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具学校特色的研修文化开学区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2016-03-07曾永洁

师道·教研 2015年12期
关键词:校际学区课例

曾永洁

从2008年9月起,越秀区教育局全面启动了《构建学区管理模式》的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将相对集中的若干所学校组成学区进行管理。至今,已实现学区内的教育资源共享和校际间交流合作,此举有效促使我校研修文化发生深刻变革。

一、理念更新夯实构建“校本—学区”的研修文化基础

深化学区模式的探索,是希望走出一条从学区内“共享资源”、“协作联盟”的发展路径。通过学区内学校间的交流,促进双方在办学理念、育人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深层次交流与融合。根据越秀区教育局的部署,我校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主线,开展师德教育专题活动和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活动;以加速教育信息化发展为龙头,探寻网络教研的新途径,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以强化学校特色教育为手段,促进学区特色文化的建设;以理顺协作机制、整合内部资源为抓手,努力为创建一个优质均衡、和谐共进的教育现代化学区作出贡献。有鉴于此,我校各个部门都自觉地把学区模式的业务研修看成是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校发展的有利时机,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努力做到思路积极统一,过程务实创新。

二、三级联动构建立体互动的研修体系

1. 一个核心构思三个层级联动

核心构思:大力推进学区文化建设活动,依托学区自身的优势,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学区内优势,努力优化研修策略,凸现我校研修文化特色,力求提升学校、学区研修品位。

整合资源层级建体

第一层级:校本研训活化资源

我们以各种各样的研修活动作为研训载体,包括创建可持续发展学习型学校的专题讲座、有效教学的沙龙讨论,还有集体备课、研讨课评比、案例分析、研究成果(报告、论文、微课)交流评比等。大量的研修活动除有效提高教师个人素养外,还为学校在学区内开展交流、展示活动储备了人才资源及素材资源,充分挖掘了教师潜在力量,盘活了学校的资源储备。

第二层级:校际互动实化资源

我校充分发挥校本资源作用,利用资源踏踏实实地加强学校内部、学区学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例如开展联校教研、跨校集备、课例展示活动,我校曾经牵头举办美术科、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等的联校教研活动,美术的跨校集备活动,语文科、数学科、品德与生活的课例展示,完善了校际同伴互助的多种方式,使无形的资源发挥出明显的效果,充分发挥校本、校际间资源的实效,促进研修体系的有机联动。

第三层级:学区引领优化资源

在校本研修、校际互动两个层级互动的基础上,学区从专业引领这更高的角度対所有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整合出学区名校、名师的优质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应,有力促进了学区建设工作质的飞跃。

策略一:依托教育知识分享平台 放大学区名优资源的效应

为推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越秀区建设了越秀教育知识分享平台,为区属学校教师提供一个存储和分享各类教育教学知识文档的空间。我校以此平台为依托,以优质资源(如多媒体软件制作大赛展示、课例点播和微课广场等)的理念为引领、导向的同时,也在此平台上展示我校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突破了优质资源在学区交流的时空限制,使学区优质资源效应得到最大化,学区内学校以此为依托,不断发展,有力推动了学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策略二: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实现学区优质资源互补

根据学区各学校的办学特色,学区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策略。各校根据各自的学科优势,牵头组织学区学科联校教研工作小组。

三、变革转型创建内涵发展式的研修文化

1. 实现从静态旁听者向动态参与者的转型

如今在学区灵活的管理模式之下,学区研修的目的性更明确了,针对性更强了,给予各学校参与的机会更多了。我校众多的骨干教师都在学区的教研中上展示课或作过主题发言,我们也担当了活动的组织者、课例的展示者、主题的发言人等角色,不仅使教师的个人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更提升了教师集体的自信心及整体士气,使我们从静态的旁观者顺利向动态的参与者转型。

2. 实现从孤军作战向和谐协作关系的转型

过去,无论是公开课的备课还是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各校都是各自为政。如今,学区模式的研修理念已成共识,校本研修与学区教研相结合,围绕学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紧迫需求,我们将集中研究与分组散研相结合,组织学区学科常规性教研活动。例如我校美术科组织的联校课例教研活动,由我校的名教师庞雯进行备课指导和评课,学区内其他学校教师任教,改变了以往“教师上课、教研员评课”的固定方式,引导广大教师共同参与,真诚对话,现场互动。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校际学区课例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课例
学区房
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