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后期管理技术

2016-03-09王秀珍

河北农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干热风粒重早衰

王秀珍

小麦后期管理技术

王秀珍

小麦后期主要指小麦孕穗到成熟这一阶段的田间措施。小麦生育后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根、保叶、防早衰、增加粒重。这就要求做到加强肥水管理,搞好病虫害防治,防治自然灾害,预防倒伏来确保小麦的稳产高产。

一、做好水肥管理

1、适时浇水。小麦后期对水肥要求十分敏感,尤其是孕穗水和灌浆水则显得更为重要,应及时进行浇灌。脱肥地块及麦田中脱肥的点片,可用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进行根外补肥,延长上三叶功能,防止早衰,扩源增流加库,争取粒重达最大值。同时要根据麦田墒情,浇好麦黄水,采取大水快灌方式浇,即“跑马水”,促进子粒饱满;但切忌高温干旱天气中午浇水,以免小麦逼熟而减产。此期浇水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不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倒伏。成熟前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根系活力,降低粒重,所以,小麦成熟前10天要停止浇水。

2、看苗追肥。(1)追穗肥。对于叶色淡黄缺肥麦田,孕穗期可结合灌水,亩追尿素3—5公斤,以增加穗期营养,防早衰。(2)后期叶面追肥。在小麦扬花后,可亩用磷酸二氢钾120克加尿素50克加水16公斤,进行叶面喷施,既能防早衰,又兼防干热风。在早晚麦田墒情好的情况下进行,可以喷施叶面肥,收获前20天应禁止使用叶面肥。

二、做好病虫害防治

小麦穗期是病虫集中为害盛期,若控制不力,将对小麦产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到适时早防早控。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有: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全蚀病、赤霉病、红蜘蛛、蚜虫、吸浆虫等。

1、病害防治。小麦拔节后当白粉病或锈病病株率达到60%以上时,可用禾果力、粉锈宁、三唑酮等药剂喷雾防治;扬花期若遇阴雨连绵天气,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防治赤霉病。

2、虫害防治。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虫害,应坚持“蛹期防治为主,成虫防治为辅”的原则,重防粘土和两合土麦田。当4月中旬—5月初每样方虫蛹达2头以上,在墒情良好的情况下,可用辛硫磷或乐斯本稀释后拌成毒土,撒于麦垄间锄划,防效率达90%以上。5月上旬小麦抽穗扬花前,用快杀灵、功夫、杜邦万灵等菊酯类农药除治成虫。5月上中旬麦蚜百株虫量达800头以上,瓢蚜1:120以下时,用吡虫啉或抗蚜威等农药喷雾防治。

在小麦生长后期实施“一喷三防”,是防病、防虫、增加粒重、提高单产的关键技术。要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趋势,采取科学配方,进行适时均匀喷雾。“一喷三防”喷洒时间最好在晴天无风上午9—11时,下午4时以后喷洒,开展“一喷三防”时,每亩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12.5%烯唑醇(特谱唑)可湿性粉剂30克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1.8%阿维菌素乳油 4000倍液和磷酸二氢钾100—120克或永业生命素100克,兑水30—45公斤混合喷雾即可。

三、预防自然灾害

预防干热风或高温青枯,小麦生育后期(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常遇到干热风(气温高于30℃,大气相对湿度低于30%,风速3—4米/秒)或雨后青枯(持续高温突然降雨,又立刻晴天),造成叶片青枯逼熟,粒重下降。因此,应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巧灌麦黄水(灌浆期浇水最好选择无风夜间浇水),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危害;也可在干热风来临前用醋酸或化学调控剂叶面喷施,或结合病虫害防治开展“一喷三防”,提高小麦抗旱、抗热能力,预防干热风,提高粒重。

四、适时收获

小麦成熟程度是决定收获期的主要依据。熟期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乳熟、蜡熟期又分为初、中、末三个阶段,根据植株和籽粒的色泽、含水量等来确定。乳熟期的茎叶由绿逐渐变黄绿,籽粒有乳汁状内含物。乳熟末期籽粒的体积与鲜重都达到最大值,粒色转淡黄、腹沟呈绿色;蜡熟期籽粒的内含物呈蜡状,硬度随熟期进程由软变硬。蜡熟初期叶片黄而未干,籽粒呈浅黄色,腹沟褪绿,粒内无浆。蜡熟中期下部叶片干黄,茎秆有弹性,籽粒转黄色,饱满而湿润。蜡熟末期,全株变黄,茎秆仍有弹性,籽粒黄色稍硬。完熟期叶片枯黄,籽粒变硬,呈品种本色。

最适宜的收获阶段是蜡熟末期到完熟期。过早收获,籽粒不饱满,产量低,品质差。收获过晚,籽粒因呼吸及雨水淋溶作用使蛋白质含量降低,碳水化合物减少,千粒重、容重、出粉率降低,在田间易落粒,遇雨易穗上发芽,有些品种还易折秆、掉穗。人工收割收获宜在蜡熟中期到末期进行;使用联合收获机直接收获时,宜在蜡熟末至完熟期进行。留种用的麦田在完熟期收获。

(作者单位:临漳县农牧局)

猜你喜欢

干热风粒重早衰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干热风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粒重的影响效应*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蔬菜防止早衰的五要点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中国小麦干热风灾害研究进展
基于GIS的邯郸市干热风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小麦光合器官对不同穗位和粒位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1971-2010年河套地区干热风发生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