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在地方高校发展探究

2016-03-06韩存齐潘瑞雪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分学习者课程

韩存齐, 潘瑞雪

(1.湖北科技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2.重庆市九龙坡区火炬小学校,重庆 400039 )



慕课在地方高校发展探究

韩存齐1, 潘瑞雪2

(1.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咸宁437005;2.重庆市九龙坡区火炬小学校,重庆400039 )

“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一种实体应用模式。自2012年以来,“慕课”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井喷式发展,中国高校纷纷加入“慕课”发展浪潮,以期待抓住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机遇。地方高校在发展“慕课”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探索解决方案,为地方高校抓住“互联网+教育”模式给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奠定基础。

地方高校 ;“慕课”;互联网+教育

自2008年Bryan Alexander和Dave Cormier提出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在线课程,简称MOOC,中文音译为“慕课”)这个概念后,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并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到2012年,“慕课”发展呈井喷态势,美国顶尖大学陆续开发网络学习平台和在网络上提供免费的MOOC课程。美国的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兴起,edX当年注册人数超过37万,Coursera 自2012年1月成立到2012年底注册人数超过170万,Udacity注册人数超过20万。“慕课”所呈现的发展速度令人惊愕,所以2012年也被称为“MOOC元年”。“慕课”是“互联网+”创新形态在教育领域的一种创新应用模式,给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无限的机遇和挑战。

一、“慕课”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自2012年后,“慕课”保持高速度增长,并在世界范围广泛兴起。edX提供的第一门“慕课”课程《电路与电子学》吸引了来自全世界160多个国家的超过15万学习者学习。目前,全球有上百所一流大学相继开设超过500门课程,超过500万“慕课”课程学习者[1]。“慕课”在中国也迅速发展,201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一批中国一流高校纷纷加入edX和Coursera平台。与此同时,国内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建设自己的“慕课”平台:2013年4月27日,中国第一个“慕课”平台 ——“智慧树”在重庆大学正式成立运行;2013年6月21日,上海市的“上海课程中心”系统平台建立;201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发布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学堂在线”;2014 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正式发布;2014年9月18日,深圳大学牵头发起的全国地方高校优质“慕课”课程共享联盟(UOOC联盟),简称“优课联盟”,“优课联盟”平台正式发布。截至 2016年4月,对各大“慕课”平台进行统计:“智慧树”“慕课”平台已开设“慕课”课程达115 门;“上海课程中心”开设20门课程;“优课联盟”62门课程已上线;“学堂在线”平台与edX合作已开设超过500门课程;“好大学在线”开设了248门课程;“超星慕课”已经有来自学校、医院、教育中心等机构的超过6 900门“慕课”课程。同时,国内企业也开始发展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如:网易的“网易公开课”、果壳网的“MOOC学院”、阿里的“华文慕课”等。

二、“慕课”在地方高校的发现现状

“慕课”在国内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内众多高校特别是“985高校”都加快“慕课”的建设和发展,大部分“211高校”也在积极投入建设。从各大“慕课”平台统计,已经有超过150所高校实施了“慕课”项目,“慕课”正在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国内外众多知名高校之所以纷纷参与到“慕课”项目之中,是因为“慕课”给教育行业特别是高等教育带来巨大的影响,“慕课”对于现行教育来说既是危险又是机遇,“慕课”的开放性、便利性、低成本等特点是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比拟的,所以曾有人极端的认为:慕课将取代传统教育——实体学校将消亡,未来的教育是在线教育。国内学者经过学术研讨会研讨最终客观认为:“慕课”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但是“慕课”将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将成为教育模式中重要的部分[2]。“慕课”是“互联网+教育”时代来临的重要标志,让教育行业处在历史的风口。各高校加入“慕课”项目既是为积极应对“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冲击,同时也是为了抓住机遇,积极布局在线教育,以便在在线教育占一席之地,不被时代所淘汰。

目前“慕课”在国内的发展呈现以国内知名高校领头,其他普通院校参与合作的发展模式,普通院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在“慕课”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参与度不高,更多的是扮演“慕课”课程的使用者的角色,从“好大学在线”、“优课联盟”、“学堂在线”等知名的“慕课”平台数据统计来看,地方高校在各大“慕课”平台呈现:地方高校在参与学校总数中所占比例较低、开发的“慕课”课程数量较少、课程学习者较少、课程访问量低、关注度不高等现象。这些不利现状使得地方高校自身的“慕课”发展不受重视,让地方高校在“慕课”发展趋势中处在非常不利的位置。长此以往,地方高校与知名高校之间的差距越来大,终究会形成巨大的鸿沟,使得地方高校错失“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机遇。

