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期非遗传因素作用对先天性心脏病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2016-03-07江海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9期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遗传

江海湛

孕期非遗传因素作用对先天性心脏病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江海湛

目的探讨孕期非遗传因素作用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方法30例出生后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母亲作为病例组,同期30例出生后健康的新生儿母亲作为对照组。分析孕期非遗传因素作用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结果两组新生儿母亲在年龄、孕产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民族、居住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噪音、装修、工厂等13项是诱发先天性心脏病的非遗传因素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工厂[OR=1.862,95%CI=(1.033,3.246)]、负性生活事件[OR=2.162,95%CI=(1.264,3.696)]、感冒[OR=1.904,95%CI=(1.197,3.038)]为诱发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补充复合维生素[OR=0.434,95%CI=(0.253,0.749)]和补充叶酸[OR=0.468,95%CI=(0.261,0.853)]是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孕期非遗传因素中的工厂、负性生活事件及感冒等可能增加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而在孕期补充复合维生素和叶酸能够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孕期;非遗传因素;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最为多见且最为主要的致死出生缺陷之一,对婴幼儿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医疗负担。最新报告显示[1],先天性心脏病自2005年开始已成为我国发生率最高的围生期出生缺陷,且呈上升趋势。国内外对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较多的报道[2],但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仍未完全明确,其发生被认为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因素约占65%[3]。因此,研究孕期非遗传因素作用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对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本院出生后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30例患儿的母亲的非遗传因素采用1∶1配对病例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8月入院的母婴资料,将30例出生后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的母亲作为病例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4]:①经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项目;②新生儿母亲年龄20~45岁;③在所在地居住时间>1年的户籍人群;④符合先天性心脏病的纳入标准:a.人群研究时间2016年1~8月;b.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临床检查,由1名以上副主任医师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研究对象排除标准[5]:①患儿肝肾功能不全;②其他与心脏有关的非先天性心脏病。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出生后检测为健康的新生儿的母亲30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收集本院入院的母婴资料,采用1∶1配对病例进行对照研究。利用问卷研究,调查人口学基本情况(如: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家庭子女数、职业环境暴露等),膳食营养状况(叶酸服用、饮食结构),家庭环境状况(装修污染、烟草暴露),疾病史等。采用已在目标人群中进行过信度和效度评估的调查问卷[6],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采用询问的方式调查产妇的孕期生活环境暴露情况,包括:①一般人口学特征: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等。②月经和生育因素:月经初潮年龄、是否生育及生育第一个活产儿的年龄。③居住环境因素:是否靠近交通干线及距离、是否装修、人均居住面积、家庭主要燃料。④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是否有人患心血管疾病。⑤个人及亲属吸烟情况:是否吸烟、开始吸烟的年龄、吸烟的种类、是否戒烟以及戒烟的时间;丈夫或者同住的人是否吸烟以及工作环境中的被动吸烟情况。⑥人体测量指标:身高、体重采用统一标准测定,计算体质量指数。参照食物频数问卷[7],调查孕妇孕期的膳食摄入情况,同时采用食物图谱帮助被调查者准确估计各种食物的摄取量,并对研究对象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营养补充剂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采用《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8]计算平均每日热量和维生素摄入情况。分析环境污染、孕期感染、膳食因素等对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及预后的作用机制,测算出各因素的危险度。因大多数孕妇未进行血清中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检查,故在此不进行比较研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母亲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新生儿母亲在年龄、孕产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民族、居住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先天性心脏病孕期非遗传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在α=0.1的基础上选出13项可能诱发先天性心脏病的非遗传因素。见表2。

2.3 先天性心脏病孕期非遗传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从单因素中选出的可能诱发先天性心脏病的13项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其中5项进入回归模型,工厂、负性生活事件、感冒为危险因素(P<0.05),补充复合维生素以及补充叶酸为保护因素(P<0.05)。见表3。

表1 两组新生儿母亲一般情况比较(±s,n)

表1 两组新生儿母亲一般情况比较(±s,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因素 病例组(n=30) 对照组(n=30) t/χ2 P年龄(岁) 27.31±6.25a 28.21±6.48 0.5475 0.5882孕产次(次) 1.47±0.32a 1.44±0.35 0.3465 0.7315文化程度 中学以下 7a 6 0.0982 0.7540中学 10a 12 0.2871 0.5921中学以上 13a 12 0.0686 0.7934家庭收入(元/年) 11582.21±1572.20a 11616.82±1560.38 0.0856 0.9324民族 汉族 27a 26 0.1617 0.6876其他少数名族 3a 4居住地 城镇 18a 16 0.2715 0.6023农村 12a 14

表2 两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孕妇孕期非遗传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

表3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孕妇孕期非遗传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又被简称为先心病,该疾病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或者胸腔内大血管出现障碍所引起的先天性结构异常。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在世界范围内均十分多见,发生率位居各种出生缺陷之首,约占世界活产婴儿的1%,已成为了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9]。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并非为单一因素造成,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约占35%,而非遗传的环境因素约占65%[10]。环境因素包括孕期病原微生物感染、孕期生理、心理因素、服用药物、接触烟酒以及各种物理化学因素、慢性病等。且地区不同导致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生态环境的差异也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具有地域性特点[11]。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结合分析方法,对本院孕期先天性心脏病的非遗传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研究结果显示,孕期受噪音影响,处于装修环境或居住于工厂及附近,接受被动吸烟,出现感冒,服用药物,受到负性生活事件影响以及接触有害物质、化学制剂、农药等,均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孕期非遗传性危险因素。

