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客郑毓秀

2016-03-04张玉光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5期
关键词:毓秀袁世凯

张玉光

郑毓秀,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出生于广东广州府新安县西乡乡屋下村(今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镇乐群村)一个封建官吏家庭。祖父郑姚,穷苦出身,后在香港发迹,成为大商人,曾赈济黄河水灾,受到慈禧太后的封赐。其父郑文治,是清末户部一官吏。光绪三十年(1904年),郑毓秀年方十三,初涉人事,当她得知祖母在她年幼时,就把她与当时两广总督的儿子定了婚约,颇为不满,毓秀竟亲自写信给男方,解除了这个未经其同意的婚约,为此她惹了一场风波,只好离家出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郑毓秀进入了天津“崇实女塾”教会学校,接受西式教育。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她随姐姐东渡扶桑。在日本期间,郑毓秀接受了孙中山反清革命思想熏陶,认识到要救国,只有反清。次年,经廖仲恺介绍,她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不久,郑毓秀回国从事革命活动。

刺杀袁世凯

清末革命党人开始革命的时候由于资源有限,斗争的手段主要以局部地区武装起义为主暗杀政府要员为辅,通过这样的方式打击清政府的力量。作为同盟会的精英,郑毓秀多次参与了革命党人暗杀清廷要员的活动,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其使用的炸弹正是由郑毓秀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运用各种关系躲过了层层审查,才送到汪精卫手中的。辛亥革命期间,郑毓秀多次为革命党人秘密运送军火,传递情报,也曾亲自执行对当局政府要员的刺杀。

郑毓秀第一个刺杀的目标,就是后来成为民国总统又复辟为皇帝的袁世凯。当时辛亥革命爆发,全国反清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引起清政府的极大恐慌,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负责镇压革命党人活动,于是,袁世凯就成为革命党人首要的刺杀目标。

为了能够成功杀死袁世凯,郑毓秀等革命党人事先安排志士分成几组,准备在预定地点向袁世凯投掷炸弹。1912年1月15日,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郑毓秀突然接到同盟会驻北京支部的紧急命令,放弃刺杀袁世凯的行动。因为最新情况表明,真正阻碍南北议和的是良弼为首的宗社党,而不是袁世凯。郑毓秀连夜行动通知战友,但部分未接到通知的战友已经开始按原计划实施刺杀行动,郑毓秀无奈之下也只好赶去现场。

由于计划有变,刺杀以失败告终,参与行动的十余人被捕。郑毓秀凭借自己的才智,巧妙躲过了追捕,又通过外国友人,以他们的名义将其中7名战友保释出狱。

后来在制定行刺良弼的计划中,郑毓秀吸取了此次教训。由于事先准备充足,这次行动终于成功。

中国第一位女律师

郑毓秀的刺杀行为激怒了袁世凯。1914年,袁世凯决定要暗杀郑毓秀,在这种情况下,郑毓秀被迫出国。

在法兰西,郑毓秀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也是后来的丈夫——魏道明。魏道明于1930年出任民国南京特别市市长。

魏道明小郑毓秀近10岁。他在江西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随父亲来到北京,就读于法文学堂。1919年赴法国留学,经同乡介绍认识郑毓秀。两人经常一起讨论功课,魏道明言谈中肯,有独到之处,得以折服自视甚高的郑毓秀,使她一改原先对他的态度,视魏道明为知己。

1926年,魏道明获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同年秋回国,不久郑毓秀也回国,年底他们的联合律师事务所就开业了。当时在上海,由于洋人享有领事裁判权,华人与洋人打起官司来十有八九要吃亏,一般律师都不愿意接这样吃力不讨好的案子,但是郑毓秀和魏道明二人不信这个邪,不惜与英法等国领事力争,为华人争得权利,于是魏郑律师事务所名声大噪。1927年,郑毓秀与魏道明在杭州结婚。1942年,其夫魏道明接替胡适任驻美大使,郑毓秀成了大使夫人,协助夫君开展外交工作。1943年,郑毓秀陪同宋美龄访美,深谙政治的罗斯福总统夫人称赞郑毓秀“具有政治头脑,不同于历任中国大使夫人”。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夫人虽不过问政治,但仍和郑毓秀结为知己。1947年,魏道明改任台湾省主席,郑毓秀随夫赴台北。1948年,陈诚取代魏道明任台湾省主席,同年郑毓秀夫妇移居美国,从此淡出了政治舞台。

落寞的晚年

脱离波谲云诡的政治中心后,郑毓秀夫妇曾一度困顿迷茫。为求安身立命,她们前往距离中国万里之遥的巴西,从事商业活动。但由于经营不善,外加人脉生疏,郑毓秀夫妇在巴西逗留数年后又复返美国,过着旅居生活。此刻的郑氏夫妇,欲返中国大陆不能,想回台湾,蒋介石又“缓发”他们通行证。漂泊异乡的郑毓秀,痛感英雄落魄而无用武之地,只好终日聚集朋友搓麻将、叙故旧、忆往昔,消磨时日。1954年,郑毓秀左臂出现癌变症状,被迫切除左臂,这对一世英名的郑毓秀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客居他乡倍感落寞的郑毓秀,晚年疾病缠身,度日如年,于1959年1月16日病逝于美国洛杉矶,终年68岁。

(摘自《文史月刊》)

猜你喜欢

毓秀袁世凯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
清末皇族内争与袁世凯复出
等候袁世凯
弟子规
弟子规
袁世凯五姨太一语成谶
袁世凯的用人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