三、“慕课”在地方高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慕课”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地方高校资源相对不足。“慕课”平台的开发和课程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尤其是课程的开发是需要持续的资源支持。地方高校资金、师资、硬件、技术等方面都相对薄弱。每一门课程的开发都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支持,每门“慕课”课程的制作费用因课程和制作方式的不同,从几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据了解,北京大学开发的35门“慕课”课程花费约350万人民币,在以节约的方式开发的情况下,每一门课程还是花费了约10万元。“慕课”课程开发所需要的资金对于资金本就不宽裕的地方高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同时,课程的讲授教师需要大量优秀的名师,名师是该门“慕课”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地方高校在师资方面的储备不占优势,尤其是名师的储备比较薄弱,师资资源的匮乏尤其是优质师资资源的匮乏对“慕课”课程的开发影响较大。同时,“慕课”需要多媒体、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专业技术的支持,这对地方高校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第二,学分互认机制尚未完善。由于“慕课”课程的特性,而使课程的评价考核和学分认证比较困难。目前各大平台的“慕课”学习者多以“游客”的身份参与学习,现在“慕课”平台的给予学习者的课程学习证书有三种形式:一种方式是学习者学习完课程并通过课程评价考核后获得课程结业证书,这种形式是现在慕课中最常用的方式;另一种是“慕课”课程学习者通过课程学习后,经严格考核通过后,学习者能获得所在高校的学分,该种方式需要高校对“慕课”课程建立良好的学分认证机制;第三种方式是“慕课”课程学习者通过一系列课程学习后,经严格考核,通过考核的学习者将获得“慕课”平台及联合高校共同颁发的毕业证书,但是这种方式需要严格地对课程学习过程和课程考核全程进行监控,难度较大。而毕业证书和学分是“慕课”课程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地方高校目前在推进“慕课”课程学分认证机制尚需要完善[3]。

第三,品牌树立难,课程缺乏竞争力。地方高校在“慕课”开发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品牌弱化,竞争力不足的困难。地方高校在有自身高水平的专业、高水平的教师及高水平的课程情况下,但由于学校的知名度不高,同时地方高校所颁发的结业证书和知名高校比较,地方高校“慕课”课程对学习者的吸引力不足,学习者关注度较低,从而导致“慕课”课程推广困难,阻碍“慕课”的进一步发展。师资、资金等资源的不足也是对“慕课”品牌的树立和推广造成困难。

四、地方高校发展“慕课”的建议和对策

地方高校在建设发展“慕课”的过程中,各种问题会接踵而来且不可避免,这些问题是地方高校在建设发展“慕课”过程中客观而普遍的。针对目前地方高校“慕课”发展存在的困局,从问题根源出发,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推进“慕课”在地方高校的发展,才能抓住此次“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浪潮,全面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1.借力既有“慕课”平台,引进教育资本,拓深校企合作。在平台建设上,高校自己开发“慕课”平台,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等资源,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商业公司开发了开放性的“慕课”平台,如:“超星慕课”、“网易公开课”、“MOOC学院”等“慕课”平台可以购置、租赁、合作加盟等多种形式,利用这些平台可以有效减小“慕课”平台的开发成本和运行成本,是地方高校短期发展“慕课”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同时,借力开放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课程的推广。在课程开发上,积极引进教育资本,开展校企合作为“慕课”课程开发拓宽资金来源。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应用到“MOOC”课程开发上,学校和相关机构均可开发自己的课程或者合作开发课程,学校提供课程开发的技术支持和平台,企业提供部分资金,校企共享“慕课”课程红利。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高校课程开发资金受限的困难,同时可丰富平台课程,打造特色“慕课”平台。

2.探索完善的学分认证机制,多种评价方式结合的考核策略。“慕课”课程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的: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其中形成性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程学习时间、学习过程讨论环节的表现、平时作业的质量等方面考核。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如:通过摄像头监控学生考核、通过对计算机屏幕的监控记录学生考核的过程等技术手段来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公平性,并建立完善的学生个人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学习“慕课”课程的相关资料。在完善的考核机制之下,学校认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给予相应的课程学分,记录在案,并颁发结业证书。结业证书是学校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认可。目前结业证书如何得到其他学校及社会的认可,是“慕课”课程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各大高校正在积极探索,需要各大高校一起来解决。

3.以点辐面,不断树立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地方高校在师资和学科发展上尚有欠缺,但是地方高校在地方特色上有先天优势,地方高校应深度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以自身的优势或特色为切点。从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和优秀教师入手,开发品牌课程,并积极将品牌课程向其他高校、各“慕课”平台、社会推广,以品牌课程来提升学校、课程的品牌影响力,促进其他课程的发展,形成了以点辐面的发展态势。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慕课”对教育行业的发展的重要性甚至超过目前我们所意识到的。“互联网+”和其他许多行业的结合产生的影响是颠覆性的。“慕课”作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形态之一,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发展迅猛。尽管地方高校在建设发展“慕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不能因为困难而懈怠,相反地方高校更应该积极应对问题,因为地方高校在这次“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浪潮中能否抓住机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方高校发展的未来。

[1]叶艳鸣.慕课,撬动图书馆新变革的支点[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2).

[2]刘洪玲,孙汉文,朱超. 慕课(MOOC)——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新机遇[J]. 中国成人教育,2014,(12).

[3]巴增胜.慕课课程学分在地方高校认可方式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

2095-4654(2016)08-0111-03

2016-05-18

湖北科技学院校级科研项目(KY14001)成果之一;2015年度湖北科技学院校级教研项目(2015-XB-022)成果之一

G648.4

A

猜你喜欢

学分学习者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学分美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