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本科导师制改进与实施

2016-03-08方志成周昌娥

海军医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导师制医患导师

方志成,周昌娥,郑 翔,陈 黎



·经验交流·

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本科导师制改进与实施

方志成,周昌娥,郑 翔,陈 黎

导师制;大学本科;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专业由于实践性强,需要医学生早动手、早接触临床,以提高医学生临床专业水平,导师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国内多数医学院校数年前,已在大学3年级开始实施导师制,但由于各种原因,导师制效果并不明显,未能达到教育者初衷[1-3]。为此,本研究小组针对导师制不足,提出一些改进办法并在临床予以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1 导师制存在的不足与原因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成为英国高等教育中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措施,20世纪初期逐渐被我国高校引进并实施。基本做法:(1)实施范围:大学本科1~5年级。(2)方式:建立导师制,1名导师负责一群学生,少则10人,多则数十人。学生临床实习按照导师时间,由导师提前安排好。具体实习内容如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践操作等也是导师提前安排。(3)考核:考试内容以课本知识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考试内容与导师制内容基本无关。

导师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接触临床,了解临床知识,拓展临床视野,但也存在诸多不足[4-6],具体表现在:(1)学生积极性不高:由于导师人数少而学生多达数十人,临床实践操作、患者体格检查中一般仅让1~2个人动手,其他学生观摩,时间一长,学生对导师制积极性不高。(2)导师积极性不高:导师人数少、学生人数多,同时临床工作繁忙,也没有更多时间为每个学生找患者、指导每名学生临床具体操作,久之,导师也会身心疲惫,影响教学积极性。另外,导师工作不能量化,也不能转换成教学工作量,对职称晋升、评级没有正面作用,也没有适当工资报酬,缺乏激励机制,也影响教师积极性。(3)患者难以配合:导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提前会与患者沟通,请求患者配合,但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环境中,患者维权意识增强,不愿意让实习医生在自己身上进行实践操作或体格检查,致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4)教学效果不佳:如上所述,导师、学生积极性不高,同时,导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加之患者不配合,教学效果差。(5)考核、评估方式不合理:学期考试内容以课本知识为主,与导师制临床学习内容关系不大,学生对导师制重视程度不够。(6)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导师制脱节:低年级学生尚未开展临床课程,对导师安排的临床实践、体格检查等教学项目,自身认识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教学效果。(7)学生人数太多,少数学生不遵守病区管理制度,影响病区医疗秩序,挫伤教学医院对导师制的积极性。

2 导师制的改进与实施

针对前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我院对导师制进行了改进[7-11],并付诸实施,具体做法如下。

2.1 建立导师库 医学院校根据导师业务水平、教学水平、对教育事业的态度等情况,建立导师库,入库者应根据自愿原则。学校公布导师临床专业、职称、专长、教学情况等信息,供学生参考。学生入学后,根据个人爱好、兴趣,在导师库中选择导师并提出书面申请、简单介绍自身情况、对教学要求、自我发展目标等信息,供导师参考。

2.2 精简学生人数 鉴于既往1名导师负责数十名学生情况,我院增加导师人数,把每名导师负责学生人数控制在5人以下,使得导师有充分精力、时间、心情搞好教学,同时也便于保证病区医疗秩序,学生人数减少,患者也乐意配合,促进教学质量改善。

2.3 导师制革新 这是导师制改进的核心,是搞好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我院从导师制模式、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1)导师制由导师主导型改为师生共建型,学生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选定,双方协商,最终导师决定。(2)课时安排由每周1次增加至每周2次,时间跟随导师时间,可在导师值班、夜班期间,也可在休息时间进行。(3)教学内容根据病区内病种、病源情况而定,不一定与理论教学内容同步。两者同步时,临床见习、实习既是对理论教学的复习、巩固。两者不同步时,学生可以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产生感性认识,理论教学时再形成理性认识,下次见习时,导师有意识再进行复习,由此反复进行理论—实践——理论训练,强化教学效果。(4)教学方法多样。即可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主讲,学生旁听),也可师生互动,同时鼓励PBL教学[7],开展以学生为主病例讨论,每个学生轮流主持,既可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又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协调组织能力。(5)增加实践操作课时。实践操作对象可以是住院患者,也可以是模拟人等,导师需要提高与患者、临床技能中心联系、协商并确定实践操作对象、操作内容,并制定好相应的预案[8-9]。实践操作内容可以从心电图、动脉采血、上胃管尿管到中心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培养。(6)教学形式不定。可以教室内理论教学,也可以在临床技能中心模拟实践教学,还可请专业技术人员讲述某些医疗设备使用(如危重患者呼吸机应用)。(7)医患沟通能力培训。学生早日深入临床,必然接触患者,由此医患沟通室必要的,导师制专门安排2个学时进行医患沟通培训,并安排学生模拟医患沟通,安排学生参与、甚至直接与患者沟通病情。虽然教学内容、形式、时间、地点等均不确定,但每次课务必是学有收获,做到行散而神聚。

