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6-03-07李凤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9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乙型肝炎生存率

李凤英

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李凤英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NAC)注射剂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6例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措施,不做血浆置换。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NAC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有5例,治疗组有4例归于无效病例,主要原因为临床死亡及自动出院;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12周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3/24),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对照组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AC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提高生存率,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乙酰半胱氨酸;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加急性肝衰竭

本文主要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AC注射剂治疗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并观察其疗效,旨在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3月本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56例,均符合我国2005年12月公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及《2012年肝衰竭诊疗指南》[1]制订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男22例,女6例;平均年龄(42.0±14.4)岁;其中早期11例,中期9例,晚期8例。治疗组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43.0±13.2)岁;其中早期10 例,中期10例,晚期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多烯磷脂酰胆碱、复方氨基酸、抑酸剂、能量合剂、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间断给予冷沉淀、白蛋白、血浆支持,根据病情加用核苷类抗病毒药、抗生素、解氨药、止血剂、免疫调节剂等,但不做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NAC注射液8 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1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在治疗前、治疗后15、30、45 d患者的临床表现、凝血酶原活动度和治疗4周和12周时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病情好转的表现除了临床症状的缓解,主要以降低TBIL水平和提升PTA作为判断肝细胞功能恢复的主要指标,故以疗程结束时,TBIL下降≥60%且PTA提升≥30%为显效;TBIL下降30%~60%或PTA提升15%~30%为有效;TBIL下降<30%且PTA提升<15%为无效;其中因病死亡以及自动出院者均列入无效病例。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有5例,治疗组有4例归于无效病例,主要原因为临床死亡及自动出院。

2.2 治疗前两组患者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BIL水平下降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治疗前两组患者P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BIL提升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11,P=0.0423<0.05)。见表3。

2.5 两组患者治疗4周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治疗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期间TBIL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期间TBIL变化情况比较(±s)

注:P1:与同组治疗前实比较;P2: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3:与对照组同期下降率比较:下降率=(给约前-给药后)/给药前×100%

组别 例数 时间 例数 TBIL(μmol/L) P1 P2 TBIL下降率(%) P3治疗组 28 治疗前 28 435.2±132.6 0.8142治后15 d 26 315.6±198.5 0.0502 0.8378 36.2±43.4 0.3984治后30 d 24 178.1±165.2 0.0000 0.4153 65.6±28.4 0.0598治后45 d 24 109.2±175.3 0.0000 0.4045 56.2±24.8 0.0354对照组 28 治疗前 28 425.8±145.2治后15 d 25 329.4±178.6 0.0707 23.3±51.7治后30 d 24 251.7±200.6 0.0021 41.8±39.9治后45 d 23 158.2±182.9 0.0000 55.2±31.8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期间PTA的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期间PTA的变化情况比较(±s)

注:P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2: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3:与对照组同期提升率比较:提升率=(给药后-给药前)/给药前×100%

组别 例数 时间 例数 PTA(%) P1 P2 提升率(%) P3治疗组 28 治疗前 28 31.5±7.6 0.8832治后15 d 26 43.2±14.5 0.0202 0.7358 21.72±33.24 0.5882治后30 d 24 55.7±16.7 0.0000 0.2956 50.14±38.94 0.2534治后45 d 24 64.5±19.9 0.0000 0.0878 76.25±54.84 0.0154对照组 28 治疗前 28 33.1±7.5治后15 d 25 40.3±17.6 0.0817 19.52±25.70治后30 d 24 47.2±14.6 0.0052 37.58±39.89治后45 d 23 52.2±18.9 0.0014 45.37±38.24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4周和12周生存情况比较[n(%)]

2.6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3/24),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不良反应一般在用药前2 d出现,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心悸,通常在输液速度减慢后症状缓解。对照组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损害基础上,发生新的程度不等的肝细胞坏死,从而导致患者短期内发生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患者常因感染、肝性脑病及出血等严重合并症死亡,预后极差,死亡率高。目前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强调早诊断、早治疗。国内外已将NAC广泛用于药物性肝损害,近年研究显示,该药对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肝衰竭也具有治疗作用[2]。

本研究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NAC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取得了良好疗效。其作用机制有以下几方面:首先肝衰竭患者体内的GSH合成不足,消耗过大,NAC属于小分子物质,很容易进入肝细胞,其脱乙酰基后成为GSH合成的前体,从而增加GSH合成[3],增强肝脏抗自由基及抗毒物损伤的能力;其次NAC通过增加一氧化氮(NO)的生物利用度,促进微循环中血液对氧的携带和释放,阻止细胞进一步坏死;NAC还可以通过抑制诱导型NO合成酶,纠正过量NO生成保护肝细胞[4]。有资料表明NAC尚具有抗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5],其机制可能是NAC通过打开二硫键破坏HBsAg的结构,阻碍HBV颗粒的组装,但仍需要大量研究证实。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AC对慢性乙型肝炎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生存率明显提高,NAC安全性较高,无严重不良反应,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但因本组病例基数较少,追踪随访时间较短,未能了解该药物是否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需要临床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 年版).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3):210-216.

[2]石小枫,郭树华,吴刚,等.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蓖度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0-23.

[3]Bartlett DC,Hodson J,Bhogal RH,et al.Combined use of N-acetylcysteine and Liberase improves the viability and metabolic function of human hepatocytes isolated from human liver.Cytotherapy,2014,16(6):800-809.

[4]李谨革,聂青和.肝衰竭并发肝肾综合征临床诊治进展.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17(2):198-201.

[5]Weiss L,Hildt E,Hofschneider PH.Anti-hepatitis B virus activityof N-acetyl-L-eysteine(NAC): new aspects of a well-established drug.Antiviral Res,1996,32(1):43-5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121

2016-09-01]

116113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乙型肝炎生存率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S-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对辐射诱导小鼠DNA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