对症治疗。

1.6 鸡痘病

病原:痘病毒。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鸡和火鸡,幼鸽、鹌鹑也可发生,各种野鸟对禽痘易感,痘病一年四季中都能发生,秋、冬两季最易流行,秋季和冬初发生皮肤型痘较多,冬季则以黏膜型(白喉型)痘为多。在肉用仔鸡群中夏季也常流行鸡痘。病禽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散布病毒的主要形式。病毒也可从病禽的唾液、鼻液和眼泪排出。蚊子在传播本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蚊虫吸吮过病灶部的血液之后,即带毒,带毒时间可长达10~30天。争斗、啄毛、交配等造成外伤,鸡群过分拥挤、通风不良、鸡舍阴暗、潮湿、体外寄生虫、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及饲养管理太差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和加剧病情,如有其他病并发感染,可造成大批死亡。

症状:鸡冠、眼角、嘴角、腿、趾、翅膀内侧皮肤有痘疹,口腔、咽喉、气管等黏膜表面有痘病变,并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假膜。

病理剖检:鸡痘的病理变化比较典型,容易识别。在病鸡皮肤上可见白色小病灶、痘疹、坏死性痘痂及痂皮脱落的瘢痕等。黏膜型痘可见口腔、咽喉部、气管黏膜上出现溃疡和假膜。

防治:提前接种疫苗,人工接种疫苗是预防本病的可靠办法。肉仔鸡可在7日龄后接种,其他鸡可在15日龄后或20日龄后接种,白喉型鸡痘可用镊子夹出假膜后涂擦碘甘油或氯霉素软膏。其他鸡痘可在水里加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梁,饲料或水中加多种维生素A、鱼肝油等,有利于粘膜新生和促进食欲,提高抵抗力。

2 细菌性传染病

2.1 鸡的白痢病

病原:禽白痢沙门氏菌。

流行特点:雏鸡容易发生,雏鸭、鹅也易感染。成鸡多为慢性经过。

症状:雏鸡拉白色浆糊状粪,常有“糊屁股”现象,排粪时因疼痛而“吱吱”尖叫,呼吸困难,张口喘气,成鸡表现腹泻,排白色稀便,有“大肚子”现象。

病理剖检:雏卵黄吸收不全,心脏、肺脏上有米粒大灰白色坏死结节,肝脏上有针尖大灰白色坏死点。成鸡卵泡变性、坏死,严重时形成输卵管炎和卵黄性腹膜炎。

2.2 鸡伤寒和副伤寒病

病原:由鸡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鸡、火鸡、珠鸡、孔雀、雏鸭、鹌鹑、野鸡等。鸭、鹅和鸽等均有抵抗力。虽然鸡伤寒常被认为是一种成年鸡的疾病,但有研究发现6月龄以下更为常见。幼龄鸡的鸡伤寒在病变上很难与鸡白痢相区别。本病潜伏期为4~5天,死亡率为10%~50%,有的甚至高达50%以上。

症状:本病可经蛋传播即垂直传染,病雏困倦、生长不良、虚弱、不吃、肛门周围沾有白色粪便、呼吸困难。较大的鸡和成年鸡有的突然停食、精神萎顿、羽毛蓬松、冠和垂肉苍白、皱缩。感染后2~3天内体温可升高1~3℃,感染后4天内可发生死亡,但通常在5~10天内。

病理剖检:幼龄鸡肝、脾和肾肿大和变红,亚急性和慢性阶段肝脏肿大并呈棕绿色或古铜色。肝脏和心肌中有粟粒样灰白小灶,心包炎,卵子破裂引起的腹膜炎,卵子变形、变色和出血,肠道卡他性炎症,公鸡感染后睾丸有灶性损害。

防治:鸡白痢和鸡伤寒、副伤寒都属禽沙门氏菌,在预防上种鸡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平时卫生,经常消毒,种鸡每年监测净化鸡群,种蛋产出和入孵经过消毒,育雏期的鸡雏要保证温度、湿度和饲料的营养,可提前投服抗生素预防。大鸡发病时也应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常用药有磺胺类、呋喃类、氨基甙类、喹诺酮等。

