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①

2016-03-04孙梦阳

现代教育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指导常态

孙梦阳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22)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①

孙梦阳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22)

高职院校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认知、机制、队伍、方法、思维等问题,影响着职业指导工作的效果,为提高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深化对职业指导的认识和认知,以新常态的战略思维深化职业指导教学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健全职业指导工作机制与体系,改进指导内容、模式与方法,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问题;对策

在经济运行新常态下,职业指导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水平,解决学生充分就业问题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课题。高职院校要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破因循守旧观念,用新常态的观点、思维和方法,切实重视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认真解决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使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服务于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工作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做好职业指导工作是高职院校在经济新常态下主动服务和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重要职责和途径,是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办学目标,促进高职院校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贯彻国家关于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民生工程。许多高职院校的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招生和教学上,没有看到解决好学生就业问题是学校坚持办学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许多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就业指导仅仅就是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举办招聘会、帮助学生找工作而已,不管好坏,只要毕业生安全离校就万事大吉,在就业指导中忽视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测评和帮助实施的工作环节,造成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不稳定,甚至今天报到,明天辞退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缺乏健全的工作机制与体系

多数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组织机构不健全,虽然大多数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存在人员组成不合理、工作职能不明确、制度不够规范、职业指导规划不科学等问题,没有形成领导挂帅、学院统筹、职能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鼎力支持,政府、社会和市场联动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同时,职业指导工作体系不健全,没有完整的组织体系、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咨询服务体系、社会参与体系、跟踪服务体系等内部和外部工作体系,导致职业指导工作无长远规划和目标,师资队伍不稳定、软硬件建设不配套、工作零打碎敲、职业指导过程缺乏全员性、全程性等。另外,多数学校外部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或者还不够完善,政府、市场和社会参与度低,导致对国家就业政策法规了解不够、市场就业信息不灵、学生意向不清楚等,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目前,由于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对职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在职业指导教师的选拔聘任、组织使用、教育培训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一些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东拼西凑,兼职人员较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够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职业指导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不够明确,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在规律研究探索得不多,对经济新常态下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和国家就业政策掌握的少,对变化莫测的职场环境缺乏准确的了解。

(四)缺乏科学的内容与方法

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还存在一定问题。就内容而言,多数院校重视对学生进行市场供求和就业形势的介绍、就业政策法规的宣传、职业状况和求职方法的讲解、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等,而忽视了对学生就业观念、价值取向、职业道德和创业的教育及开展对学生个人素质和职业能力测试、评价;忽视了与政府、市场、社会的协调,做好相关咨询指导与跟踪服务等。同时,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内容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个性化服务。高职学生性格、素质能力、意向、目标差异较大,需要我们因人施教,进行差异化的就业指导,从而使其寻找到个人与职业的最佳匹配点。由于缺乏个性化服务,束缚了学生的发展,难以给予学生具体有力的指导。[1]就方法而言,指导方法单一。在指导方法上偏重于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忽视运用职业测试工具对毕业生个性心理与职业适应性进行科学的测定。[2]

(五)缺乏新常态的战略思维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缺乏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的战略思维,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因循守旧。没有从新常态的高度去认识职业指导工作必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必须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下职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态势,调整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二是照本宣科,脱离实际。课程改革滞后,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意识淡薄,职业指导没有注入新的内容,职业指导教材多年不变、课程千篇一律;职业指导工作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不够,没有按照经济新常态呈现出平稳增长、结构优化、动力多元、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特点、新特征、新趋势,来改革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调整设计课程内容和时间。三是缺乏战略思维。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把职业指导工作和招生工作、教学工作一样看待,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忽视了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全局,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新常态下,中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布局给学校改革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二、高职院校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一)在深化认识中加强组织领导

高职院校领导要深刻认识到开展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是学校的重要职责,对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积极适应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身心健康、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促进大学生就业,改善民生,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要把学生职业指导作为学校全局性工作,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整合各方资源,完善以学校一把手负责,有关部门参加的职业指导工作机构,改变就业指导中心孤军奋战的局面,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发展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学校规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职业指导理念[3],一切工作都应以学生的成长、成才、就业为中心;树立职业指导全程化的理念,把职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阶段、有重点、针对性地开设职业指导课;树立全局化理念,实施全员化职业指导,动员全校教职工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尽力为学生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各种服务,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由部门向全局化转变。

