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化休克护理指标用于156例小儿中重度烧伤救治的效果观察

2016-03-08胡新顺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重度细化休克

胡新顺

河南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手术室 新乡 453000



细化休克护理指标用于156例小儿中重度烧伤救治的效果观察

胡新顺

河南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手术室新乡453000

细化休克护理指标;小儿;中重度烧伤

严重烧伤后患儿体内大量炎症介质不断释放,从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导致中重度烧伤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2014-01—2015-12间,我们在中重度烧伤患儿的救治中,细化休克护理指标,现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2-01—2015-12间收治的156例中重度烧伤患儿做为本次观察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将2014-01—2015-12间收治的78例患者做为观察组,其中男40例,女38例;年龄8个月~8岁,平均3.85岁。烧伤面积:10%~15% 20例,16%~25% 37例,>26% 21例。将2012-01—2013-12间收治的78例患者做为对照组,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7个月~7岁,平均3.91岁。烧伤面积:10%~15% 21例,16%~25% 37例,>26% 20例。均以混合Ⅱ度烧伤为主,面部、颈部、躯干、四肢、会阴及臀围为主要烧伤部位。2组患儿的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静脉输液促进复苏,密切观察患儿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病情观察,给予抗休克、抗感染、镇静止痛治疗,并对复合伤进行处理。观察组根据细化休克护理指标开展救治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2.1液体(1)监测目标:根据医嘱实施补液计划,保证液体能够按需有效输入。(2)检测内容: 接诊后快速为患儿建立2条静脉通路,1条用作胶体、血浆的输注,1条用于晶体液、水分的输入。伤后第1个24 h液体总量的一半需8 h内完成滴注,剩余一半需在16 h内完成滴注。

1.2.2尿量(1)监测目标: 将患儿尿量维持在1.0 mL/(kg·h)以上。(2)监测内容:中度烧伤患儿的尿量需维持至1.0 mL/(kg·h),重度烧伤患儿需维持在1.3~1.4 mL/(kg·h)。护理人员在观察尿量的同时还要观察尿液的颜色。

1.2.3心率(1)监测目标:将患儿心率维持在140次/min以下。(2)监测内容:患儿伤后心率可增加至160~180次/min,甚至达200次/min。主要是由于血容量不足所导致。除此之外还与体温升高、哭闹等有密切关系。因此需持续监测患儿心率,1次/0.5~1 h。若患儿心率加快至180次/min以上,在积极纠正休克处理同时,还需给予强心药物,并加强心电监护。

1.2.4神志(1)监测目标:患儿神志保持清醒,且无烦躁现象。(2)监测内容: 1岁内患儿一般有精神萎靡、嗜睡等临床表现;1~4岁患儿一般有躁动不安、反常的安静、兴奋等表现,且逐渐进入昏睡状态。超过4岁的患儿则可表现为多话、异常紧张等。患儿有上述表现或上述表现未明显缓解,可能是血容量不足所致,及时为其补充血容量;若由脑水肿或呼吸道梗阻引起,需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1.2.5体温(1)监测目标:将患儿体温维持在37.5 ℃左右。(2)监测内容:伤后休克患儿体温较低,需要为患儿保温。将室内温度维持至28~32℃。采用远红外线治疗仪对患儿烧伤创面治疗,保证肢体末端温度适宜。测量患儿体温,1次/2~4 h。对于体温38.5 ℃的患儿可实施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

1.2.6呼吸(1)监测目标:将患儿呼吸维持到20~40次/min。(2)监测内容: 头面部及呼吸道烧伤患儿,极易出现窒息。需在患儿床边准备好吸痰器、急救药品和气管切开包。一旦发现患儿颈部明显水肿对呼吸造成影响,需及时通知并协助医生处理。

1.2.7周围循环(1)监测目标:患儿肢端转暖且面色红润。(2)监测内容:密切观察患儿外周静脉、毛细血管是否充盈良好。观察肢体皮温及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正常。一旦发现患儿面色苍白、肢端冰冷、口唇发绀、皮肤出现花斑状、毛细血管充盈反应迟缓、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可考虑为血容量不足,需加快补液速度,并加强保暖工作,改善患儿周围循环。

2 结果

观察组救治成功78例(100.00%),无1例死亡;对照组救治成功70例(89.74%),死亡8例(10.2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重度烧伤患儿的烧伤深度深、烧伤面积广,且易对呼吸道造成损伤并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小儿能否安全度过休克期与抢救效果、并发症有密切关系。小儿循环血量较少,中重度烧伤后大量体液渗出,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快速减少,易诱发低血容量性休克,增加病死率[2]。既往认为患儿伤后6~8 h是液体外渗的高峰时期,但文献资料表明[3-4],烧伤后2~3 h即可出现液体外渗高峰。所以抢救过程中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按照晶体、胶体、水分的先后顺序进行交替输入,保证患儿安全渡过休克期。

烧伤属于全身性损伤疾病,护理指标及机体变化均为多方面的,所以在救治中不应该仅针对某一方面实施救治及护理。需根据临床护理指标的变化对输液量进行调整,并积极有效补充血容量。我们在对中重度烧伤患儿的救治中,对休克护理指标进行细化,并以此为依据实施护理工作。对患儿各项观察指标进行严密监测,使临床医生准确掌握患儿病情,并根据患儿病情变化对救治方案进行调整。有助于救治工作的规范化及标准化,改善了以往临床救治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及波动性,促进患儿救治工作稳定、有序的开展,从而实现预期目标,提高患儿救治成功率。

[1]张霞,张云.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康复干预效果分析[J].交通医学,2015,29(4):409-410.

[2]陈水红,金静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成批重度烧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8):959-962.

[3]韩莉燕.特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22):102-103.

[4]刘斌.小儿重度烧伤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5,10(4):66-68.

(收稿2016-03-29)

R473.6

B

1077-8991(2016)05-0134-02

猜你喜欢

中重度细化休克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碘克沙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中小企业重在责任细化
“细化”市场,赚取百万财富
“住宅全装修”政策亟需细化完善
基于数据分析的大气腐蚀等级细化研究
中重度颈脊髓压迫患者术前术后MRI研究
Ustekinuma b 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