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后的持续发展

2016-03-08任丽婵

大学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持续发展转型

任丽婵

[摘 要]在经济、社会深化改革与全面发展时期,在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渐趋成熟之际,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转型后的持续发展问题。新建本科院校要想与老本科院校竞争一席之地,需要创新自身的办学特色,要持续发挥教师教育的优势,强化实践学习、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特色。新建本科院校要时刻明确人才培养为其本质职能或核心职能,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为第一要务。可以从政府和高校两个层面制订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后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017-03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至今,学校数和在校生规模均已占到本科院校总体的1/3。这些应产业转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需而诞生的院校,在经历了分类与定位、资源整合与课程重建等一系列难题困扰之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转型的方向以及转型后的持续发展路径逐步变得清晰起来。基于转型发展之后的各项改革均应朝向纵深方向发展,尤其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出台之后,在新时代和新机遇下,如何解决好转型后的持续发展问题,将是新建本科院校要面临的重要困难。

一、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背景分析

我国已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与之相应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期。承担大众人才培养任务的各类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如何在庞大而复杂的高等教育体系内发挥独特作用,是每所新建本科院校都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

新建本科院校升格之初面临的一个共同困难是:定位不明确。但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摸索之后,应该说在理论上和政策上,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已经逐步明确。学者们的研究结论是:新建本科院校将应世界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大势所趋,逐步朝向应用型大学的方向转变。第四次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指出,新建本科院校要着力解决好科学定位问题,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1]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特别提到“引导一批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可见,新建本科院校目前应考虑的已不再是宏观的方向问题,而是具体的发展策略问题。若将转型发展定位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变办学方向、明确办学定位等观念的层面,之后应该着力进行的则是方向或观念转型后的持续发展问题,即具体对策的找寻过程。

二、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状剖析

新建本科院校常常处于省会城市以外的中等城市,常常是这些地级城市中唯一的本科高校。师专合并、升格是新建本科院校构成的主要途径之一。忻州师范学院是2000年升格的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将其作为案例剖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管窥这类院校发展的现状。

(一)定位逐步明确,转型初步成功

2005年前后,有关新建本科院校是应该更为“学术”还是“应用”,抑或二者兼顾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的探讨特别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的定位应遵循“面向大众+服务地方+追求实用+凸显特色”的原则;办学层次应以本科教育为主,保留适量专科教育;办学类型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辅以训练职业型人才;在职能定位上应以教学为主,科研为策,服务强校,并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2]忻州师范学院同样在2005年前后组织全院各系部全面修订了一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明确了教学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确立了“培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愿意献身党和人民基础教育事业的高素质中小学教师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

在此定位基础上,学院上下的办学实践发生了渐进式变革,呈现出一种“分布式转型发展模式”。[3]一是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观念不断深化。依托于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原有“高师院校—地方政府—实习学校”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实践平台更加完善。以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改革逐步在全院推广。二是实践教学体系趋于完善,在三位一体平台基础上,逐步拓展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育课程,强化全程实践教学。三是确立了“面向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面向高师教育发展、面向基础教育发展”的科研发展战略,将科研作为促进学院发展的具体策略。可见,无论是从人才培养模式上,还是教学、科研改革上均已体现了转型发展的办学理念。

(二)办学特色的凝练与改革经验的积累

特色是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处在大众化发展阶段的新建本科院校,不可避免地将参与激烈的生源竞争、就业竞争等。绝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在逐步认同新的办学定位后,开始寻求凝练自身办学特色的发展之路。现实中,以师范为基础升格的本科院校纷纷开始寻求文理综合发展的路径,有的院校甚至希望脱掉“师范”的帽子。然而,特色的凝练应该与历史、实力相连接。理论上,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需要一支以培养高素质教师为专长的院校队伍;实践中,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脱节也需要鼓励一批能够接地气的院校去完成我国农村、偏远地区师资储备的任务。因此,以师范为基础升格的新建本科院理应坚持教师教育的特色。

