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的基层教研室建设

2016-03-04王勇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项目化教学教材

王勇

摘要:高职公共英语“双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对基层教研室建设提出了挑战。为了更好地解决现在的公共外语教研室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培训学习和日常工作实践积累,探索了一些教研室建设的新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双核心;教研室建设;教材;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0—0057—03

一、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的基层教研室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研室科研能力较弱

教研室教师在过去的几年中,普遍比较重视教学,忽视科研能力的提升。以2013年度为例,公共英语教研室年度科研任务完成率为55%。这个数字的背后有很多原因,但是教研室整体科研能力偏弱也是不争的事实。曲士英认为,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职院校教研室的科学研究职能被弱化了,教师缺乏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2.对内对外调研和交流少

与专业教研室的教师相比,公共外语教研室深入企业及兄弟院校调研和交流的机会很少,经费支持偏弱,这也是制约教研室建设和教师个人发展的一个重大瓶颈。李玉平在分析教研室建设问题时,也指出教研室没有必要的活动经费支出,外出调查研究、组织讲座等工作的开展和对教师的简单奖惩都受到了经费的约束。[2]

除了外部交流,公共教研室内部的相互听课和探讨也不够丰富。除了公开课,教师很少会主动地去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外部和内部调研交流偏少,直接导致了教研室教师的视野不够宽广。

3.课程改革推动力缺乏

由于缺少调研和交流的机会,特别是外部交流和调研机会少,导致教研室教师不够了解外面企业需求现状,不够了解兄弟院校的英语课程和改革状态,从而变成了课程改革上的“井底之蛙”,认为我们承担的课程应该按照原来的方式实施教学,或者略加改进,这样就导致课程内容比较陈旧,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缺少改革和创新的动力,教研室的建设失去了进步的奠基石。

4.现行公共英语课程课堂状况不容乐观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促进了一批专业课程建设的提高与成熟,也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普及。在专业课程中,学生逐渐习惯了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这对传统的基础课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传统基础课程的教学状况,笔者以人文学院开设的基础英语课程为例,针对我校2013级学生作了一项大规模的调查。

本次调查问卷涉及到英语课程、教材与教学等多个方面,这里集中分析和讨论的是学生接收知识的方式、学生课堂参与机会、与上课注意力状态三个方面的内容。

1205份有效问卷结果表明:学生接收知识的方式相对比较被动,课堂参与机会不够丰富,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有效集中。这项调查结果说明了公共英语课堂情况不容乐观,我院现行英语课程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我校公共英语课程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也对以课程为中心的教研室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基层教研室组织建设探索与实践

从2014年开始,我院公共英语教研室积极地进行了教研室建设的探索,并找到了一些提升教研室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走出去”是教研室组织建设的前提

开阔教师视野,改变教师理念,提升师资素质,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基础,也是教研室组织建设的前提,而“走出去”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按照调研和交流对象分,“走出去”可以去企业和兄弟院校。

首先,本教研室积极鼓励教师利用我校成教学院的“双元制”大专班上课的良机,深入十几家模具、机电、制药类企业进行交流和调研,积累企业需求的第一手资料。这些企业对于高职毕业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是都认为高职学生在工作环境下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很重要,并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愿望: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最好能够与工作实现“零接轨”。陈军须指出,只有吸纳和传承企业的先进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设教研室,并在教育中进行文化渗透。[3]

而从学生需求来看,在1205份问卷调查中,学生最需要提高的英语能力中,职场知识与素养占了52.03%,居学生需求的第二位(口语能力居首,占85.56%)。

首先,深入企业调研,并把企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职场素养融入到课堂中,既是满足企业的需求,也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能促进英语课程建设和改革,进而提升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是解决教研室建设问题的一剂良药。

其次,教研室还利用各种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兄弟院校的调研、教学研究会议、出版社培训、科研能力培训、国培和省培项目等。针对公共英语教研室教师参加培训项目较少的特点,在领导的支持下,公外教研室加大了普通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会议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学院(系部)及教研室共派遣9人次参加兄弟院校调研,4人次参加微课专题培训,2人次参加国培或省培项目,9人次参加出版社组织的培训,2人次参加专题学术会议,2人次参加访问学者项目。总之,“走出去”受益的教师范围扩大了。

这些“走出去”的教师在扩大了视野和改变了理念的同时,也改善了教研室教师的知识结构,带来了新的思想和做法,为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为将来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奠定了师资的基础。

2.课程建设是教研室建设的关键

既然基层教研室是以课程为中心组织构建的,那么教研室的建设就应该以推动课程改革为抓手,这是促进教研室团队建设及教师个人发展的关键。

在保证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的同时,本教研室还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实践,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很多教师在积极的实践之后,都提出了考核方式转变的好点子,即增加过程性考核的比重。在部分班级试点实施之后,教研室教师又将此做法逐渐有序地拓展到全校不同层次的班级,并增加了项目考核,其成果形式包括学生在本学期根据项目要求制作的视频、音频、PPT等。在项目化考核的基础上,教研室又增加了期末口语测试,占学生考核的10%,这进一步增加了过程性考核的比重,也体现了学生对口语能力发展的要求。

