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6-03-07黄家星曾雯

师道·教研 2015年12期
关键词:桑娜文本课文

黄家星 曾雯

讨论是听、说、思的综合训练。提倡语文课堂上的讨论,是改革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具有群体性、语言性、思想性和问题情境性等特点。而这些又恰是面对全体,发挥主体作,提高每个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需要,同时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优化课堂讨论内容

1. 讨论的内容要有价值,必须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一夜的工作》这一课时,设计三个阶梯性的问题“他是谁?”“他是怎样工作的?”“他为什么这样工作?”这样针对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展开讨论,又顾及了全体学生。语文教学要求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切入口,深入浅出地分析课文。因此,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设计课堂讨论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2. 讨论内容要有探究性,必须帮助学生深挖文章主题。如在《穷人》这一课时,让学生讨论桑娜忐忑不安的复杂心理活动,了解桑娜忐忑不安的原因,通过讨论心理描写感受桑娜的善良而富有同情心。

3. 讨论内容要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们常说“提领而顿,百尾皆顺”,按照“提领”全文的问题进行讨论,可以层层剥离,让全文中的每一句话都“动”起来、“活”起来,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本之“精神内涵”,有效地“拎”出文本中的经典词句进行诵读、品赏、感悟,实现语言内化。教学《赵州桥》,可设计讨论内容:“人们称赵州桥是一座‘神桥,它究竟‘神在哪儿呢?” 再如教学《白鹅》,可设计讨论内容:“为什么作者说‘白鹅——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能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走近文本,品赏文本中的语言,感悟文本中的人文情怀。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讨论内容,可以简化教学头绪,减少课堂教学中的大量的无效提问,让学生真正的占有时间、解决问题,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真正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它可以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品读,彻底改变以往那种肢解课文,一讲到底、碎问碎答的弊端,将课堂教学引向以学生课堂思维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二、优化讨论方式

课堂讨论的方式要合理。即所选择的方式,要能与内容、实际挂上钩,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材料的结构特点,还要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投入到讨论中,收到很好地效果。

“提示引导”式,这就是说在老师的鼓励下以及提示、引导下进行讨论,从简单的到复杂的、由浅层的到深层的,并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掌握整个过程,并及时做好调整,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反思此次的讨论过程。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反思能力,让讨论达到做好的效果。

“群体互补”式,即老师引导学生找出讨论内容后,全班学生以四人或六人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小组讨论后由组长或发言人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小组其他学生逐一补充,这样的讨论方式让学生更有团队精神,学会如何与别人合作。另外,有利于学生群体的思维、知识以及能力的互补。

“自由辩论”式,就是让学生以“自由辩论”的形式围绕要讨论的内容展开讨论,老师要根据发展的情况及时引导学生,并要帮助他们判断、总结自由辩论的最后的结果。这学生能锻炼思维反应的敏捷,课堂讨论的效果就很明显了。

“角色置换”式,就是学生知道讨论的内容后,选择不同的角色进入角色情境中进行讨论。这样就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让学生能全身心放松进入状态,并能积极地进行讨论并提高了思考能力。学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中学懂了课文,锻炼了能力。

当然,并非仅此四种,就是这四种方式也并不是孤立的截然分开的个体,有时它们可以交叉进行,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三、优化课堂讨论原则

民主性原则。想要让孩子们大胆地举手发言,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老师必须在课堂上要给孩子们营造轻松、愉快、活跃的讨论氛围,另外,可以让学生去判定同学讨论的结果。这样学生就有了表现的机会,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就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看法、感受,他们的个性得到保护,说话的权利受到老师的尊重。这样,孩子们的主动参与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全面性原则。在语文课40分钟里,课堂讨论必须全部学生都要参加,并要贯穿整节课。那么老师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讨论的内容以及方式要考虑和面向全体学生,不要抛弃中下生。而在40分钟里都要体现课堂讨论,把讨论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里,让每一位学生在40分钟里头都有话说,都有话听。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桑娜文本课文
穷人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穷人》梗概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续写《穷人》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穷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