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滴眼药水操作的相关研究进展

2016-03-09曹文竹席淑新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16期
关键词:滴眼药泪囊眼药水

曹文竹 席淑新

(1.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032;2.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上海 200031)



·综 述·

滴眼药水操作的相关研究进展

曹文竹1席淑新2

(1.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032;2.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上海 200031)

眼药水; 滴眼; 护理

Eye drops; Eye drops administration; Nursing

滴眼药水法是眼科诊断和治疗病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简便易行、节省药物、作用快、易吸收等优点。但是滴眼药水方法中不同的操作细节将会影响药液在眼部的吸收以及患者的感觉。为了更好地提高眼药水局部使用的疗效和病人的舒适度,笔者就眼药水使用过程中一些存在的操作细节差异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护士的规范操作提供借鉴。

1 操作前的手卫生

国外书籍[1-3]指出,在滴眼药水之前需戴无菌手套。也有研究[4]指出在需要的时候戴手套。但每次滴眼药水前均戴手套在我国的临床工作中可行性较差。当护士为不同患者滴眼药水时,原则上不同患者之间的操作会进行洗手。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护士常规用一次性消毒棉签代替手指拉开下结膜囊,一般不会碰到患者的眼睑,而洗手的原则是如果操作者的手碰到患者的某一部位比如眼睛、睫毛、皮肤、纱布等则需要洗手,否则可以不洗手。这样操作对护士来说可以避免短时间内反复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对皮肤造成的伤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快速手消毒剂的使用。

2 滴眼药水时患者的体位及手法

常规的滴眼药水操做流程中,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稍向后仰并向患侧倾斜,防止药液流入健侧眼造成交叉感染或不良副作用。 Hsu SY等[5]研究了无眼外伤、干眼症、眼睑或鼻泪管异常等病史的17位年轻志愿者的34只眼,比较三种不同的头部体位即坐位、仰卧位(上、下结膜囊保持同一水平)和仰卧头后仰位(肩下垫枕,使上结膜囊低于下结膜囊)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结果发现坐位时下结膜囊的药物生物利用度显著高于上结膜囊,仰卧头后仰时上结膜囊的药物生物利用度显著高于下结膜囊,上结膜囊药物生物利用度在仰卧头后仰位时显著高于仰卧位,上、下结膜囊总的药物生物利用度在仰卧头后仰位时是坐位时的3倍,并且也是仰卧位时的2倍。

滴药时,通常用左手持棉签或棉球分开上下眼睑,也有操作者习惯用手指直接分开上下眼睑,右手持药瓶滴药。但在滴完眼液后,如何将眼睑复位,不同操作者会有不同手法。有操作者滴眼液后,直接将棉签移除同时嘱患者轻轻闭合双眼,而有的操作者主张用将上眼睑轻轻提起,嘱患者轻轻闭眼同时将上眼睑放下。这两种操作手法的细微差别在于:前一种直接放开眼睑复位法简便快捷,不污染操作者双手,但眼睑闭合的同时,部分眼液会随着上下眼睑闭合被挤出结膜囊,造成眼药的浪费,患者也会因眼药水被挤出而担心眼药用量不足;后一种方法需双手配合,必然造成操作者手部污染需要反复洗手,但眼药水在上眼睑提起时迅速充满整个结膜囊,从而不易被眼睑闭合时挤出而造成眼药的浪费和患者的不良感觉。但被挤出的药液是否会影响治疗效果,目前尚无科学依据,然而这个操作细节是否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找出实证依据,从而统一操作手法,需要眼科护士进一步的思考。

3 瓶口与眼的距离

滴眼药水时,眼药水瓶口与眼应有一定距离。Rick Daniels等[4,6]书中提到的是1~2 cm,刘淑贤[8]提出滴眼药水时瓶口离眼的距离为2 cm以上。大部分书籍和文献[ 7,9-11]中提到的药瓶离眼的距离是2~3 cm,也有研究[12]提出药瓶距离眼球中心5 cm左右。眼药水瓶口离眼一定距离是为了要避免触及睫毛及眼睛污染瓶口导致眼药水被污染,距离1 cm触及睫毛及眼睛的机会较大,距离过大则容易导致手的抖动或定位不准确从而增加滴药失败的几率。

4 每次滴眼药水的量

国外各专著[1,13-14]中大部分提出滴眼药水的量是根据医嘱而来;陈燕燕等[12,15-17]指出眼药水滴1滴即可;大部分书籍和文献[2-3,6,8,11,18]中指出适合量为1~2滴。正常时结膜囊最多可容纳30 μL液体,其中泪液为7~9 μL,因此结膜囊最多可容纳约20 μL的药液。一般滴眼剂一滴药为25.1~56.4 μL,因此,常规治疗滴眼时滴一滴就够,以免造成浪费[18-19]。所以在滴眼药水时,如果滴的位置不准确,眼药水没有完全进入眼睛内,可补滴一滴保持疗效,否则一滴即可。然而临床操作中,病人常常不理解,希望护士为其滴的越多越好,作为专业护士,应利用专业知识为患者作出解释,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满意度而一味满足患者因缺乏医学知识提出的不恰当要求,浪费医疗资源。