本次研究显示,孕期或者孕前居住地位于农药工厂、化工厂等为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原因在于该类工厂在进行生产期间一般会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比如砷、铅、镉等均具有较强的导致畸形的作用,且目前对化工厂释放的废气,排放出的废水等管理仍不完善,导致有毒物质散布在空气或水质中,从而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大幅提升[12]。孕期遭遇负性生活事件也会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增加。其原因在于负性生活事件会引起孕妇的心理应激反应,导致血液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等指标出现上升,孕妇免疫力下降,从而引起心血管疾病。同时孕期负性生活事件导致孕妇分泌过多的激素,释放糖皮质激素、脑啡肽等神经介质,从而影响胎儿大脑、心脏发育。有关研究显示[13],孕期经历失业、亲人离世、离婚等会增加胎儿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发生率。感冒被普遍认为是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4],本研究结果也对此进行了证实。孕期感染会致使胎儿心脏右室发生梗阻。且感冒时多伴有发热症状,孕妇机体温度过高也会引起细胞死亡,以及胎儿血管畸形,从而发生先天性心脏病。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15],孕期补充适量的复合维生素能够有效的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同时服用适量的叶酸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的降低效果明显,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孕期营养物质的缺乏会导致母体胎盘功能紊乱,造成胎儿先天畸形。大部分叶酸和维生素均具有较佳的抗氧化活性,在孕早期服用能够有效地预防胎儿心脏遭到应激的损害,且可预防孕妇出现维生素缺乏而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上升而诱发先天性心脏病的情况。因此,孕妇在孕期合理搭配饮食,加强营养的同时可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叶酸,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孕期非遗传因素中的工厂、负性生活事件、感冒等13项可能增加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而在孕期补充复合维生素和叶酸能够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孕妇应注意尽量避免接触各类危险因素,尽早补充维生素和叶酸,均衡营养,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

[1]胡卉,刘珍,李小洪,等.孕早期非遗传因素与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1):3420-3424.

[2]张金荣,赵远.孕前及孕早期非遗传因素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1):2351-2353.

[3]刘艳,黄鹏,孙晓如,等.母体环境因素暴露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病因关系探讨.中国工程科学,2015,17(6):41-44.

[4]谢胜男,李能,王建敏,等.孕期危险因素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Meta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5): 547-550.

[5]周天津,罗亚玲,周雪晴,等.中国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重庆医学,2016,45(9):1240-1243.

[6]李侠,谢胜男,王寅,等.围孕期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9):1024-1027.

[7]李进,李亚蕊.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1例影响因素分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5):641-644.

[8]陈晓媛,胡劼,王锦,等.围孕期危险因素暴露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临床流行病学观察.中华医学杂志,2015,95(9):701-704.

[9]Yoshida A,Morisaki H,Nakaji M.Genetic mutation analysis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non-syndromic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J Hum Genet,2016,61(2):157-162.

[10]Azhar M,Ware SM.Genetic and developmental basis of cardiovascular malformations.Clin Perinatol,2016,43(1):39-53.

[11]郭明,石静云,易彬,等.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4,29(6):390-393.

[12]Chaix MA,Andelfinger G,Khairy P.Genetic testing i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 clinical approach.World J Cardiol,2016,8(2):180-191.

[13]袁静泊,龚方戚,黄先玫,等.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浙江预防医学,2015,27(3):217-220.

[14]李玉哲,王晨虹,赖彩芹,等.孕早期环境因素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15,30(5):742-744.

[15]白明辉,高晓宇,亢杨,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2):1862-1864.

Comparative case research of influence by pregnancy non-genetic factor effect 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JIANG Hai-zhan.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Maoming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Maoming 5250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by pregnancy non-genetic factor efffect 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MethodsThere were 30 women with diagnosed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newborn as medical case group and 30 women with healthy newborn as control group.Influence by pregnancy non-genetic factor efffect 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was analyzed.Results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ge,gravidity and parity history,education background,household income,nationality,place of residence in wome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13 factors as noise,decoration and factories were single non-genetic factors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risk factors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s factories [OR=1.862,95%CI=(1.033,3.246)],negative sexual events[OR=2.162,95%CI=(1.264,3.696)],and cold [OR=1.904,95%CI=(1.197,3.038)],and protective factors for preventing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s multivitamin supplementation [OR=0.434,95%CI=(0.253,0.749)]and folate supplementation [OR=0.468,95%CI=(0.261,0.853)].ConclusionAs non-genetic factors in pregnancy,factories,negative sexual events and cold can increase risk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while supplementation of multivitamin and folate can reduce incidenc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Pregnancy; Non-genetic fact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009

2016-09-06]

525000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先天性心脏病遗传
非遗传承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Smog in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