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吉怀铁路引入怀化枢纽方案研究

2016-03-09蒋志华

高速铁路技术 2016年2期
关键词:客站编组站南站

姬 娜 蒋志华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 610031)

张吉怀铁路引入怀化枢纽方案研究

姬 娜 蒋志华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 610031)

文章针对怀化枢纽客货运站布局、枢纽总图规划、怀化城市规划及张吉怀铁路功能、定位及运量预测的现状,对张吉怀铁路引入怀化枢纽的引入方案进行研究。从怀化地区近远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各新建线路引入方案、主要客货运设施布局、相关线路疏解方案、运输组织方案、近期工程等6个方面对枢纽进行整体布局设置,经过方案比选,给出了推荐方案,为新建客运专线引入枢纽地区提供了研究思路,对铁路枢纽系统的整合发展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客运专线; 铁路枢纽; 客运站; 布局规划; 综合评价

1 引言

张家界至吉首至怀化铁路(以下简称“张吉怀铁路”)位于湖南省西部,北起张家界市,向南经吉首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止于怀化市。线路北端于既有焦柳铁路的张家界地区与黔(江)张(家界)常(德)铁路相连,继续北上至襄阳可与渝郑客运专线相接;在怀化南与沪昆客运专线、怀邵衡铁路相连,继续向南可达桂林、海口,是呼和浩特至海口客运通道和湖南省城际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兼顾区际、旅游及城际客流的客运专线,设计时速为250 km/h。本文以张吉怀铁路引入怀化枢纽为例,通过分析枢纽特征及引入方案分析论证比选的介绍,阐述新建张吉怀铁路引入怀化枢纽方案的思路及理念。

2 怀化枢纽既有概况

怀化枢纽地处湖南省西南部,是湘、鄂、川、黔、桂五省边区的物流、商贸、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怀化铁路枢纽衔接沪昆、焦柳、渝怀铁路和沪昆客运专线四条铁路干线,以及在建的怀邵衡铁路,将形成一个环形的放射型枢纽。沟通昆明、上海、重庆、焦作、柳州、衡阳等6个方向。怀化站和沪昆客运专线新建的怀化南站为主要客运站,怀化东站为主要货运站,既有怀化南站为主要编组站。

3 怀化枢纽总图规划概况

既有怀化南编组站拟置换外迁,在城市西侧新建怀化西编组站,并拆除既有怀化南编组站。

既有沪昆线、焦柳线、在建怀邵衡线、在建渝怀二线等线路的货车运输径路相应引入怀化西编组站,新建怀化东至怀化南客站对侧的货车外绕联络线,使沪昆铁路、焦柳铁路的货车外绕城区,如图1所示。

图1 怀化铁路枢纽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枢纽内客站分工:怀化站办理既有沪昆、焦柳、渝怀铁路普速客车始发终到、通过作业;怀邵衡铁路普速客车始发终到作业。怀化南站沪昆场办理沪昆客运专线动车始发终到和怀邵衡与沪昆客运专线的跨线车通过作业;怀邵衡场办理怀邵衡动车始发终到和普速客车通过作业。

4 张吉怀铁路引入怀化枢纽方案研究

4.1 张吉怀铁路特点及怀化市城市规划情况

4.1.1 张吉怀铁路的功能和定位

张吉怀铁路为呼和浩特至海口客运通道的组成部分,是湖南省城市群城际轨道网络的组成部分,也是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的一条黄金通道,定位为一条兼顾区际、旅游及城际客流的客运专线。

4.1.2 张吉怀铁路的运量预测及特征

根据通道客货运量预测,研究年度内既有焦柳线可承担通道内全部货运业务及少量沿线客流,本项目将主要承担客运功能,其客流由区际间通过客流、景区游客形成的旅游客流、以及沿线居民出行构成的城际客流组成。按长短编组和不同客座利用率,既考虑最大限度满足旅客要求,又合理利用铁路技术设备,确定张吉怀铁路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本项目的客流密度如表1所示。

表1 张吉怀铁路分区段客流密度及对数预测表(万人/对)

结合对旅游景区淡旺季客流分析,预测淡旺季客流如表2所示。

表2 淡旺季客流预测结果表(对/日)

通过对张吉怀铁路的运量分析,发现其近、远期通过、旅游和城际客流分别占总量比例为46%、36%、18%和31%、23%、46%,项目以区际间通过客流为主,兼顾沿线旅游及城际客流。承担的区间通过客流以桂、琼及粤西地区与华中、华北地区交流为主,该部分客流与怀化至桂林客运专线规划紧密相关。