5 不同眼药水的使用间隔时间及滴药后闭眼时间

局部用药后药物被吸收进入眼内的速度和量,取决于药滴的大小、泪液中的蛋白含量、两种滴眼剂滴眼的间隔时间等。如果两种滴眼剂的间隔时间太短,药物会大量地溢出眼外,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18]。刘海波[20]研究了需要多种滴眼液治疗的患者,观察组每次滴完一种眼药后间隔10 min再滴另一种眼药水,对照组每次滴完一种眼药水后连续滴另一种眼药水,结果观察组眼部的充血、畏光、流泪、疼痛情况及视力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Nettina等[21]在著作中提及若连续用几种不同的眼药水时每种眼药水之间间隔30 s;罗凤萍等[10]认为间隔2~3 min较为合适;陈燕燕等[15]定为间隔3~5 min;有专著[1]指出间隔时间至少5 min;殷磊等[7,13,18,22]认为同时用不同眼药水时间隔5~10 min更为合适;吴素红[16]认为应间隔10 min以上;李传课[17]则指出应间隔20 min。正常情况下泪液以每分钟约16%的速率更新,如果滴眼药后引起反射性流泪,则更多的泪液得到更新,大部分存留在结膜囊内的药物由于眨眼产生的泵浦作用进入泪道而丢失。药物在泪液中丢失的高峰时间是滴药后的头几分钟内。因此滴眼4 min后只有50%的药液仍留在泪液中,10 min后只剩17%。所以为促进药液的眼部吸收,避免后一种药液将前一种药液冲洗掉,嘱患者再次滴眼药的最短的间隔时间为5 min[19,23]。

闭眼时可使眨眼动作停止,从而减慢泪道的排流,使药物在结膜囊内存留时间延长,减少全身吸收,增加眼部吸收,更好地发挥药物作用。Alexander等[24]指出患者滴完眼药水后应闭眼30 s以促进药液吸收;吴素红[16]提出闭眼30~60 s;陈燕燕[15]认为闭眼1~2 min;张淑慧、韩杰等[6,11,18]认为2~3 min;刘淑贤等[7-8]指出滴眼后患者闭眼3~5 min;也有学者[12]指出可闭眼5 min左右。笔者认为闭眼时间长短可参考不同眼药水的间隔时间。

6 特殊药液使用后需按压泪囊的时间

在用某些特殊药液如阿托品、毛果云香碱时,为避免药液流入鼻腔经黏膜全身吸收对患者产生毒副作用,在滴这类药液后需按压泪囊,按压泪囊可用棉签或棉球按压。Craven[25]认为按压泪囊30 s;Potter等[2]认为按压泪囊30~60 s; Caroline Bunker等[1,3,6,13,18]指出按压泪囊1~2 min;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安全用药研究所以及其它一些文献和参考书[9,11,15-16,18,26]都建议按压泪囊2~3 min。笔者认为按压泪囊的时间长短不同的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决定,缺乏科学依据,这个问题是否值得眼科临床工作者用严谨的科学方法去探究,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7 眼药水开封后有效期的问题

眼药水通常要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免日光直射、高温、潮湿等不利因素。眼药水未开封前可按照有效期放置,使用前查看其有效期即可。然而眼药水开封后,究竟有效期为多长时间,也是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一些眼药水在说明书上有明确建议,如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开启后有效时间为24 h,但大多数眼药水在说明书上并无建议。有作者[27]建议开启后的眼药水有效期为1个月以内,也有文献[28]指出开启眼药水瓶后超过28 d不宜再用。还有作者[27]指出定时检视所有眼药水,只要曾经用过,即使未用完最好3个月全部换过。这些建议如果只凭经验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这个环节也需要临床医务工作者谨慎寻找科学依据。

8 滴眼药水的新方法、新器械

随着人们对滴眼法的思考,有很多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滴眼药的方法和滴眼药辅助器具。针对患者自行滴眼污染率和错误率较高的问题,Strungaru等[29]研究中有将双眼均要滴眼药水的患者30例6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每位研究对象均用传统滴眼药水法自行滴眼,滴一只眼时使用使用镜帽(即一个凹透镜固定在类似棒球帽的边缘上),滴另一只眼时不用镜帽,结果使用镜帽组的眼药水瓶瓶口碰到眼或眼睑、眼药水滴错位置的发生率均比没有使用镜帽组显著降低。患者使用镜帽能够自己通过帽边的镜子观察到滴眼药水的整个过程,能有效地降低自行滴眼的污染率和错误率。为方便患者自行滴药,也有学者[30]研制出自助式眼药水滴注器,使用该滴注器可减小患者的痛苦感,而且不会戳伤眼睛,药瓶前端不会触及眼部,因而不会出现药水变质或者交叉感染的情况。住院患者能够自行滴眼药水,也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对新的方法和技术的探索使眼药水的使用更加合理、方便,对提高眼药水的治疗效果和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都有所帮助。