2.4 建立导师激励机制 把导师制实施时间纳入课时计算,并把导师制实施后教学效果纳入年度考核记录,评定职称、晋级、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适当向导师倾斜,给予经济补偿。

2.5 重建考核评价体系 包括导师和学生两方面考核。对导师而言,每年由学生、学校、教研室三方根据教学效果、教学水平及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定,优胜劣汰,淘汰部分不合格导师。对学生而言,考核内容侧重于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每年学校考试时适当安排部分导师制内容,考查学生临床能力是否提高。

2.6 建立反馈机制 该反馈机制双向,反馈内容包含劳动记录、学习态度、学校效果等。导师对学生在临床活动中出现问题,可以直接找学生沟通,也可向学校反映。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等有意见,同样可直接与导师协商、反馈,以利改进。

2.7 师生建立良好个人感情 导师与学生除师生关系外,生活中可以建立良好的个人感情,导师帮助、引导学生如何认识社会、认识自身、如何做人做事,如何生活。

2.8 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学生在临床见习中,需要自己问病史、体检、技能操作,需要学生具备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遇见危重患者,知晓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经济花费巨大、预后差,对家庭打击大,学生亲身经历后,这些有利于学生树立同情心,理解家庭、社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3 导师制改进后的临床评价

导师制改进后,教学效果明显改善,达到导师制初衷,表现在:(1)师生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重新认识导师制,热情积极参与导师制,出勤率高,无故缺勤少,积极、主动、独立询问病史、体检,练习临床实践操作,独立设计、完成病例讨论;导师们对改进的导师制热情高涨,每年积极申报临床导师,积极主动制定每周教学计划并督导落实,尽力完成教学任务,精心组织、策划、模拟临床病例讨论。(2)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大幅提高:改进后导师制,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临床实践操作、参与病例讨论,面对病员,需要独立询问病史、体检,病例讨论前需要调阅病例、查询文献、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制作幻灯片、设计问题、寻找答案及需要团队协作精神等,学生自己做的事情多,对独立工作能力培养是一种积极有效方法。(3)学生理论、实践考试成绩提高:学期结束参与导师制学生、未参与导师制学生,2组学生临床理论、实践技能考核平均分均明显高于未参与导师制的学生,说明改进后导师制教学效果显著,根本原因在于改进后导师制着重培训学生独立工作能力。(4)学生人文素质改善:参与导师制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如何与同事相处,这些人文素质改善同样与导师制鼓励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直接相关[10]。而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对于学生今后成长意义重大。(5)医患沟通能力加强:学生们医患沟通能力得到加强,学生们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切身体会,了解到危重患者患病痛苦、巨大经济花费,很多患者因经济贫困而放弃求生希望、很多家庭因病返贫,学生理解这些,在临床工作中会换位思考,从患者角度体会患者身心痛苦,从而更好为患者服务,对于缓解医患关系紧张、 创建和谐医患关系均有积极意义。

改进后导师制临床实施,不仅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建设。但改进的导师制实施时间还不太长,教学效果还需要长时间观察与总结、完善;导师制内容、形式还需要适应国家高等教学改革的精神,进行适当调整,以利推广应用。

[1] 毛曦,张正东,倪春辉,等. 本科生导师制学生满意度的调查与思考[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5):412-415. DOI:10.7655/NYDXBSS20140517.

[2] 俞婷. 导师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新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30):73-76.

[3] 林伟毅. 对大学生导师制的探讨[J]. 教育探索, 2014,(10):68-69.

[4] 牛晓泉,王翠玲,王晓玲,等. 临床医学实践教育导师制探讨[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5):133-134. DOI:10.3969/j.issn.1673-7210.2012.05.060.

[5] 季学磊,葛艺东,朱峰岭,等.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实践与探讨[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12):2007-2008.

[6] 徐发莹,吴丽慧,吴森林,等.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社区实习体系的构建[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6):999-1001.

[7] 刘经纬,沈碧玉. 优秀青年护士双向导师制培养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16):1470-1471. DOI:10.3969/j.issn.1002-6975.2012.16.014.

[8] 吴学智,何为虎,王安政,等. 某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海南医学, 2014, 25(22):3402-3403,3404.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4.22.1331.

[9] 羌建峰,王晓冬,戴正庆. 论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双导师制[J]. 医学与哲学, 2010, 31(17):74-75.

[10] 夏欧东,曾志嵘,周增桓,等. 临床医学八年制阶段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14):119,127.

(本文编辑:王映红)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B507)

442000 湖北 十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方志成、郑翔、陈黎),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周昌娥)

周昌娥,电子信箱:13593751009@139.com

R395

A [DOI] 10.3969/j.issn.1009-0754.2016.05.037

2015-10-22)

猜你喜欢

导师制医患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