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2016-03-07王志强陈立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电子科技育人校园

□王志强 陈立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0054]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王志强 陈立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0054]

电子科技大学以教育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试点为契机,从平台建设、内容建设、队伍建设以及机制建设入手,努力提升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水平,有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从而促进教育、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变革。力争在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成为国内高校的一面旗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高校实体校园之外的“第二校园”,教室、社会实践场所之外的“第三课堂”,它的无形、无边界和匿名等特性以及强大的影响力,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如何在信息化时代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网络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新阵地,既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我们肩负的新使命。2013年10月24日,教育部在京召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启动部署会,决定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电子科技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高校之一,几年来,依托学校电子信息学科优势,努力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1]。

一、平台为基,构筑网络育人新阵地

电子科技大学努力建设校园新媒体、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师生网络交互平台。

一是立足网络新媒体,建好校园新媒体平台。除了在学校层面开通官方微信、微博之外,还鼓励和支持校内各单位开通官方微信、微博,建设微网站,向师生推送微服务、微活动、微资讯。建立了校园新媒体联盟,推进校内各单位网络平台资源共享。积极营造校园新媒体发展的良好氛围,坚持每天推送微媒体精选、每周推出微排行榜、每月举办微媒体沙龙。

二是依托大数据优势,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平台。逐步构建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与应用服务为一体的“精准化”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开发的“学生画像”“思政智库”“奖助学金智慧评定系统”等,在学生成绩排名预测、课程挂科预警、抑郁倾向研判、职业和学业规划、贫困等级认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是开发特色新阵地,搭建师生网络交互平台。依托学生创业团队,开发了校园移动交互平台“面聊”APP,已成功服务于师生教学互动、学生分享交流、第二课堂记录以及就业智能推荐等方面[2]。“面聊”成为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首个战略合作伙伴,目前校内外注册学生达11.9万,产品所在公司已在新三板上市。

二、内容为重,创建网络育人新生态

电子科技大学注重加强网络文化的内容建设。

一是开设网络文化专栏,唱响主旋律。开设了“名师博文”“辅导员博文”专栏,每年撰写有关理想信念、爱国爱校、立志成才等网络文章近千篇。建立“诚信档案”系统,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荣誉感。打造“启梦成电”等专栏,传递榜样力量。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如通信学院的“成电微道”,微固学院的“成电微阅读”等专栏都发挥了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3]。

二是举办网络文化主题活动,传播正能量。每年举办校园网络文化节,开展网络主题比赛、主题展览、主题讲座等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开学季、毕业季、五四学生表彰等,举办大型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弘扬“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成电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三是组织支持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增强感召力。每年举办全校“网络宣传思想优秀作品评选”,鼓励和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产品创作,成功设计了学校网络品牌形象“成小电”“成小微”等。2015年,电子科技大学4部网络文化作品被推送参与教育部首届网络宣传思想优秀作品评选,获得特等奖1项、各类获奖总数居全国前三。

三、队伍为要,铸就网络育人新力量

电子科技大学狠抓网络名师、学生队伍、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一是选塑网络名师。我们遴选在网上网下有影响力的教师担任“网络名师”,首批26位名师包括院士、长江学者、教学名师等。目前,多位网络名师博客访问量超百万,其中两位著名教授博客访问量分别达600多万、300多万。另外,还选拔了30名理论水平高、擅长运用新媒体的教师担任网评员[4]。

二是强化学工队伍网络育人职能。要求辅导员、网建工作干事建设网络育人平台,将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向网络空间延伸。目前,辅导员100%建立网络教育平台,全校140余名辅导员每年发表网文近万篇,涌现出以“全国辅导员优秀博文”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博文博客[5]。

三是培养学生网络文化建设骨干。选拔30名学生骨干担任网络文明传播使者,传播正能量。建设校院两级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选聘优秀学生骨干围绕网络技术研发、网络文化活动组织、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等方面开展工作,其中“蔚蓝网络文化工作室”被评为教育部首批优秀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电子科技大学在2015年首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上的获奖总数名列前茅。

四、机制为本,激发网络育人新动力

电子科技大学不断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突出激励和考核。成立校院两级网络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将发表网络文章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系列高级职称评选条件。在学校先进工作者评选中,设立网络育人专项名额,将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多项评选评优和工作考核中。

二是制定支持计划,注重培育和创新。划拨专项资金,出台“网络文化建设支持计划”和“网络文化建设课题研究计划”,每年对优秀的网络名师、网络平台、研究课题等100多个项目给予支持,鼓励网络育人工作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6]。

三是把握国家需求,探索长效机制。受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委托,电子科技大学正在筹建全国高校网络文化研究评价中心,负责网络文章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工作平台研发。力争将中心建设成为中国网络文化研究领域的咨询智库、研究基地、交流平台和数据中心。

五、结语

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启动以来,电子科技大学加强顶层设计、提前谋划,建立校院两级工作体制,形成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围绕试点工作方案和“四个一”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平台、队伍、内容和体制机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将继续立足学科优势,在网络文章认证评价体系建设,精准化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索,不断提升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1] 电子科技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努力探索网络育人新途径[J]. 高校辅导员, 2015(4): 2.

[2] 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发言摘登[N]. 中国教育报, 2014-12-31(6).

[3] 电子科技大学积极探索网络育人新途径[EB/OL]. [2015-09-11]. http://gaojiao.jyb.cn/zjzz/201509/t20150911_6367 53.html.

[4] 梁发芾. 网络实名制从网评员做起[J]. 青年记者, 2010(16): 19.

[5] 任祥. 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2): 102-104.

[6] 刘素芬. 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的策略探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5): 129-131.

编辑 张 莉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n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ake UESTC for Example

WANG Zhi-qiang CHEN Li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UESTC made efforts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network culture construc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platform, content, team, and mechanism, and achieved a goal of pushing UESTC’s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onto a new step, which also brought comprehensive reforms in educatio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UESTC is trying to be a leading univers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ig data platform of education in China.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mpus culture

G64

A [DOI]10.14071/j.1008-8105(2016)06-0077-02

2016 - 09 - 16

王志强(1958- )男,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陈立(1981- )男,博士研究生,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办公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电子科技育人校园
西安展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宝鸡市普瑞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S1广州弘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13B广州市码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