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依恋研究综述

2016-03-06刘启珍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兄弟姐妹阿尔茨海默幸福感

胡 雪,刘启珍

(湖北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老年人依恋研究综述

胡雪,刘启珍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随着城市老年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良好的依恋关系在老年人生活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国内外学者在老年依恋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老年依恋研究的基础上,从老年依恋的特点、研究方法、老年依恋的作用、依恋对象以及依恋分布模式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在不同老年人依恋对象重要程度、老年依恋的测量工具以及依恋类型的划分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指出了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老年人;依恋;幸福感

随着人们的健康状况不断改善,死亡率显著的降低。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人民共同面对的一个主题。在发达国家,百岁老人的数量急剧上升。而中国目前也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数目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据预测,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不可忽视。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吃饱穿暖,精神上的满足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依恋从我们婴儿时期与母亲产生最初的情感连接开始,便伴随着人的一生。正如Bowlby所说的,依恋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研究发现,重要的依恋关系即使到个体老年时仍然发挥着安全基地的作用,为其提供协助和保护[1]。

一、依恋与老年依恋

依恋最初是指孩子与主要抚养者之间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是孩子与母亲在较长时间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的。Bowlby最初将依恋的发展过程分成4个阶段。随后,Bowlby将其推广到一生之中的所有阶段,称之为“从摇篮到坟墓的发展过程”。研究表明这种模式的影响相当持久,甚至对成年期的亲密关系也会造成影响[2]。安全的依恋模式对人的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年依恋是指老年人与主要依恋对象之间的情感连接。但是老年人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在依恋的对象及其分布等因素上存在一些差异。随着老年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Waddell等人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的主观感受比身体机能良好,认知功能良好等现象更加重要。

二、老年依恋特点

第一,依恋对象多元化。Antonucci[1]提出的护航模型将依恋对象按照三个水平进行划分,结果发现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依恋对象及其重要性都发生着变化。根据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老年人会更愿意和相对而言已经很熟悉的人接触。他们会更加精细选择自己的依恋关系,甚至会缩小亲密关系的人数。因此,老年人可能更愿意和护航模型展示的最内层即已经很熟悉的人联系。可即便如此,老年人依恋对象却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除了和其他年龄段的人共同拥有的依恋对象以外,研究发现老年人还拥有符号依恋[3],宠物依恋[4],祖孙依恋等不同的依恋对象。

第二,依恋分布特异性[5]。无论是通过自我报告还是基于访谈的研究,研究表明,年轻人当中安全依恋的占比都是最多的,其次是拒绝型依恋,矛盾型依恋的占比是最少的[5]。而对老年人的研究当中,有的研究认为老年人当中冷漠型依恋占主体[6],有的研究却认为是恐惧型依恋占主体[7]。李春花等人认为,测量工具、样本容量、文化背景以及经济地位的差异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5]。

三、老年依恋的研究方法

在人类依恋的研究当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影响较大的研究方法有以下三种:适用于12-18个月的婴儿而设计的陌生情境法,适用于家庭环境中1-5岁儿童的依恋Q-set以及用于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成人依恋访谈(AAI)测验。之后Hazan和Shaver通过将浪漫爱情概念化为一种依恋程序将儿童的依恋范式运用至成年人的依恋,将艾斯沃斯的实验部分用笔纸测试来取代来测量成人的依恋风格,为了编制有关成人依恋更具权威性的量表,Brennan,Clark和Shaver创造了亲密关系经验量表(ECR),其中焦虑和回避的维度构成了成人依恋测量的基础[8]。

然而,目前并没有专门用于测量老年依恋的研究方法,根据鲍尔比的依恋理论我们了解到,依恋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保持自我稳定的倾向。因此,很多研究者将运用于成人依恋的研究工具运用于老年人,但是这种做法会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不同的依恋对象,国内学者编制出了一些问卷,例如《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老年人与成年子女之间社会支持行为问卷》。当然,此领域的研究并不仅仅只有问卷的方法,周爱保、刘沛汝、张彦驰和尹玉龙用实验对老年人朋友之间依恋关系进行了探究[9]。更多测量方法还有待未来进一步的探索。