与此同时,教研室还推进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活动,鼓励教师在课堂中补充写作和口语比赛中出现的图表分析与写作、图画的描述等内容。这个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更有效地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比赛,同时也旨在丰富课程内容,调整教学形式。

项目化考核方式,期末口语测试以及“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活动,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考核要求,鼓励学生发展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做英语项目,以及指导学生参加实用写作和实用口语比赛,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能力,必须了解项目化教学,包括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然后把这些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提升,慢慢地适应了新教学方式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课程初步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走出去”的教师对改革与转变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这些课程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在增强了教研室凝聚力的同时,极其有效地提升了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教学设计能力),这种提高很明显地在比赛中得到了证明:在近3年(2012~2014年)的教学设计比赛中,教研室教师共获得了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4人次。

3.教研团队是教研室建设的先锋

这里所说的科研团队有别于一般的科研团队,它的目标不仅仅是发表科研论文或者撰写专著,而是:集中优势力量钻研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能够首先在任教班级付诸于实践,为其他教师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教研团队的组建始于2013~2014年第2学期。很多教师都注意到,尽管在教学方式上有所转变,但在实际课堂学习中,学生对一些特定的话题,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而对于另一些话题,学生反应相对冷淡。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仅是受教学方式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教研室组织了几位教师共同商议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方案:首先要弄清楚哪些话题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然后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并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研团队通过调查取得了一手的数据,让整个教研室对教材的设置感到震撼,深感教学应该选择合适的材料。正是基于这些数据,教研室决定进行补充编写适合自己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教材。教研团队的教师在这次活动中起到了先锋骨干作用,也带动了其他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室教材编写的工作。

4.“双一工程”是教研室建设的催化剂

“双一工程”指的是一次会议,一项技能。具体而言,是指在公外教研室研讨会议上,鼓励教师在参加每次教研活动中,主讲一项跟教学相关的新技能或新知识,比如怎样使用word更有效的编辑排版试卷,或者PPT制作技能等。

本活动起源于期末试卷的排版问题。教研室试卷排版是出卷环节重要而繁琐的一环,很多曾经担任过排版工作的教师都不愿意再次承担这项工作。究其原因,竟然是大部分出题教师出题时没有注意统一格式,导致排版困难巨大。因此,教研室特别安排了一次研讨会,共同探讨如何制定统一的字体和模板。参会教师在这次研讨会上学到了一些新的word处理技巧,对排版工作的难度感同身受,彼此之间也更加理解了,并都表示会尽力做好自己的出题工作。这次研讨会之后,试卷出题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基于这次研讨会的成果,教研室提出了“双一工程”活动。有了这个活动,教研室开研讨会时,就有了明确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要求,一位教师主讲某一项技术或者知识,其他教师可以进行学习和讨论。在最近的几次研讨会中,教研室教师分别就微课制作、视频剪切与合并、外语数字化平台等问题进行了讲解和探讨。同时教研室还作了一项规定:教师“走出去”调研之后,都需要在研讨会上共享调研成果、培训心得和收获。

这样的研讨会不仅使教师能做到与时俱进,还有效地促进了教研活动中教师的主体意识,同时也更好地促进教研室成员间的相互联系与了解,并最终成为教研室建设和发展的催化剂。

5.公开课是教研室建设的论坛

针对教师内部交流较少的问题,教研室加强了公开课开设的力度和范围。从原先系部要求的每学期开设一次公开课,转变为在保证公开课数量的同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开设公开课。公外教研室公开课由以下4个部分组成:教师自主备课、集体讨论备课及教学设计、开设公开课、课后讨论。

首先,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任课同一层次的部分教师参与讨论备课及教学设计的讨论,并指出优点和修改建议。其二,开设公开课的教师需要调整授课时间,尽量将课程调整到大部分教师能够参与听课的时间段,这样听课教师的参与面能最大程度提升。其三,每次公开课要求教师做好相关记录,并在听完课程之后,进行即时讨论,讨论实际课堂和教学的优缺点。

这些公开课的开设是教研室建设的论坛,通过这个论坛,教研室内部交流数量得到了提高,也在交流质量和效度上得到了提升。

三、结语

我院高职公共英语“双核心”课堂教学改革,鼓励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的教学,鼓励以项目为驱动的模式,这对教师个人,特别是基层教研室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笔者提出的这些基层教研室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曲士英,鲁明川.高职院校教研室内涵建设刍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 (11).

[2]李玉平等.高校教研室建设的发展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2 (03).

[3]陈军须.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职院校教研室建设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12).

[4]李玉平,李琰,庄士宏,梁宗锁,龚宁.高校教研室建设与发展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2(03).

猜你喜欢

高职公共英语项目化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浅析药理学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基于泛在学习平台的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
探讨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慕课的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协作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