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信息网络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转变

2016-03-05周莹

无线互联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信息服务网络环境图书馆

周莹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与飞速发展,新的环境给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从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利用、转变服务模式、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的角度,针对信息服务工作的转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信息服务

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转变的必然性

1.1 现代技术的发展,推动信息服务工作必须做出转变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结合,使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新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要上一个台阶,就必须适时的做出转变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的潮流。

1.2 社会的进步需要图书馆提供更为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准确、高效的信息,传统图书馆基于馆藏文献提供的信息服务很难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力的帮助,所以图书馆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新环境,转变信息服务的方式。

1.3 用户对高质量信息的需求。

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快速化,同时用户获取信息更多地倾向于选择网络信息,这种趋势对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要变革和发展现有的服务方式和内容,才能满足用户最大的需求。

2 网络环境下传统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拥有丰富多样的馆藏资源

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主要特点是以物理实体为主,这些信息资源经过图书馆的加工和处理后,已具有较好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科学性,这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障。网络环境下提倡的大力发展虚拟馆藏,将极大地拓展馆藏信息资源范围,使馆藏资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同时能够降低图书馆的成本。

2.2 能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方式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较为狭隘,主要是依靠手工为主向用户提供口头咨询、定题检索、文献借阅等被动式的服务;同时用户需在规定时间内主动上馆提出信息需求,且所获取到的信息内容单一,实效性不强。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更深入、全方位的主动的信息服务,更大限度满足读者信息获取的需求。

2.3 网络使得传统图书馆服务对象范围扩大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大都限于本地区、本校。而网络扩大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象,全球各地的用户都可以参与其中,使得图书馆本身发展成为资源共享的一部分。不仅使图书馆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也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2.4 新环境下基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转变成效不显著

网络环境下虽然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转变已经是大势所趋,但一些基层图书馆及欠发达地区由于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图书馆员工的理论及技术素养、资金缺乏等因素,仍然停留在简单的纸质资源借阅阶段,在网络信息服务方面仍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2.5 图书馆的发展面临激烈的竞争

在网络未普及之前,图书馆是少数拥有庞大信息资源的机构,可以说在信息服务方面处于垄断地位。但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不再是信息资源的唯一提供者和拥有者。一批信息咨询公司和网络公司使网上资源不断丰富,这些咨询公司和网络公司拥有一些尖端的网络人才,掌握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提供的检索工具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容易的获取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的竞争者。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转变的对策

3.1 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利用

3.1.1 加强传统纸质资源的合理配置

虽然当下虚拟馆藏、电子书等新观念不断冲击着传统的纸质馆藏,网络信息服务是今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亟待开发的重点,但并不意味着要抛弃纸质资源,纸质资源同样需要可持续的发展、建设和规划。图书馆应根据潜在市场需要,合理购置馆藏文献资源,提高文献资源收藏的完备程度。同时应联合当地高校图书馆和其它图书馆一起对纸质资源的购买进行合理规划,避免资源重复建设,使成本降到最低;然后采用馆际互借、网上信息传递等信息共享的方法最终扩大馆藏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化的知识信息。

3.1.2 加强数字化馆藏建设

数字化馆藏建设主要包括3个部分的建设:(1)将部分纸质载体或其他载体的馆藏转化为数字化形式。(2)以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为代表的由出版商或学者生成的原始数字化作品和Internet上的信息。(3)建立特色数据库。特色数据库应结合馆藏特色及当地的实际情况,系统有效地组织数字化特色馆藏信息资源,逐步建立高质量的多种类型数据库,如重点学科数据库、专题信息资源全文数据库等。

3.2 转变服务模式

3.2.1 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传统的图书馆整体类似于古代藏书楼,服务效率较低,对于馆藏资源对外服务价值不太在意。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须要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自身价值,将过去的“以藏书为工作重心”转变为“以为读者提供查询服务为工作重心”,转变服务模式,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提供网上阅读、网上预约以及人性化的服务方式,将馆藏资源最大限度的推送出去实现其自身价值。

3.2.2 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传统的图书馆主要业务就是图书的上架、借阅和还书服务,图书馆人员工作状态普遍存在坐等读者上门服务的思想。而如今图书馆要适应新环境、想要更好的生存,就要积极转变态度,通过对借阅情况的分析,了解不同职业的读者的信息需求;针对网上注册的个体用户,通过对其平时借阅、兴趣情况的分析和深度挖掘,适时的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向读者发布最新的信息资讯和各类信息服务,不断扩大信息服务范围,力求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3.2.3 服务对象由单一型转向多样型

随着知识交流的频繁,图书馆服务对象从单一转向多样,各行业、各年龄段读者都成为服务对象群。因此,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群的不同来提供多样化和多层次服务。近年来以下群体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样也是图书馆将来开展服务工作的重点:一是对青少年提供服务。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服务机构,应设置少儿阅览室,增置科普类、激发智力类等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图书,从青少年开始就培养他们读书的习惯,从而促进中国学习型社会的发展。二是针对中老年人提供服务。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服务机构,需要将中老年队伍纳入服务对象的范围,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艺术欣赏类的图书。这不仅能够体现图书馆的职能,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的服务质量,也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三是针对一些残疾人士提供的服务。主要是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服务,如盲人读者、视力困难读者、听力困难读者、行动困难读者提供的服务。

3.3 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3.3.1 引进专业化的工作人员

无论什么时候、任何领域,提高生产力都离不开人才。现代化的图书馆需要高素质的馆员,新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要求有一支具有网络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他们不仅应该精通图书馆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广泛掌握其他学科知识,诸如外语、计算机操作等,还要具备不断学习的热情。因此,培养选拔一支既具备文献情报资源管理基础,又具备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外语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组织和提供网上信息资源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大计。

3.3.2 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以及再教育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员的素质培养,应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信息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应举办多层次、多种类型的学习班,进行知识更新。将能开发、传递和利用深层次文献信息的专业人员送出去深造,加强对他们的专业教育,使其顺应信息服务网络化的潮流。工作人员本身也应积极地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让自己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检索服务、网络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等各种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要,才能保障图书馆的正常生存。

猜你喜欢

信息服务网络环境图书馆
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