2.3 鸡大肠杆菌病

病原:大肠埃希氏杆菌,有多种血清型。

流行特点: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因饲养水平、环境卫生、防治措施的效果,有无继发其他疫病等因素的影响,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较大差异。

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饲料、饮水、鸡的体表、孵化场、孵化器等普遍存在,该菌在种蛋表面、蛋内、孵化过程的死胚及毛液中都可分离出大肠杆菌,已构成养鸡全过程的威胁。雏鸡发病呈急性败血症经过,有其他病存在,发生本病更为严重。成年鸡产蛋往往在开产阶段发生,死淘率增多,生产性能不能发挥,种鸡场发生此病则直接影响到种蛋孵化率、出雏率,造成孵化过程中死胚和毛蛋增多,健雏率低。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每年的多雨、潮湿、闷热季多发。在肉仔鸡生产过程是常见的多发病之一。

症状:

急性败血症型:中雏和成鸡多发,腹泻、呼吸困难、衰竭死亡,多与其他病原混感出现。

肠炎型:排黄白色、灰白色水样或黏稠样粪便。

气囊炎型:呼噜、张口喘气、咳嗽,多与鸡新城疫、传支、慢呼混合发生。

雏鸡脐炎型:尖叫、行动迟缓、不食、腹部膨大、脐部发肿有硬灶、离群昏睡。

生殖道型:卵巢炎、输卵管炎、腹膜炎、腹部膨大、行走状如企鹅、产蛋停止。

脑炎型:昏睡、扭脖、共济失调、不能站立,倒地抽搐而死。

肉芽肿型:零星发生、消瘦、衰弱。

眼炎型:单侧眼发生、眼皮肿胀、流泪、眼角膜呈不透明白色混浊。

病理剖检:

急性败血症型:表现为心包或肝脏肿大,表面有黄白色纤维素样包膜,黏膜粘连有恶臭味。

肠炎型:肠壁增厚或变薄,如半透明状,肠黏膜脱落,肠道充血或出血。

气囊炎型:气囊混浊、增厚,有黄色干酪样物沉积。

雏鸡脐炎型:腹部膨大、脐部红肿有硬灶、卵黄吸收不良呈黄硬块或黏稠状。

生殖道型:卵巢萎缩、卵泡变形、发紫、输卵管充血、出血、内有黏液或纤维素性溶出物。

脑炎型:小脑膜及实质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肉芽肿型:肠道、肌胃外侧、心脏、肝脏等处可见肉芽结节。

防治:本病的发生与外界各种应激因素有关,平时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改善鸡舍通风条件,还应做好对常发疾病的了解和预防工作。鸡群发病后可用药物进行治疗,使用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新霉素等较敏感药物治疗。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药物治疗。

3 寄生虫病

3.1 鸡球虫病

病原:艾美耳球虫,以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最为常见。

流行特点:温暖潮湿季节多发,加温育雏鸡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侵害两月龄的雏鸡和肉仔鸡,球虫发病日龄可增加120日龄内,近年来产蛋鸡小肠球虫也很常见。

症状:育肠球虫表现为排血便、下痢、消瘦、贫血;小肠球虫主要表现为冠苍白、减食、消瘦、下痢、两腿无力,小肠球虫治疗不及时能出现坏死性肠炎。

病理剖检:盲肠肿大增粗,暗红色,内有血凝块或鲜血,小肠前段肠管增粗,外观可见白斑及出血点,内有黏液或血凝块。

防治:雏鸡15日龄后用药物预防,使用氯霉素、青霉素、磺胺类药物预防3~4天。鸡出现球虫病时,使用药物同预防药物。场地用白灰撒一层或用3%的火碱溶液全面喷雾消毒,每日1次,连用3~4天,以杀死球虫卵。

猜你喜欢

法氏囊球虫雏鸡
渝西地区兔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肉鸡球虫疾病药物防治效果的分析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优选雏鸡四法
3种消毒药对猪球虫的体外抑杀效果观察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毒害与巨型及毒害与柔嫩艾美耳球虫间在免疫方面的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