四、老年依恋的作用

安全的依恋关系不仅对健康老年人的生活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患者和空巢要老人同样很重要。对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老年人的研究发现,他们的行为都会表现出一种父母定位(parent fixation)现象,好像他们早已去世的父母仍然活着一样[10]。从依恋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就是他们需要依靠某个人使自己感觉到安全的需求的一种表达,随着阿尔茨海默症症状的加深,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明显[10]。而在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他周围的依恋对象是可以给予他足够的安全感的[10]。此时,不同的依恋对象在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年人的生活当中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那些属于焦虑型依恋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当照料他们的配偶属于高的焦虑型依恋时,会报告出更多焦虑的身体或心理症状[11]。朋友在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的生活当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友谊不仅对人的生存和认知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还会降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几率[12]。虽然没有研究表明符号依恋对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的影响,但是却有研究发现宗教传统中精细的仪式以及情感上显著的行为可以被运用到这种病症的后期,并且这种方法对患者和照料者同样有益[13]。关于空巢老人的调查发现,与一般老年人一样,夫妻依恋和子女依恋在其生活中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很特别的一点是,很多研究者发现宠物依恋对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4]。

五、老年人的依恋对象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的依恋对象是多元化的。但是相对而言,最主要的依恋对象还是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朋友和符号化依恋5种。研究表明,无论老年人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如何,家庭的支持包括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良好的夫妻关系等都会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一)成年子女

老年人的亲子支持就是指老年人与成年子女之间的一种社会支持关系。随着老年人人际交往范围越来越窄,家庭,特别是成年子女成为老年人主要的社会支持者,调查显示,当问老年人谁给他们提供了最多的帮助和支持时,57%的老年人会提到自己的子女。老年人与成年子女之间的亲子支持关系在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会支持得分越高,老年人体验到的孤独感越少[14]。不仅如此,老年人适当的给予,也可以通过影响老年人的自尊感而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的影响[15]。有研究表明,给孩子提供支持以及是否对子女感到满意,是老年父母主观幸福感显著的预测指标。

(二)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是绝大部分人的生活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关系。跨文化的研究显示,在全世界,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是孩子和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核心,而在很多文化中,这些关系在个人从成人到老年的生活中仍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兄弟姐妹一直被看做是次要的帮扶者,只有当配偶或者孩子的帮助不够或者不充足时,他的功效才显现出来。兄弟姐妹倾向于从三个方面来提供帮助:心理支持,交通运输过程中的援助或者生病期间暂时的照料[16]。目前,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拥有不止一个兄弟姐妹,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对其生活的影响应该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

但是,在不同性别的兄弟姐妹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面,目前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研究发现与姐妹之间的亲密程度和更少的沮丧情绪相联系,若与姐妹之间产生攻击或者冷漠的认知则与沮丧情绪不断提高相联系[16]。Adams认为姐妹之间情感上的联系比兄弟之间情感上的联系更强烈,Cicirelli也发现姐妹之间会更加具有影响力同时会有更多情感上的支持,相比较而言,兄弟之间则表现出更多的竞争和嫉妒。然而,Scott却没有发现兄弟姐妹之间情感联系方面任何的性别差异[17]。

(三)配偶

通常情况下,人们都认为除了与成年子女之间的依恋关系外,配偶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所有家庭关系之中最重要和最亲密的关系[16]。在夫妻关系方面Zhang和Labouvie-Vief在2004年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而言,报告出了更多的安全型和回报型依恋,更少的焦虑型依恋[2]。成年人当中对亲密伴侣的安全型依恋和健康,压力管理以及幸福的情绪相联系[2]。与中年人的婚姻相比较,老年人在婚姻关系中表现出较少的攻击行为和更多的快乐,同时女性的婚姻满足感和健康的联系比男性更加紧密。研究表明,老年夫妻之间安全型的依恋与更强烈的婚姻满足感和更少的婚姻冲突有关。不仅如此,老年夫妇之间这种安全的依恋关系还可以预测出其未来2.5年之后会拥有更低的消极情绪和更大的生活满足感。总之,在人的晚年生活当中,与伴侣相关的心理依恋模式是和幸福感紧密联系的[2]。