忻州师范学院秉持教师教育的传统与特色,经过十余年办学经验的积累,积极探索出了适应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所需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活动,并于2008年获得全国高校中唯一的“两基”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建立在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改革基础上,学院对教学计划相应进行了全面调整,逐步形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农村和学校的实际与教育教学对象的特点,构建出了教育理论、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教育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促使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科知识以外的教师专业知识的积累,更加注重教育实践技能的强化训练,更加关注职前与职后课程之间的衔接与一体化设置。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强化实践和实验教学,推进全程教学实践改革,强调对专题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等的探索。

三、新建本科院校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一)基于政府层面的宏观调控

1.倡导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一种特殊环境下产生的特殊形态的高校,其存在的历史使命即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然而,许多师范类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师教育大学化发展的历程中,由于过于关注教师教育的学术性而忽视了教学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导致处于职前培养阶段的师范生仍然不可避免地越来越远离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这不仅是高校需要反思的问题,更应该成为政府层面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政府层面的宏观调控应该坚持倡导新建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包括提供给适应地方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开展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的科学研究,以及各种与地方深度融合的活动。

2.引导通向农村教育

2008年岁末,教育部公布了《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关注义务教育教师》,其通过大量调查数据真实地描绘中西部农村地区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这一最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及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学质量不高、骨干教师流失等现象仍比较普遍。近年来,国家不断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启动“特岗教师计划”、“国培计划”,鼓励开展“顶岗实习支教”活动,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工作。这些举措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师资不足等问题,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为此,直接服务于地方教育的各新建本科院校虽已经在顶岗实习支教等项目上作出一定的努力,仍然应该在更全面、更广泛的意义上尝试通向农村教育的办学导向,确立为农村教育服务的办学目标,培养能够长久服务于农村教育的高素质人才。这既是农村教育发展之所需,也是新建本科院校使命之所在。

(二)基于高校层面的合理规划

1.强化服务意识,加快全面改革

在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黄金时代,新建本科院校应该逐步强化服务的意识,在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要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强化服务意识要求高校应坚持主动适应社会的原则,“由全球化引起的教育系统的改革越来越强调由消费者选择和不断竞争资源提供者的市场运作方式,这也促使学校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最终的结果就是,学校必须要吸引潜在教育消费者的注意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要把学校的目光聚焦在某个更为具体的‘公众身上”。[4]因此,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是高校生存的必需。例如,顶岗实习支教仅是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导火索,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也仅是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它背后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思想趋势或观念,这种开放与竞争的观念将逐步渗透到高校发展的各个方面。未来各类新建本科院校同样需要以类似的突破口来逐步推动高等院校系统内部的一系列改革。

2.充实办学力量,加强研究职能

新建本科院校要立足于本科教育之林,必须走自己的路,坚持以教学为主、科研为策。但是,基于新建本科院校原有的薄弱基础,首先应该不断充实其办学力量,尤其是师资质量。这就需要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多方面措施,进一步提高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的比例、提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学一线教师开展围绕教学的各类学术研究;明确一线教师的研究围绕教学、为了教学的工作思路,倡导其扎根实践。师范类新建本科院校则应该认真研究地方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的发展。

3.创新办学特色,稳保人才质量

高等教育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变革、大发展后,现已进入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主要特征的大提高时代。新建本科院校要想与老本科院校竞争一席之地,首先需要创新自身的办学特色,例如师范类新建本科院校要持续发挥教师教育的优势,强化实践学习、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特色。其次,新建本科院校只能也一定是中国特殊历史阶段下的一个独特称谓,伴随着我国大众高等教育系统的成熟,伴随着每类高等教育机构定位发展的明确,伴随着各个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巩固和发展,“新建本科院校”这一概念必将消失。而像忻州师范学院之类的各个院校将会归并到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不同序列内,牢牢把握“质量”意识发挥其“服务”的使命。这就要求新建本科院校时刻明确人才培养为其本质职能或核心职能,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为第一要务。

[ 参 考 文 献 ]

[1] 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定位是关键——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5-11-11(1).

[2] 姚加惠,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分析与准确定位[J].龙岩学院学报,2006(8).

[3] 王鑫,温恒福. 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模式及要素分析[J]. 教育科学,2014(12):70.

[4] Christopher lubienski. Public schools in marketized environments:shifting incentives 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competition-based education reforms[J].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111,2005(8):464.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持续发展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试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实施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