4.1.3 怀化市城市规划情况

怀化市的规划发展方向为“南向发展为主,南延北拓,东进西展”,将形成“四心辉映、八片交融、四山环绕、两水穿城”的形态结构,建成“山水相间、城乡交融、组团布局、共为一体”的生态型山水城市。将大力发展商贸、旅游和现代服务业。规划城市规模2020年人口达到60万人、用地65 km2;2030年人口达到75万人、用地84 km2。

4.2 张吉怀铁路引入怀化枢纽客车开行方案

怀化枢纽旅客列车主要以动车组,通过流为主,具体开行方案如表3所示。

4.3 张吉怀铁路引入怀化枢纽方案研究

鉴于张吉怀铁路为客运专线,且与娄底、邵阳、黔江、贵阳、桂林方向均有交流,结合枢纽客货运站布局,本线引入枢纽主要研究了引入既有怀化站方案、新设车站方案、引入怀化南客站三大系列方案。

4.3.1 引入既有怀化站方案

怀化站长期为枢纽客运站,地理位置较好。为充分利用既有怀化站的客运设施、满足客流既有乘降习惯,首先研究了引入既有怀化站的方案。

既有怀化站为普速客运站,主要承担沪昆、焦柳、渝怀铁路普速旅客列车作业。在车站东咽喉有客整所、客车段、站内段管线(水电专用线、工务专用线、采购专用线、 建筑专用线)等接轨;在车站西咽喉有机务段、供电段接轨。本线有大量快速跨线客车,引入既有怀化站,除了工程本身极为困难,既有铁路改造工程较大、运输干扰和拆迁大、施工过渡难、线型条件差等等外,跨线客车需折角走行,客车走行径路迂回曲折,与枢纽总图对其的定位相左,更与城市规划不符,故方案明显不合理,不宜采用。

4.3.2 新设车站方案

怀化枢纽规划将既有怀化南编组站外迁至城市西侧,结合本线及规划的与怀化西编组站相关引入线走向,分别研究了怀化西编组站西侧、东侧新建客运站,并设以联络线分别引入怀化南客站沪昆场、怀邵衡场方案。鉴于新设客站方案,在枢纽内将形成3个客站,将造成客站分工复杂、不利于客流乘降、换乘,对城市形成新的切割,在编组站附近形成复杂的客货疏解,投资巨大,研究认为价值不大,得不偿失,不宜采用。

4.3.3 引入怀化南客站方案

随着沪昆客运专线及怀邵衡铁路的建设,枢纽依托新建的怀化南站,已经初步构建起初步的快速客运网,因此本线理应重点研究引入怀化南站的方案。

怀化南站为沪昆、怀邵衡两场并列分场的站型。鉴于怀化南客站沪昆场已通车运营,且为高架、无砟轨道车场,无改扩建条件。而怀邵衡场目前仅在局部进行清表、平整场地,尚有改建条件。故本线引入主要研究与怀邵衡场的合场及分场方案。

(1)张吉怀独立分场方案

本线引入怀化南客站,于南侧新建张吉怀场与其并列,并修建本线至沪昆客运专线、怀邵衡铁路的联络线。鉴于新设车场方案联络线工程巨大,工程投资多,不能充分利用怀邵衡场能力,也不便于客流乘降,研究认为不宜采用。

(2)张吉怀、怀邵衡合场方案

怀邵衡铁路为客货共线铁路,货车在目前正建设的怀化南站怀邵衡场均为不停车通过,怀邵衡正线应贯通通往怀化西编组站。随着枢纽内怀化南站怀邵衡场至怀化东货车绕行线的建设,怀邵衡场将办理怀邵衡铁路、沪昆铁路的货车共100多对的通过作业。张吉怀铁路引入后,将形成高速铁路动车、普速客车和货运列车并站运行,运营管理、运输安全性及运输效率均较差。按枢纽总图规划,本站还有规划预留的怀化~桂林方向铁路引入。因此,在张吉怀、怀邵衡合场方案的研究中需进行综合考虑。

①本线正线外包引入怀邵衡场方案

张吉怀正线外包引入怀邵衡场后,怀化南站维持两场站型,张吉怀正线可与规划预留的怀化~桂林方向铁路贯通,实现枢纽总图规划的引入线连接。但本方案需办理4条铁路线的客、货列车作业,高速铁路动车、普速客车和货运列车并站运行,作业列车对数多,运营交叉干扰严重。经研究后不宜采用。

