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记者的认知偏见与新闻报道的相关思考

2016-03-09刘凯

科技传播 2015年24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新闻报道

刘凯

摘要 新闻媒体与记者承载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对于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以及经济问题等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但是当前存在着部分记者在认知上存在着偏差,从而造成新闻事实缺乏真实、公正性。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新闻记者的认知偏差对新闻报道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合理的改善方法,以此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 新闻记者;认知偏见;新闻报道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53-0003-01

作为社会现实的传播者,新闻媒介所传递的内容直接对民众的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受权钱交易的影响,许多记者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造成在新闻事实报道中掺杂个人偏见,从而不能对社会现实进行真实客观的反映。所以,本文针对于此,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以此保障新闻传播的公正与理性原则的实现。

1 新闻认知偏见的概念分析

当代的社会心理学家对认知偏见的研究最深,而且也有一定的研究理论成果。对于现代的认知理论来说,偏见作为消极情绪的一种,主要是指认知、情感与行为等方面的认知偏差,而且在宗教,政治以及性别问题方面都有着具体的表现。在马赛尼斯看来,概括一类人所表现出来的僵化、不合理则是偏见的表现,而且虽然对于这类人的评价缺少直接的证据,但是人们仍保持原来的态度。对于偏见来说,主要是从社交与媒体的影响中所产生的,是一种后天形成的态度。其中,对大众偏见的产生影响较大、较深的就是新闻媒体。由于新闻媒体通过形象的报道能够对大众从感官上产生一种感受,经过长期的影响,这种偏见逐渐被强化。

2 新闻记者认知偏见的对新闻报道产生的影响

2.1 报道内容因受媒体的阶层歧视而失实或歪曲

中国正处于发展中阶段,社会面临着转型。不同的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正在逐渐形成,而且随之而来的大量弱势群体也渐渐出现。这类弱势群体不但要承担着社会改革为他们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还要受到社会的歧视与偏见。对于这类人在大城市中主要就是农民工群体,对于农民工来说得不到城市居民所拥有的基本保障,还要受到一些人的冷遇,同时他们也被扣上了愚昧落后、生活脏乱以及素质低劣的帽子。最关键的是,在一些新闻报道中也对这类群体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对于报道内容一小部分是关于农民工讨薪难、返乡难以外,大部分都是以农民工的负面报道上,如赌博、欺骗、抢劫以及跳楼等。在一些机关单位的报道中,农民工则属于被帮扶与被关怀的对象,这就使民众对农民工的印象主要停留在缺乏主动性与独立意识上,对农民工生活的艰辛以及勤劳善良的本质都没有客观的评价与报道。

2.2 造成国外媒体曲解与误解中国问题

对于一些西方媒体而言,中国问题的报道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与偏见。主要集中在人权、内政以及外交问题上,而最为显著的就是近些年来对我国人权问题的歪曲。例如,在2008年的“拉萨事件”,一些西方媒体在事件发生以后第一时间就开始连续追踪报道,然而在内容的虚实方面存在着问题。例如,英国的《泰晤士报》中报道中国运用“军事镇压”“武装管制”以及“藏人被杀”等字眼已经在事实上有了曲解;另外,在关于奥运会期间,在西方媒体人的猜想中不是对开幕式的形式,而是用一种比较的方式,同前几届的奥运会进行比较,这种偏激的报道形式,不利于对中国事实的真实呈现。

2.3 国内媒体的性别歧视,缺乏公正公平的报道

在体育报道上,性别歧视现象较为严重。由于长期以来女性地位不高现象的存在,这种歧视在体育新闻中的报道极为明显。对于女性的报道内容深度、数量以及方式与频率上,明显低于男性。例如,对于中央电视台的体育频道中.《体育世界》等栏目中,简讯、小专题以及其他的报道形式中关于女性运动员的报道,从数量、位置以及报道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在数量上明显处于劣势,而在报道位置上女性往往占不到头条新闻内容中,在报道方式上女性只是以软新闻为主,对女运动员的体育成绩的涉及较少。除此以外,在一些政论与经济新闻上,女性的关注领域往往不及男性。这都造成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与不公。

3 改善因新闻记者认知偏见出现的新闻报道问题的有效举措

3.1 健康和谐主流价值观的提倡

由于当今社会处于全面转型时期,市场逻辑在社会生活上的渗透已经越来越深入而且人们的价值观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当今社会,金钱观与权力观都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对人们的价值取向的引导都存在着偏差。在这种情势下,社会群体从利益与阶层上又有了不同的划分,但是这种划分的结果对社会矛盾以及社会动荡的出现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应该倡导一种积极、和谐、健康的主流价值观念;而对于传递社会消息的重要媒介,新闻媒体承载着传递社会消息,把握时代脉搏,洞察社会价值取向的主要途径,应该积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努力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以及大众的思想导向真实的展现在社会人面前,同样在承担着自身社会职责的基础上,使健康和谐的价值取向得到有效的宣传与推广。

3.2 努力提升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

首先,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基本的职业素养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应该培养新闻记者的自律意识,使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作为记者工作的出发点,保证公正与客观性,对权钱交易行为予以严肃的鞭挞,树立追求社会效益的远大抱负。其次,还要进行一定的内部监督机制的有效建立,对于优秀新闻的采访、审稿与播出等环节严把关口,对于有偿新闻与虚假新闻进行摒弃,严厉批评相关责任人的不良行为,而且对于不遵守职业道德的新闻记者予以开除处理。再有,培养新闻记者的他律意识。制定严格的新闻活动方面的立法规程,积极对新闻法加以完善,将记者的权利、义务与职责等都在一定的立法活动内完成,通过人民普通意志的法律来对记者的行为加以约束,使得中国的新闻记者法与国际通行的惯例接轨,以此促进新闻自由的充分实现,而且使其与滥用新闻自由所得到的惩戒相互平衡,使记者能够积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3 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对于不同意识形态的群体,应该通过与其不断地接触与了解,真正深入他们的生活中去,才能使原有的偏见得以消除。对于不同国家与地区的记者可以相互交流,从而使偏见得以消除。例如,国内新闻媒体记者可以与国际上的媒体与记者构建一个沟通的平台,应该逐渐对国外媒体进行开放,使得国外媒体能够真实了解中国的问题,从而消除隔膜。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闻媒体行业中,作为新闻记者应该具备较高的个人修养与职业道德素质,认真对待记者这份工作,对现代社会中的不良价值取向应该学会抵制,保持自己理性与清醒的头脑,认真履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从而使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得到良好的保障。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新闻报道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关于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的公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