(二)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和目标定位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高职院校要通过加强对学生职业指导进一步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服务为宗旨”要求高职院校。一方面要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需要,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服务,培养高质量的适需对路的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要主动为学生服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业实质上就是人与工作岗位的结合,真正的结合需要自己科学选择,科学的选择来自正确的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因此,把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定位在就业目标导向上,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宗旨。“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高职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得以实现的路径和基本保障。产学合作、校企合作主要是寻找专业对口的岗位和工作,作为整个教学计划中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是通过职业实训来安排的,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走产学研结合道路过程中要把引导学生“做人”和“做事”两方面恰当地结合起来。高职院校要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给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主动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办学方向,及时修正办学方向和目标定位,进而科学构建学校职业指导体系,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围绕适应新常态调整战略思维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要适应新常态,为今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给出了新的战略定位,它意味着经济目标要调整、决策目标要调整,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也要随之调整,这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要适应新常态经济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平稳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主要特点,调整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二是要围绕经济发展呈现的新特征、新趋势,改革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调整设计课程内容和时间。要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开展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不断探索职业指导的新模式、新方法,加强就业指导的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教学改革成果,推动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三是针对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就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出“四个着力”和中央提出《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营造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度环境,完善体制机制,解决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治本之策。

(四)切实完善职业指导工作机制与体系

完善的职业指导工作机制与体系是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的制度保障。高职院校要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将职业指导工作机制与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健全和完善职业指导工作机制与体系,形成院校统筹、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配合、院系班级层层落实、校内校外联动的工作格局。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完善以学校负责人牵头,包括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职业生涯指导中心、各个院(系、部)参加的职业指导工作机构,同时选聘政府、企业、社会有关人员和家长代表参与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形成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和校外人员组成的职业指导组织体系。

二是完善目标体系。职业指导目标体系构建是一项科学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目标体系建设中要坚持指导目标的导向性、原则性、科学性。就导向性而言,从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向学生自我职业观念的形成和谋求长远职业发展转变,“从求职技能训练向人的潜能开发和全面发展的职业化素养培养”转变,“从一次性职业指导向整个生涯的选择指导”转变[4];就原则性而言,要坚持阶段性教育与全程性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自我学习相结合、普遍性指导和个性化辅导相结合、学校指导与社会服务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就科学性而言,职业指导目标是系统的、多元的,有按年级高低划分职业指导目标、按目标层次划分职业指导目标、按职业指导内容划分职业指导目标(如职业规划教育目标、职业信息指导目标、择业观念教育目标、求职技能训练目标、创业素质培养目标等)。设置目标体系一定要坚持既有导向性又有创新性,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有科学性又有实践性,既要有完整性又要有可操作性。

三是完善课程体系。职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参与性较强的课程,更是一门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观的课程。[5]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要坚持改革与创新相结合、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指导相结合、前瞻性与个性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素质准备与择业技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需求开设不同的职业指导课程,形成完善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同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编写好教材。教材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四是完善咨询服务体系。高职院校要成立职业指导咨询服务机构,选聘心理测量师、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职业咨询师、职业能力评估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和职业顾问、就业中心教师、院系辅导员等人员从事职业咨询服务工作,对学生进行求职、就业、创业指导、人才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规划、信息提供、问题建议等一系列的职业开发指导与咨询服务。

五是完善社会参与体系。职业指导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职业指导工作必须有社会和企业的参与,否则就成为了“瞎子”和“聋子”,看不见、听不见、瞎指挥,没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命力。高职院校一定要完善有家长、企业和社会等参与的职业指导服务体系。利用家长对学生适时进行教育和鼓励,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训练和岗位实习实训和实践的机会,对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提出建议和要求。要建立与政府就业服务机构和各类职业中介机构的联系,获取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政策法规和社会岗位需求信息。要与有关企业建立良好的联接关系,争取企业用人的开放性和接续性。同时要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大学生就业建立长效机制。