②本线正线中穿引入怀邵衡场方案

张吉怀正线中穿引入怀邵衡场后,与怀邵衡正线贯通,占用了怀邵衡铁路货车进入怀化西编组站的径路。同时,为避免动车与货车的运输干扰、实现客货分线、提高运输安全性,解决货车径路,本方案需增设货车外绕线。将怀邵衡货车、怀化东货车线合并设在怀邵衡场外侧通过,之后再疏解接入怀化西编组站。但由此引起黔江~怀化~邵阳的普速客车不能在本站作业和换乘,只能在怀化站折角,车站功能性大打折扣。为此,在货车外绕线上怀邵衡场外侧设置两台夹四线普速场,用以办理货车通过及黔江~怀化~邵阳方向普速客车的停站通过作业,即可实现其与沪昆客运专线、张吉怀铁路的换乘。最终形成怀化南站三场站型。

4.4 方案选择建议

综上所述,张吉怀客运专线引入怀化枢纽方案推荐采用正线引入怀化南客站怀邵衡场并贯通衡阳方向,另设联络线通往沪昆场,预留怀化~桂林(海口)铁路引入条件,另修货车线外绕怀邵衡场并设普速场方案,如图2所示。

图2 怀化南客站方案示意图

该方案怀化南客站为三场并列布置,既可实现与沪昆客运专线等的同站便捷换乘,又实现了客货分离,运输组织灵活、安全性好,且避免了黔江~邵阳的普速客车在怀化站的折角,满足了本线及跨线客车运营需要,功能全面。

5 结束语

在新建铁路引入铁路枢纽的方案研究中,应根据枢纽的设备设施分布、按照地区各方向间的交换车流特点,确定客货车流的主要引入、生根处,并合理、经济的确定正线位置、设置相关联络线及跨线车运输径路顺畅,追求列车径路最为便捷、客流换乘最为方便,在过程中还需不断检查方案存在的不足、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进一步实现运输组织更好、客流服务更便捷、对城市配套设施和社会交通也衔接更好的方案,实现最佳的资源优化组合,取得最佳的铁路、社会效益。

[1] GB 50091-2006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S]. GB 50091-2006 Code for Design of Railway Station and Terminal[S].

[2] GB 50090-2006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 GB 50090-2006 Code for Design of Railway Line[S].

[3] TB 10621-2014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S]. TB10621-2014Code for Design of High Speed Railway[S].

[4] TB10623-2014 城际铁路设计规范[S]. TB10623-2014 Code for Design of Intercity Railway[S].

[5]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站场及枢纽[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Fourth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Railway. Railway Engineering Design Technical Manual. Railway Station and Terminal[M].Beijing: China Railway Press,2004.

[6] 铁道部令第29号,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S] . No. 29 order of MOR, Specification for Railway Technical Management[S].

[7] 杨健.铁路站场及枢纽设计理念和方法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10,27(6):102-108. YANG Jian. Discussion on Design Concept and Method for Railway Station Yard and Terminal[J].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 2010,27(6):102-108.

[8]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枢纽货车外绕线工程初步设计[Z]. 成都: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8 . CREEC, Initial Design of Freight Train Rerouting Project outside of Chengdu Terminal [Z]. Chengdu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 Ltd ,2008 .

Research on Introduction of ZhangJiHuai Railway in Huaihua Terminal

JI Na JIANG Zhihua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Chengdu 610031,China)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passenger and freight station arrangement, terminal general planning, urban planning in Huaihua, ZhanJiHuai railway functional orientation and transport volume forecas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cheme for leading Zhangjiajie-Jishou-Huaihua railway into Huaihua railway junction terminal. Finally, various plans a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from six aspects such as short and long term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uaihua area, introducing scheme of each newly built lines, major passenger and cargo facilities layout, relevant lines untwining programs, transport organization scheme and the recent engineering. The recommended scheme is put forward, which provides research thought for newly built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introduced into terminal area and be of goo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ailway terminal system.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railway hub;passenger station;allocation plan;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2015-09-07

姬娜(1983-),女,工程师。

1674—8247(2016)02—0006—04

U291

A

猜你喜欢

客站编组站南站
铁路客站候车厅光伏天窗自然采光优化设计
大型枢纽客站STP开通问题的解决方法
孝南站SFM编码电路设计缺陷分析处理及建议
SAM系统在哈尔滨南编组站的综合应用
神池南站视频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我国编组站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西安北客站候车厅过渡季热环境调查研究
编组站停车器自动控制开通方案
北京南站行车公寓给排水环保节能设计要点分析
既有编组站CIPS系统改造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