9 小结

眼药水的使用对患者来说虽然非常重要,基本方法一致,但是对于很多细节性问题在临床实际操作中都有所不同,而这些细节对眼药水能否发挥最大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不同从另一个角度也反应了护理操作在临床工作中存在很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科学的实证依据,说明护理操作的严谨性和可信度还需要不断提升,以提升护理的专业性。为了使滴眼药水这一眼科临床护理操作更规范更科学,眼科护理工作者还需要从滴药前的手卫生、滴药时体位、滴药手法、滴药后闭眼及按压泪囊时间以及眼药水开封后过期时间等方面认真研究,为科学制订滴眼药水法的统一规范提供参考,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 LW & Wilkins.Lippincott's nursing procedures[M].Wolters Kluwer/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Health,2012,295-296.

[2] PA Potter,AG Perry,PA Stockert,et al.Essentials for nursing practice 8th edition[M].Elsevier,2015:433-434.

[3] Kim Cooper,Kelly Gosnell.Foundations of nursing 7th edition [M].Elsevier,2014:586-587.

[4] Rick Daniels.Nursing fundamentals: caring &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M].Australia:Delmar Learning,2010:897.

[5] Hsu SY,Lin CP.Differences in bioavailability of fornixes in different head positions[J].J Ocul Pharmacol Ther,2002,18(4):371-376.

[6] 韩杰.眼科临床护理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84-85.

[7] 殷磊,刘明.中华护理词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30.

[8] 刘淑贤.同仁眼科专科护理操作技术规范与评价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9-20.

[9] 席淑新.眼耳鼻喉口腔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9.

[10] 罗凤萍.眼科患者滴眼药水治疗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11):2426-2427.

[11] 张淑慧.眼病滴眼药水的规范操作[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8):1725-1726.

[12] 白春燕,徐丽华.如何正确滴用眼药水[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36(8):661.

[13] Caroline Bunker.Rosdahl.Basic Nursing[M].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8:864-865.

[14] Craven,Ruth F.Fundamentals of nursing:human health and function[M].Philadelphia:Wolters Kluwer/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Health,2013:424.

[15] 陈燕燕.眼科护理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4-245.

[16] 吴素红.临床眼科护理指引[M].广东:广东科技,2010:72-73.

[17] 李传课.中医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2.

[18] 孔冬.实用眼科疾病护理[M].山东:山东科学出版社,2010:304.

[19] 赵堪兴.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0.

[20] 刘海波,孙玲,马月仙.眼药水间隔时间对急性结膜炎患者疗效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7):662-663.

[21] Nettina,Sandra M.Lippincott manual of nursing practice[M].Philadelphia:Wolters Kluwer Health/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13:575-577.

[22] 王增寿.眼科用药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1.

[23] 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60-461.

[24] MF Alexander.Nursing practice hospital and home:the adult[M].New York:Churchill Livingstone,2006:562.

[25] Ruth F Craven,Constance J Hirnle,Sharon Jensen.Fundamentals of nursing:human health and function[M].Philadelphia:Wolters Kluwer/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Health,2013:562.

[26] Americcan Society of Hospital Pharmacists.Atropine Ophthalmic[EB/OL].[2016-05-23].htpp://www.satemedication.com/searchresalts/DisplayDng.aspx?id=ab82487.

[27] 中国药学会.眼科疾病合理用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3.

[28] Jensen MK,Nahoopii R,Johnson B.Using multi-dose eyedrops in a health care setting:a policy and procedural approach to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patients[J].JAMA Ophthalmol,2014,132(120):1476-1479

[29] Strungaru MH,Peck J,Compeau EC, et al.Mirror-hat device as a drop delivery aid:A pilot study[J].Can J Ophthalmol,2014,49(4):333-338.

[30] 唐文,付敏,张燕,等.自助式眼药水滴注器的研制及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3A):828.

曹文竹(1991-),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五官科临床护理

席淑新,E-mail:shuxinxi71@126.com

R473.77

A

10.16821/j.cnki.hsjx.2016.16.007

2016-01-18)

猜你喜欢

滴眼药泪囊眼药水
泪道造影及MSCT在鼻腔泪囊造口术中的应用价值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青光眼患者滴眼药方法的护理干预及效果
点用眼药水的五大误区
探究PDCA循环法提高眼科护士对住院患者滴眼药执行率的影响
PDCA循环法提高眼科护士对住院患者滴眼药执行率的影响
眼药水不可乱点
威力无比的眼药水
鼻内镜下寻找泪囊位置的体会
躺着滴眼药水嘴里不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