六是完善跟踪服务体系。高职院校要切实做好职业指导全程化跟踪服务工作,及时了解大学生就业情况和进度,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跟踪与服务档案,由指导教师从大学生进入毕业学年开始填写《就业指导跟踪表》,一直记录到成功就业。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后一个月内回访制度,及时了解学生就业情况和对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建议与要求。

(五)大力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

一是做好教师的选聘工作。职业指导是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测量学、考试学等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科,需要有一定专业能力的人员来从事教学工作。因此,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职业指导队伍建设,实行教师资格和职业指导的准入制度,把思想道德修养好、文化素质高、专业知识过硬、沟通协调和分析预测能力强、具备任职资格、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的人员,选聘到职业指导工作队伍中来,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是加强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每年组织一次全省从事职业指导工作或准备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进行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新常态下深化职业指导改革、职业指导的目标与内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个人测试与测评技巧、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业求职心理研究、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与指导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和指导,让他们懂学生、会沟通,负责任、愿服务[6],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需求。

三是建立科学规范的使用制度。专业化、职业化对就业指导师资提出了相应要求,对职业指导人员要定期进行评估和考核[7],奖勤罚懒,充分调动职业指导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胜劣汰,确保职业指导人员的岗位素质。

四是选聘好社会兼职人员。学校可聘请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社会上专业职业指导机构的人员、学生家长代表等参与职业指导、咨询服务、测评评价、职业生涯规划、形象设计、职场讲座等方面的指导、咨询和服务,壮大职业指导队伍。

(六)科学优化职业指导内容与方法

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职业指导内容与方法,不断增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于职业指导的内容,既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残缺不全,要与时俱进,根据经济新常态下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分清主次,适时调整和优化职业指导的内容。具体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就业观念指导。加强大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择业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主动适应职业需求。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其客观的自我评估,明确职业方向,找准目标定位。二是就业政策法规指导。指导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及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用人制度和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三是就业心理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择业心态,正视自己、正视现实,正确面对挫折,放眼未来,勇于竞争,走向成功。四是就业信息指导。为学生求职择业提供信息咨询、介绍推荐就业及组织供需见面会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五是就业技巧指导。加强学生技能和行为训练,提高学生技能;帮助学生做好求职前的准备,掌握简历的撰写技能,提高学生竞争力。六是创业指导与服务。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掌握创业方法和规律。同时主动为学生创业提供市场信息、国家政策优惠、信贷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及与有关企业对接方面的联系。

优化就业指导工作的方法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使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的需求和企业对员工能力的要求,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需求信息。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体系,开展就业信息网络服务。四是选择科学的测评工具,引进先进的职业规划测评软件,通过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实现使大学生科学准确的自我认知。五是积极促进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做好职业指导工作。

[1]朱江.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商业,2010,(3):272.

[2]王峰.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师,2009,(2):36.

[3]刘万辉.高职全程职业指导体系构建的探索[J].科技视界,2014,(6):35.

[4]张义秋.生涯发展理念下高校就业指导的目标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18.

[5]张义秋,李升兴.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及实施途径[J].职业圈,2007,(7):116.

[6]周建松.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职院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12,(1):102.

[7]刘玺明,叶凯,赵劲.推动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路径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4,(5):76-78.

(责任编辑:李作章;责任校对:杨玉)

Problems of Career Guidanc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ountermeasures

SUN Mengyang
(Liaoning Economic Vocational College,Shenyang Liaoning 110122)

Problems such as cognition,mechanism,teaching staff,method and strategic thinking etc.exist in the process of career guidance in vocational colleges.These problems affect the effects of career guidance,therefor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career guidance,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cognition of career guidance,reform career guidance with strategic thinking of the new normal,strengthen team building,perfect the mechanism and system of career guidance,and improve the content,mode and method of guidance.As a result,we can promote employment,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maintain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vocational colleges;career guidance;problems;countermeasures

G718.5

A

1674-5485(2016)04-0099-05

2014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高职学生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研究”(JG14EB145)。

孙梦阳(1986-),女,辽宁盖州人,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财务会计、学生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就业指导常态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