(四)朋友

Argyle2001年在其发表的文章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当中提到:友谊是很多人生命当中幸福的重要来源。Meliksah Demir和Metin ·zdemir探索了友谊品质和幸福感之间相关联的原因,认为正是友谊提供了基本需求满足的环境。目前的研究发现,老年人拥有亲密朋友的数量和他们报告的焦虑和孤独感水平呈负相关[12]。同时与不合群的老年人相比,拥有很多朋友、并与家人有紧密关系的老年人有更强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且无论是工具性支持还是情感支持方面,朋友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20年的研究表明,在提升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方面,朋友比家庭成员更加重要。Felmlee和Mucaro2009年的研究表明经常与朋友互动或者与朋友在情感水平上进行交流的个体倾向于报告更高的幸福感,Borysenko认为这是由于和朋友聊天可以释放出一种称为后叶催产素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可以使一个人与朋友参与了一次亲密的交谈之后提升个人愉快的感觉[12]。在国内也有关于老年人朋友依恋的相关研究。谢国秀等人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同伴关系能够预测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通过改善老年人的同伴关系还能够对孤独感等消极情绪体验进行干预,增强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18]。所以,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朋友的数量的确越来越少,但是正如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所解释的,这并不能说明朋友变得不再重要,而恰恰相反,这是由于老年人更愿意和亲密的朋友交往,对朋友的要求在精不在多所导致的。朋友依旧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在提升幸福感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符号化

Cicerelli在文章中提出了老年人的一种新的依恋对象——符号化依恋,是指对上帝的依恋[10]。他认为所有年龄的人,都能够依赖于符号对象来提供依恋功能,而拥有这种依恋对象的人在老年群体中出现的更多[3]。有理由相信,上帝是对老年群体很重要的依恋对象。首先,研究已经证实,信徒随着年龄而逐渐增多。第二,老年人不可避免的会遭受爱人,或者其他的一些依恋对象的去世。而那些经历配偶死亡的老年人认为,上帝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3]。因此,研究者认为,老年人符号化依恋的比例远大于现实生活中的依恋[5]。

国外有研究表明,符号化依恋确实对老年人的幸福感产生积极的影响[3]。但是,国内对于这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丁志宏的研究发现,宗教信仰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抑郁水平,越是弱势群体的老年人降低作用越强[19]。然而也研究认为,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明显低于无宗教信仰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六、老年人的依恋类型及其分布

艾斯沃斯(Anisworth)通过陌生情境法将婴儿的依恋类型分为三类: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Bartholomew和Horowitz[20]将依恋类型按照评价对象和评价态度两个维度进行划分,分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对自己的消极评价,对别人的积极评价,对别人的消极评价四个部分。根据一个人对自己和对他人评价的态度,将成人依恋分成四个维度:安全型,专注型,恐惧型和冷漠型。安全型的人认为别人一般都会接受他们或者会对他们提出的要求给予回应,自己不仅十分乐意与人亲近,而且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专注型的人对自己持负面评价但是却对他人是否可信给予正面评价。这种人会过于专注于维持与他人的关系,通过获得有价值他人的接受来接受自己。恐惧型依恋的人不仅对自己持消极态度而且会认为他人是靠不住的,因而拒绝与他人的亲密联系。这种风格使得人们保护自己以免受他人的拒绝。第四种是冷漠型依恋,他们对自己持积极态度,但是对他人却持消极态度。这种人为了使自己免遭受沮丧的情绪而拒绝亲密的关系,保持自己独立意识。

国外有研究者运用RSQ(Relationship Scales Questionnaire)对老年人四种依恋类型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老年人中漠型依恋所占比例为78%,安全型依恋占比为22%,这与Scharfe和Bartholomew以年轻人(其中安全型依恋占55%,冷漠型依恋占13%)为被试所测量的结果截然不同[6]。国内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中国台湾的刘敏珍的研究发现:老年依恋中安全依恋占69.6%,恐惧型占12.5%,冷漠型占12.1%,占有型占5.9%[5]。同样以台湾同胞为被试,吴文嘉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认为,矛盾型依恋的最多占44%,安全型占39%,拒绝型占17%[5]。而国内学者陈纡等人以江苏地区老年人为被试,结果发现恐惧型依恋最多,其次是冷漠型,专注型,安全型依恋最少[7]。

七、不足与展望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越发凸显,我们在给予老年人物质支持的同时,精神上的慰藉更是不可或缺。依恋关系不仅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因此关于老年人依恋的研究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1)从上面的总结中我们发现,不同处境的老年人依恋对象以及依恋对象的重要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对老年人不同依恋对象的重要性进行比较。越重要的依恋对象,可能会对老年人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因此,后来的研究者在方面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2)关于老年人依恋对象的研究,不同性别的兄弟姐妹对老年人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目前有很多老人拥有至少一个兄弟姐妹,拥有姐妹和拥有兄弟到底对人的主观幸福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3)针对老年人依恋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还有待考证。目前对于老年依恋的测量工具绝大多数都是运用的成年人的测量工具。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理解能力,视听能力,身体素质等远不如从前,运用年轻成人的测验来测量老年人的准确性让人产生质疑。

(4)依恋类型的划分这个方面,绝大多数研究者都是运用的Bartholomew和Horowitz的划分方法,但其实这种划分方式最初是针对年轻成年人的[20]。并且研究发现,人的依恋类型实际上是会发生改变的[21]。因此,将依恋的这种分类直接运用于老年人是否合适,老年人与年轻人的依恋类型是否相同,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

[1]Antonucci, T. C., Akiyama, H., & Takahashi, K. Attachment and close relationships across the life span[J]. Attachment & Human Development, 2004,6(4):353~370.

[2] Waldinger, Robert J., Cohen, Shiri, Schulz, Marc S., & Crowell, Judith A.Security of attachment to spouses in late life : Concurrent and prospective links with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wellbeing[J].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4.1~45.

[3]Homan, Kristin J. Symbolic Attachment Security and Eudemonic Well-Being in Older Adults[J]. Journal of Adult Development,2013, 21(2):89~95.

[4] Stanley, I. H., Conwell, Y., Bowen, C., & Van Orden, K. A.Pet ownership may attenuate loneliness among older adult primary care patients who live alone[J]. Aging Ment Health, 2014,18(3):394~399.

[5]李春花,王大华,陈翠玲,刘永广.老年人的依恋特点[J].心理科学进展,2008, 16(1):77~83.

[6]Magai, Carol, Cohen, Carl, Milburn, Norweeta, Thorpe, Bevlyn, McPherson, Renee, & Peralta, Digna.Attachment Styles in Older European American and African American Adults[J].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2001,56B(1):S28~S35.

[7] 陈纡,于文勃,蒋京川.老年人依恋分布模式及其与亲子支持的关系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 2014,29(162):945~952.

[8] Levy, K. N., Ellison, W. D., Scott, L. N., & Bernecker, S. L.Attachment style[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11,67(2):193~203.

[9] 周爱保, 刘沛汝, 张彦驰, 尹玉龙.老年人的朋友参照效应[J].心理学报,2015, 47(9):1143~1151.

[10] Miesen, Bere M.L.Alzheimer's disease,the phenomenon of parent fixation and bowlby's attachment theo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1993,(8): 147~153.

[11] Monin, J. K., Schulz, R., & Kershaw, T. S. Caregiving spouses' attachment orientations and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individual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J]. Aging Ment Health,2013, 17(4):508~516.

[12] Snow, Erin L. The impact of attachment on friendship satisfaction and correlates of well-being of older adult females. ProQuest LLC,2013.

[13] Vance, David E., Moore, Barbara S., Farr, Kenneth F., & Struzick, Tom.Procedural Memory and Emotional Attachment in Alzheimer Disease[J].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Nursing,2008, 40(2):96~102.

[14]申继亮, 周丽清, 佟雁,张金颖.亲子支持和孝顺期待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 11(3):167~169.

[15] 王大华,佟雁,周丽清,申继亮.亲子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 心理学报,2004,36(1):78~82.

[16] Borland, Dolores Cabic.The Sibling Relationship As a Housing Alternative to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Later Life[J]. Lifestyles: A Journal of Changing Patterns, 1987.55~69.

[17]Cicirelli, Victor G.Feelings of Attachment to Siblings and Well-Being in Later Life[J]. Psychology and Aging, 1989,4(2):211~216.

[18] 谢国秀,傅丽萍.老年人同伴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孤独感的关系[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16(34):4 643~4 645.

[19]丁志宏.宗教信仰对降低中国老年人抑郁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34):462~464.

[20] Bartholomew, Kim, & Horowitz, Leonard M.Attachment Styles Among Young Adults:A Test of a Four Category Model[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1,61(2): 226~244.

[21]Davila, Joanne, Burge, Dorli, & Hammen, Constance. Why Does Attachment Style Chang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7,73(4):826~838.

2095-4654(2016)08-0026-05

2016-06-15

B844

A

猜你喜欢

兄弟姐妹阿尔茨海默幸福感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下)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上)
The special graduation photos
Cloze完形填空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亲爱的兄弟姐妹
我的兄弟姐妹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睡眠不当会增加阿尔茨海默风险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